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工业经济空间拓展论

工业经济空间拓展论

作者:汪勰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210
本类榜单:建筑销量榜
中 图 价:¥57.8(4.9折) 定价  ¥11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工业经济空间拓展论 版权信息

  • ISBN:9787112163304
  • 条形码:9787112163304 ; 978-7-112-16330-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工业经济空间拓展论 本书特色

工业是城市的主要职能之一,工业用地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经济增长具有周期性螺旋上升的特点。工业化与城市化具有非常强的关联性和协同性,工业经济是通过对工业、仓储、交通、设施等的直接影响和对居住、商业、公共服务、绿化等的间接传导,从而影响甚至决定城市整体用地空间布局。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工业经济增长是城市空间发展的核心动力,工业经济的阶段性增长导致了城市空间的跳跃式拓展,在不同发展阶段两者之间的影响要素、作用机制和变化模式不尽相同。   汪勰编著的《工业经济空间拓展论》以武汉为实例,通过对历史资料、统计数据和政策演变等,分析研究其百年来四个阶段的工业经济发展和城市空间拓展的脉络和肌理,结合国内外典型城市实例、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武汉工业经济发展的阶段、动力及趋势,认为武汉未来的工业经济与城市空间将有两个明显的发展阶段。在工业经济的主导下,**阶段到2030年,仍然按照“集聚”与“扩散”的发展模式,在武汉主城外围发展“产城一体”的综合新城,形成“主城+新城”的空间布局结构;第二阶段到2050年,将按照“区域产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以武汉城市圈为主要腹地,建设若干更为独立的“卫星城”,形成“中心城+卫星城”的空间布局结构。

工业经济空间拓展论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主要为:**部分,通过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城市经济学理论、城市规划学理论,结合城市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和各类城市建设用地比例,用模型分析,提出工业经济增长和工业用地布局影响着城市空间拓展和用地布局,两者具有非常强的相关性。第二部分,研究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依据技术进步和工业经济渐进过程,提出工业经济增长呈现阶段性。借鉴国内外同类城市发展实例,分析不同阶段工业对城市空间的驱动机制。第三部分,通过历史资料、统计数据和国家政策演变背景,研究将武汉经济增长的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并总结各阶段工业发展重点,尤其是主要产业、企业和园区发展情况。第四部分,根据武汉经济增长阶段的划分,按照城市规划理论和城市市长规律,结合城市建设土地使用演变情况,研究总结武汉城市用地空间跳跃式的拓展特征和时空演变机理。第五部分,结合欧美城市工业化、国内发达城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实例,研究武汉未来工业经济发展趋势。依据地理学规律,预测武汉工业用地发展动向,并判断城市空间拓展方向,构建用地布局的结构框架。第六部分,根据工业经济主导城市发展规律,对武汉未来城市拓展地区提出工业产业发展重点和规划布局的战略设想,并提出规划建设管理建议。

工业经济空间拓展论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国内外文献研究
  1.3.1 经济增长与工业化城市研究
  1.3.2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关性研究
  1.3.3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性研究
  1.3.4 城市空间拓展影响因素研究
  1.3.5 武汉空间拓展的实证研究
  1.3.6 文献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分析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创新点
2 工业经济发展与城市空间规划的相关理论
 2.1 经济学相关理论
  2.1.1 规模经济理论
  2.1.2 区位理论
  2.1.3 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2.2 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
  2.2.1 空间结构理论
  2.2.2 新经济地理理论
 2.3 城市空间规划相关理论
  2.3.1 传统城市理论
  2.3.2 现代城市理论
3 工业经济增长对城市空间拓展的影响与作用
 3.1 工业经济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3.1.1 工业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城市分工
  3.1.2 工业产业是城市的基础产业
  3.1.3 工业具有较高的工作质量与价值
  3.1.4 工业经济占据国民经济重要地位
  3.1.5 工业部门创造了大量城市就业.
  3.1.6 工业经济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
 3.2 工业经济主导城市空间拓展的原因
  3.2.1 工业用地需求影响城市发展规模
  3.2.2 规模经济影响城市空间聚集度
  3.2.3 工业用地分布影响城市空间结构
  3.2.4 工业企业布置影响就业和人口分布
  3.2.5 工业用地影响生产服务业布局
  3.2.6 工业区划影响基础设施布局和基本生态框架
 3.3 对“去工业化”问题的评述
  3.3.1 “去工业化”的由来
  3.3.2 对“去工业化”思潮的批评
  3.3.3 应对“去工业化”的建议
4 工业经济推动空间拓展的机制分析与实证研究
 4.1 工业经济增长与城市空间拓展的特征
  4.1.1 工业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征
  4.1.2 城市空间拓展的跳跃式特点
  4.1.3 工业增长对空间拓展的作用机制
 4.2 工业经济推动城市空间拓展的实证研究
  4.2.1 国外特大城市实证
  4.2.2 国内特大中心城市实证
  4 2.3 国内大中城市实证
 4.3 工业增长与空间拓展回归实证分析
  4.3.1 武汉工业经济发展阶段划分
  4.3.2 各历史阶段工业发展重点
  4.3.3 各历史阶段城市空间发展特征
  4.3.4 工业经济与城市空间回归分析
5 工业经济主导空间拓展研究——以武汉为例
 5.1 当前武汉城市发展阶段判断
  5.1.1 阶段划分的主要思路
  5.1.2 阶段划分的结论
  5.1.3 横向比较与判断
 5.2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机遇
  5.2.1 当前工业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问题
  5.2.2 工业经济与城市发展的机遇
 5.3 空间拓展模式与总体框架结构
  5.3.1 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5.3.2 空间拓展模式比较
  5.3.3 空间拓展结构综合研判
 5.4 工业主导的未来**阶段空间发展框架
  5.4.1 gis支持下的**阶段空间发展模型分析
  5.4.2 工业产值基尼系数分析
  5.4.3 基于时间序列灰色系统的规模分析
  5.4.4 工业经济驱动的**阶段城市空间布局
 5.5 工业主导的未来第二阶段空间发展框架
  5.5.1 中长期国家空间发展趋势分析
  5.5.2 中国城市群建设存在问题和发展思路
  5.5.3 武汉城市圈面临“双统筹”任务
  5.5.4 第二阶段空间发展基本判断
  5.5.5 第二阶段“2+2”带状空间框架
  5.5.6 第二阶段“3+6+3”轴状空间框架
  5.5.7 第二阶段“3+4+3”圈层式空间框架
6 各工业产业主导武汉空间拓展分析
 6.1 创新科技产业与东湖示范区
  6.1.1 高科技产业园基本特征
  6.1.2 高科技产业园发展经验
  6.1.3 武汉东湖创新示范区发展目标
  6.1.4 武汉东湖示范区发展规划
 6.2 汽车产业与武汉车城
  6.2.1 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6.2.2 武汉汽车产业发展目标
  6.2.3 汽车产业城发展经验与教训
  6.2.4 武汉车城发展规划
  6.2.5 控制汽车产业风险
 6.3 食品加工业与汉江新区
  6.3.1 武汉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不足
  6.3.2 武汉发展食品加工业的必要性
  6.3.3 武汉食品加工业空间发展
 6.4 临空经济与武汉临空经济区
  6.4.1 临空经济发展条件已经成熟
  6.4.2 临空经济的产业发展特征
  6.4.3 国际临空经济区发展经验
  6.4.4 武汉临空经济区空间布局
 6.5 化学工业与北湖新城
  6.5.1 化学工业产业链与城市工业发展
  6.5.2 武汉化工产业分析发展的必要性
  6.5.3 北湖化工新城规划布局
  6.5.4 城市安全防护
 6.6 临港工业与阳逻新城
  6.6.1 长江航运复兴与武汉机遇
  6.6.2 港城互动国内外案例
  6.6.3 航运业与阳逻新城发展布局
 6.7 科教产业与纸坊科学城
  6.7.1 科教产业发展问题
  6.7.2 科学城布局
  6.7.3 科教产业发展建议
 6.8 循环经济与武东循环经济区
  6.8.1 循环经济发展背景
  6.8.2 循环经济基本理念
  6.8.3 循环经济区的选择
  6.8.4 武东循环经济区的空间发展
  6.8.5 武东循环产业发展
 6.9 工业产业转型与旧城更新
  6.9.1 老工业基地改造
  6.9.2 都市工业转型
  6.9.3 重工业移地重生
  6.9.4 化工产业搬迁改造
 6.10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关系
  6.10.1 “大发展”与“大生态”的辩证关系
  6.10.2 界定禁止和限制建设区
  6.10.3 构建市域生态框架
  6.10.4 划定生态保护底线
 6.11 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支撑
  6.11.1 新城工业区综合发展要素
  6.11.2 区域交通与城际铁路
  6.11.3 快速交通走廊
  6.11.4 生活居住配套
  6.11.5 公共服务中心
  6.11.6 基础设施配备
7 研究结论及展望
 7.1 本次研究结论
  7.1.1 工业经济与城市空间关系
  7.1.2 工业增长和城市拓展特征
  7.1.3 工业经济主导城市空间的机制
  7.1.4 武汉城市空间拓展历史轨迹
  7.1.5 未来武汉空间拓展趋势
 7.2 基于工业策动的空间发展建议
  7.2.1 仍需重视工业经济发展
  7.2.2 构建利于工业发展的城市框架
  7.2.3 注重工业经济的服务功能和设施配套
  7.2.4 依据经济规律建设管理城市
 7.3 后续研究展望
  7.3.1 定量化研究
  7.3.2 其他深化研究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工业经济空间拓展论 作者简介

汪勰,1972年10月生,湖北广水人。武汉市规划研究院首席规划师,博士,正高职高级规划师。 主要从事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经济、村镇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各类重大规划和研究项目8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优秀规划设计奖30余项;在《城市规划学刊》、《城市问题》、《城市发展研究》、《经济日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参编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7部,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研课题多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