-
>
心灵元气社
-
>
县中的孩子 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精)人类的明天(八品)
-
>
厌女(增订本)
-
>
这样学习才高效/杨慧琴
-
>
心理学经典文丛:女性心理学
-
>
中国文化5000年
城市新移民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4143478
- 条形码:9787514143478 ; 978-7-5141-4347-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城市新移民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本书特色
周大鸣等编著的这本《城市新移民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从三个层面展现了我国城市移民化的趋势和问题,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一是对人口迁移*新动向的把握,尤其是打破“农民工”概念的局限,用新移民的概念,涵盖了更多来源、职业、身份、文化水平的移民群体,并以“有意识在城市定居”的迁移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把握其迁移和生存发展的基本状态,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二是从制度层面就如何弥合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移民城市和谐发展进行了思考。三是从日常生活层面,就如何促进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融合进行分析。
城市新移民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内容简介
城市新移民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首先,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乡之间与城市之间的劳动力流动和定居都已成为常态,新移民群体数量将不断增加,如何解决这部分新城市成员的融入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其次,在初始阶段,城市新移民往往从事一些城市居民不愿从事的脏累苦活,工作风险大,工作环境差,社会地位偏低。在这一庞大的群体中,还有数量可观的妇女和儿童,这些相对的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保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后,将城市新移民纳入城市社会建设和居民管理范畴是社会公平与效率兼顾的需要,是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前提,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城市新移民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对“城市新移民”概念的界定含有以下几大要素:出生地与原户籍都不在本地,在本地居住2-5年;有在城市(城镇)定居的意愿;具有合法居所;具有合法收入。主要分为劳力型移民、智力型移民和经营型移民三大类。文中以定量和定性研究的实证资料为研究基础,2008年11月至2009年4月间,课题组先后在广州、东莞、沈阳、成都、杭州、郑州开展新移民调查,共发放问卷3300份,并在6个城市中获得146份个案访谈资料。
城市新移民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目录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3 外来人口研究的两种表述
1.4 核心概念的界定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劳力型移民的生存状况
2.1 基本特征
2.2 生计收支
2.3 居住状况
2.4 工作状况
2.5 社会保障
2.6 子女教育
2.7 社会生活
2.8 心理状况
第三章 智力型移民的生存状况
3.1 智力型移民的形成
3.2 智力型移民的生存状况
3.3 智力型移民的群体特征
第四章 劳力型移民、智力型移民与经营型移民的比较分析
4.1 人口学特征的差异
4.2 定居意愿比较
4.3 居住状况比较
4.4 工作状况比较
4.5 生活状况比较
第五章 城市新移民的迁徙与立足
5.1 智力型移民的迁徙与立足
5.2 劳力型移民的迁徙与立足
5.3 经营型移民的迁徙与立足
第六章 城市新移民的社会网络
6.1 定量描述城市新移民的社会网络
6.2 劳力型移民的社会网络
6.3 经营型移民的社会网络
6.4 智力型移民的社会网络
第七章 城市新移民的身份认同与社区生活
7.1 新移民的身份认同
7.2 城市新移民的社区生活
第八章 城市新移民的适应与融入
8.1 引论
8.2 城市新移民适应与融入评估指标体系
8.3 城市新移民适应与融人现状评估
8.4 城市新移民适应与融人影响因素
第九章 城市新移民的社会流动
9.1 农民工“回流”研究
9.2 农民工“转工”研究
第十章 城市新移民的社会保障
10.1 定量分析城市新移民社会保障的现状
10.2 劳力型移民的社会保障
10.3 经营型移民的社会保障
……
第十一章 城市新移民的基本现状及问题:基于郑州的调查
第十二章 城市新移民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成都的调查
第十三章 城市新移民社会关系的嬗变与重构:基于杭州的调查
第十四章 经营型移民的社会流动:基于东莞的调查
第十五章 老工业基地移民融入的社会观照与人生观照:基于沈阳的调查
第十六章 新移民与城市管理重大问题研究:基于广州的调查
第十七章 总结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城市新移民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调查问卷
城市新移民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节选
6.2.1 传统关系的再造 翟学伟曾指出,农民工求职的核心是获取信息和求得帮助的值得信任度,所谓信任度,不是指信息传递本身的真假及其成程度,而是指接受信息的人根据什么因素判断这个信息为真或者为假。传统中国人注重的是亲缘和地缘关系,因此求职的劳力型移民可能接受亲友介绍的虚假信息而不接受陌生人提供的真实信息。这一社会网络实践本质上是城市社会整体现代性不足的表现。2000年全国6省13城市抽样调查数据显示,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和自我雇用方式获得工作的占到60.55%,而根据武汉大学经济研究所课题组2005年的问卷调查,通过熟人介绍和自我雇用的方式取得工作的占到当年武汉市农民工抽样调查数据的86.02%,没有通过熟人介绍的只占11.02%①。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网络特征。 笔者曾在对劳力型移民中的散工群体的研究中指出,在城市空间中,普通劳动力无论是工作学习圈子还是业余交流圈多限亲戚、老乡,所以朋友也往往产生于亲戚老乡之中。因此,朋友这一常被用来指代在工作、学习中结交而成的较为现代的关系,在一些劳力型移民的表述中却被用来指代传统的血缘和地缘关系。劳力型移民的社会网络中,“朋友”常与亲戚和老乡关系重叠。但在现有城市社会结构中,作为行为个体的劳力型移民仍然有相当部分在积极建构以工具理性为取向的新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一社会网络的建构过程,也是劳力型移民适应城市生活的过程。 案例:刘先生,男,56岁,周口人,小学学历。 他1983年30岁的时候从农村走到城市打工,在没有进入城市以前,他除了在家里务农,还一直都在家乡的农村与县城之间贩鸡苗,他说他被称为“鸡贩子”,因为做着这种小生意,家里的条件也不错,在农村较早盖起了楼房。在家乡贩鸡苗贩出了路子,也认识了一些做这种生意的人,1983年来到了北京,开始在北京做贩鸡苗的生意,后来因为孵化厂越来越多,生意做不下去了,1992回到家里,仍然继续贩鸡苗,家里没事空闲的时候,就到各个城市打工,从此开始了他流动的生涯,先后在广州、株洲、柳州等南方城市打工,干过许多行业:卖过菜、做过建筑工人、在工厂干过活……只要是能挣钱的行当,他都会去干。后来,他年纪大了,跑不动了,就回到了郑州,离家里近,家里有活忙的时候就回家,没有活的时候就来到郑州找个建筑工地干活,开始在郑州与家里之间来回奔波,他现在已经56岁了,他说他还可以再干十年。 他早期在北京卖鸡苗时交往的人主要是同乡、孵化厂老板、养殖厂老板和一些农户,在北京的那九年的交往网络很固定,业余生活*大的爱好就是打牌,和鸡厂老板打牌、到麻将馆打牌,反正没有生意的时候就是打牌。他承认这是个很不好的爱好,但他那会打牌上瘾,那九年打牌输掉了自己辛辛苦苦赚的8万块钱。1992年以后,他开始在各个城市流动,工作不固定,因此也没有固定的交往网络。目前,主要在郑州这个城市打工,他在郑州打工没有租房子,随身只带了两套换洗的衣服和一床很薄的被褥,有活干的时候就睡在工地上,没有活干的时候,就随便找个地方睡觉或者回家卖鸡,生活得很自由。他这个人说话做事都是大大咧咧,和工头、工友的关系一般,他说“我很粗,不太上心和别人搞关系”。他的交往网络主要就是同乡,比如把他介绍给我访谈的那位工头和他就是同乡人,工头已经在郑州安家了,很照顾自己同乡的人,有活做的时候就会叫上他,工头这样评价他:“他是个粗人,头脑很死板,说话也很冲,但干活特别下力气,现在像他这样卖力气干活的农民工已经不多了”。他说现在年纪大了,不怎么玩牌了,有的时候手痒了,想玩玩,但和工友们在一起玩的钱小,输也输不了多少。 ……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2.8¥36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3.9¥52 -
苏联演变与民族问题研究
¥13.5¥48 -
疯狂与清醒
¥14.9¥59.8 -
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
¥26.8¥68 -
东方文化与人类发展前途:季羡林讲演集
¥14.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