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四川地震灾后新农村恢复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四川地震灾后新农村恢复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作者:陈其兵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2-01
开本: 16开 页数: 247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38.0(5.5折) 定价  ¥6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四川地震灾后新农村恢复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版权信息

四川地震灾后新农村恢复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本书特色

由陈其兵、高素萍、邓雨佳、刘应高、赵君芬等编著的《四川地震灾后新农村恢复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为系列出版物,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主持承担的“广西树木物种资源的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核心成果,本卷共编本书以四川5·12汶川地震为背景,以新农村建设为轴线,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为指导,较为全面、系统的阐述了地震灾后四川地区新农村恢复重建的关键技术。书中在对地震灾后农村受灾情况评估的基础上,着重于阐述地震灾后新农村土地利用、生活设施重建、生态环境恢复、生产设施重建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同时编入专章介绍了新农村乡土特色保护与营建;并且针对地震灾后新农村的建设,提出了“三生、两创新”的重建思想,通过在重建过程中逐步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灾后重建理论体系。本书可供受灾地区和支援灾区重建的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关心和参与灾区重建的专业人士参考,也可以作为风景园林设计师、建筑师、规划师、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资料。

四川地震灾后新农村恢复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农村地质灾当危险性评估关键技术,地震灾后新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地震灾后新农村生活设施重建关键技术,地震灾后新农村生产恢复重建技术,地震灾后新农村生态恢复关键技术及生态资源开发利用,震后新农村恢复重建“ 三生两创新” 体系建设等。

四川地震灾后新农村恢复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目录

前言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立题缘起1.1.2 研究价值1.2 国内外灾后重建发展现状与进展1.2.1 国外灾后重建发展现状与进展1.2.2 国内灾后重建研究现状与进展1.2.3 小结1.3 研究内容1.4 研究区概况及SWOT分析1.4.1 研究区概况1.4.2 SWOT分析第2章 农村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关键技术2.1 地质灾害概述2.1.1 地质灾害2.1.2 地质灾害形成条件2.1.3 我国地质灾害分布范围2.1.4 地震次生灾害2.2 地质灾害评估2.2.1 地质灾害评估的目的与特点2.2.2 地质灾害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方法2.2.3 绵竹市遵道镇棚花村地质灾害评估2.3 地质灾害防治2.3.1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2.3.2 绵竹市遵道镇棚花村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第3章 地震灾后新农村土地利用规划3.1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概述3.1.1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和特点3.1.2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和目标3.1.3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和方法3.2 农村土地利用详细规划3.2.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3.2.2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3.2.3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3.2.4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3.2.5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3.3 棚花村地震灾后农村土地利用规划3.3.1 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分析3.3.2 土地利用规划依据及原则3.3.3 土地利用目标3.3.4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3.3.5 土地专项规划3.3.6 实施规划的措施和要求 第4章 地震灾后新农村生活设施重建关键技术4.1 地震灾后自然村落重建规划4.1.1 震后村落建设用地选址4.1.2 震后村落规划建设4.1.3 震后村落公共服务设施重建4.1.4 震后道路交通系统恢复重建4.1.5 震后自然村落重建案例分析——以棚花村为例4.2 地震灾后新农村防灾空间的营建4.2.1 震后新农村防灾系统的建立4.2.2 震后新农村防灾空间系统规划构建4.2.3 震后新农村防灾空间规划案例分析4.3 地震灾后新农村建筑及配套设施重建关键技术4.3.1 灾后新农村建筑设计技术4.3.2 灾后新农村电力建设技术4.3.3 灾后新农村沼气关键技术要点4.3.4 灾后新农村分散供水技术要领 第5章 地震灾后新农村生产恢复重建技术5.1 震后农村产业重建的组织形式5.1.1 中国农业产业组织形式概述5.1.2 四川农村灾前农业产业组织形式及灾后面临的问题5.1.3 震后棚花村产业重组分析5.2 农业生产创新性模式——循环农业模式5.2.1 循环农业概述5.2.2 循环农业模式的类型5.2.3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5.2.4 震后棚花村循环农业产业规划案例分析5.3 农业生产恢复举措与创新性技术要点5.3.1 农作物恢复生产举措5.3.2 果林恢复生产及创新性技术要点5.3.3 动物防疫防控举措及畜禽养殖相关技术要点5.3.4 水产品的恢复生产举措及创新性技术要点第6章 地震灾后新农村生态恢复关键技术及生态资源开发利用6.1 农村生态系统概述6.1.1 农村生态系统组成6.1.2 农村生态系统结构6.1.3 农村生态系统功能6.1.4 农村生态系统演变6.2 农村生态环境恢复概述6.2.1 农村生态环境恢复的概念6.2.2 农村生态环境恢复的内容6.2.3 农村生态环境恢复技术与措施6.3 灾后棚花村生态环境现状分析6.3.1 植被生态系统受灾现状分析6.3.2 自然山体受灾现状分析6.3.3 水系统受灾现状分析6.3.4 土壤系统受灾现状分析6.3.5 大气受灾现状分析6.4 灾后棚花村生态修复关键技术6.4.1 植被生态系统修复关键技术6.4.2 自然山体修复关键技术6.4.3 水系统修复关键技术6.4.4 土壤修复关键技术6.5 灾后棚花村生态资源开发利用6.5.1 棚花村自然景观资源的挖掘与利用6.5.2 棚花村乡村人工景观资源的挖掘与利用6.5.3 棚花村生态旅游资源综合分析6.6 基于生态资源开发下的棚花村乡村生态旅游6.6.1 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历程与成果6.6.2 乡村生态旅游市场分析6.6.3 乡村生态旅游模式借鉴6.6.4 棚花村乡村生态旅游规划6.6.5 棚花村乡村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探讨 第7章 震后新农村恢复重建“三生两创新”体系建设7.1 震后新农村的“生活、生产、生态”统筹协调7.1.1 优先安排生活7.1.2 抓紧发展生产7.1.3 逐步恢复生态7.2 震后新农村恢复重建科技创新7.2.1 建立安全、低碳新农村7.2.2 建立现代化农业——循环农业模式7.2.3 建立种养加游一体化农业,科学发展乡村生态旅游7.2.4 系统集成成熟技术,彻底改变生产方式7.3 震后新农村恢复重建体制机制创新7.3.1 政产学研有机结合,有序推进重建示范7.3.2 组建农村科技服务中心,探索长效农村科技服务机制7.3.3 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提升区域食品安全级别7.3.4 系统开展科技培训,造就一代新型农民7.4 震后新农村恢复重建项目后评价7.4.1 资金管理评价7.4.2 工程效果评价7.4.3 规划与执行一致性评价7.4.4 社会经济效益评价7.4.5 评价结论和经验总结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四川地震灾后新农村恢复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作者简介

陈其兵,男,1963年生,四川省万源人,1984年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林学专业,2002年取得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学博士学位。现任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副院长、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森林培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绿化种苗协会副理事长,四川省学术及技术带头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主持国家部、省级科研项目20余项;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8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全国统编教材2部;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现主要从事竹类植物资源引种驯化及栽培应用等相关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