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华魂-爱国志士民主先锋新闻出版家邹韬奋的故事

中华魂-爱国志士民主先锋新闻出版家邹韬奋的故事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127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21.0(7.5折) 定价  ¥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华魂-爱国志士民主先锋新闻出版家邹韬奋的故事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6075179
  • 条形码:9787206075179 ; 978-7-206-07517-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华魂-爱国志士民主先锋新闻出版家邹韬奋的故事 本书特色

  爱国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是关系到民族盛衰、国家兴亡的根本问题。一代代人爱国主义思想情操的形成,需要不断地培养。培养爱国主义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向爱国主义的英雄人物和典范事迹学习。这本刘思佳编著的《中华魂·百部爱国故事丛书·爱国志士民主先锋:新闻出版家邹韬奋的故事》的出版,对于人们向英雄和先进人物学习,特别是对于在中小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可提供一些生动的教材。祝愿此书出版发行成功,为培养“四有”新人作出贡献。

中华魂-爱国志士民主先锋新闻出版家邹韬奋的故事 内容简介

  《中华魂·百部爱国故事丛书·爱国志士民主先锋:新闻出版家邹韬奋的故事》讲述了邹韬奋献身新闻出版事业的奋斗历程,展现了一位新闻工作者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读者服务的奉献精神,歌颂了他的高尚情操和优良品质。

中华魂-爱国志士民主先锋新闻出版家邹韬奋的故事 目录

艰难的求学之路
曲线就业
崭露头角
抗敌御辱
赤心谋救国
威武不屈的“七君子”
民族的骄傲
英名永垂青史
展开全部

中华魂-爱国志士民主先锋新闻出版家邹韬奋的故事 节选

  艰难的求学之路邹韬奋祖籍江西余江,祖父邹舒宇,号晓村,曾考中前清拔贡,先后做过福建永安、长乐知县,官至延平知府。  邹韬奋的弟弟曾在一篇文章里写道:“我们的祖父由于苦读中了‘功名’,做了官。他因为自己是穷苦出身,极力清廉自持,只以‘书礼传家’四个字作为他的心愿,并且受了初期的民主主义思想的感染”。  邹舒宇身为清政府的下级官员,目睹清王朝的腐败与软弱,对谭嗣同和梁启超等人关于维新运动的宣传,给予理解和赞同,在慈禧太后专横揽权的时候,官员个个言行谨慎人微,而邹韬奋的祖父在一篇文章中却写道“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非一人之天下也”,他的思想从中一览无余。邹舒宇非常喜爱梅花并以梅自诩,保持了污尘不染,廉洁自立,勤于书法,乐于咏梅。他对子女要求严格,教育子女不依权势欺人,不许贪污受贿,要勤奋苦学,要自食其力。虽系封建家族,但家风清廉严明,影响了邹家两代人,晚辈以先辈为榜样,效法力行。  1895年11月5日(清光绪二十一年九月十九日),这个大家族又新添一男丁,这个男孩儿就是邹韬奋。他的原名为邹恩润,乳名荫书,邹韬奋是他在《生活》周刊时所用的笔名。他曾对好友说:“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斗的奋。一面要韬光养晦,一面要奋斗。”他之所以选用这个笔名,意在自勉延志,“这就是他改名的意义。”那时邹韬奋的父亲还在和祖父同住,过着“少爷”的生活;父亲有十来个弟兄,有女子几个都结了婚,所以这大家族里有着很多的孩子。他的母亲在15岁时嫁给他的父亲,也做了这大家族里的一分子,家里终日热热闹闹。邹韬奋依稀记得在他儿时大约二三岁时,大概当时家人正高高兴兴过元宵节,他的母亲看见许多孩子玩灯热闹,便想起了正在睡觉的儿子,便蹑手蹑脚到邹韬奋的床前看了好几次,见他醒了,便背他出去一饱眼福。邹韬奋的母亲把他背在她的背上,跑到一个灯光灿烂人影憧憧往来的大客厅里,走来走去“巡阅”着。这大客厅里除有不少成人谈笑着外,还有二三十个孩童提着各色各样的纸灯,里面燃着蜡烛,三五成群地跑着玩。邹韬奋则伏在母亲的背上,半醒半睡似的微张着眼看这个,望那个,感受着热闹非常的气氛。但是这种衣食无忧的日子没过几年,当祖父官升知府,离开永安时,邹韬奋的父亲便赤手空拳携全家人到福州做候补官,五口之家完全依赖他父亲微薄的薪水过活。  1900年,邹韬奋的祖父年老告退,邹家家道逐渐走向没落,他虽然出生于“做官”人家,但并没有因此过上好日子。家中经常出现无米下锅的情况,每每这时妹仔(邹韬奋母亲从娘家带来的青年女仆)就会到附近施米给穷人的一个大庙里去领“仓米”,领“仓米”也要费许多周折,要先在庙前人山人海里面拥挤着领到竹签,然后拿着竹签再从挤得水泄不通的人群中,带着粗布袋挤到里面去领米,然后拿回家来糊口。生活的拮据使这个家庭不得不精打细算地过日子,不敢乱花一文钱。  为了节约家里的经济支出,在邹韬奋刚满6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决定亲自教他学习文化知识,启蒙的**课是《三字经》,他的父亲教儿子认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之后,就让儿子自己背诵。  因为岁数小,不能理解它的内涵,对此感到有点儿莫名其妙!邹韬奋一个人坐在一个小客厅的炕床上“朗诵”了半天,虽不解其意,仍懵懵懂懂地背下来,这种枯燥乏味的日子苦不堪言。过了一段时间,他的母亲觉得这样教法效果不是太好,便决定情愿节衣缩食,用省下的钱请一位“西席”老夫子。平日里由老夫子教,到年底的时候,邹韬奋的父亲便要和他“清算”平日的功课。岁月如梭,一晃几年过去了,邹韬奋读的书渐渐增多。10岁时,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有一天他的父亲检查邹韬奋的读书情况,在夜里亲自听邹韬奋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邹韬奋背向着他的父亲站立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的父亲提一个字,就叫儿子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小邹韬奋不由自主的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背着背着,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父亲再提一字,就会再打一下。邹韬奋就这样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的母亲也唏嘘地哭着。虽然母亲心疼儿子,但为了儿子能上进,不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被打得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泪把儿子抱上床,轻轻盖上被子,并在他的额头吻了几吻,然后离去。  在“牢狱”般的私塾环境中,这种封建的启蒙教育与熏陶,对邹韬奋早期的思想发展,虽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也使他养成了认真刻苦的读书习惯,奠定了丰厚的文学基础,他读古书受到了较为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对祖国的历史、民族的特征已有所了解,因而感情上也比较亲近,他还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他出身于官宦之家,却过着贫困生活,没有沾染任何“阔少”的恶习。难能可贵的是他虽苦读书却并未变成旧礼教的奴隶。由于从小耳濡目染祖父、父亲的品德,学得清正廉洁,自立自强。母亲的善良、宽厚、勤俭持家,关心他人和吃苦耐劳的风范,给他终生以深刻的影响。他是“推母爱以爱我民族和人群”的。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