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论与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中论与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作者:史家亮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288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22.1(4.9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论与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130156
  • 条形码:9787010130156 ; 978-7-01-013015-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论与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书特色

《中论与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由史家亮所著,该书的学术价值首先体现在理论上提出并论证了中论范畴。这一思考和归纳是新颖的,是需要创新勇气的。因为,一方面,中国哲学史对“中”的理论研究各有各的看法,这增加了当代对这一思想理解和把握的难度。另一方面,中庸自身相对成熟的思想体系以及习惯思维的影响,使人们很难去仔细考量中庸的现代性转化问题。而即使是认识到中庸现代性转化的必要性,接下来的如何实现转化及转化为什么,都是比较难以继续做下去的问题。从该书的详细论证来看,面对这样一个难题,该书的研究和论证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这一研究成果及思路,对于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促进中国哲学史相关理论和范畴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中论与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内容简介

    《中论与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由史家亮所著, 《中论与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立足于我国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背景,着眼于中庸方法论与唯物 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对中庸的具体运用加以新的思考 ,提出了以中同(统)、中合、中度为基本理念的中论 范畴,进而从人的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 自然和谐的维度,探讨中论对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意 义。

中论与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目录

序 言导 论 一、研究目的及关键词阐释 二、关于中庸及其现代应用的研究述评 (一)中庸及“中”的内涵 (二)中庸的应用 (三)中庸的方法论性质 (四)中庸所蕴涵的社会和谐思想的研究 (五)中庸对和谐社会建设方法论意义的探讨 (六)中庸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的薄弱环节 三、创新点及研究意义 四、研究路径及相应研究方法 五、内容体系框架及各章要点**章 论“中”——将“中”作为中论的立足点 一、“中”的本义 (一)“中”字探源 (二)“中”的基础含义 二、“中”观念的理论形态演进 (一)“允执厥中”——作为政治性范畴的“中” (二)“作稽中德”——作为伦理性范畴的“中” (三)“天下大本”——作为本体性范畴的“中” 三、儒学中庸的执中、和中、权中思想 (一)执两用中——处理事物两端之间关系的执中方法 (二)和而不同——处理多种事物之间关系的和中方法 (三)过犹不及、时中权变——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权中方法 四、非偶然的一致:“中”观念的其他反映形式 (一)“中”观念在道家、佛家及古希腊思想中的反映 (二)人类“中”的思想方法形成的原因探略第二章 “中论”的内涵及运用——用相关唯物辩证法框架论中与用中 一、中论的提出及论证思路 二、中论内涵之一:中同(统)理念 (一)“执两用中”与对立统一相通性 (二)“执两用中”与对立统一的差异性 (三)中同(统)理念的基本含义 (四)提出中同(统)理念的意义 三、中论内涵之二:中合理念 (一)“和而不同”与分析综合的相通性 (二)“和而不同”与分析综合的差异性 (三)中合理念的基本含义 (四)提出中合理念的意义 四、中论内涵之三:中度理念 (一)“过犹不及”、“时中权变”与质量互变方法的相通性 (二)“过犹不及”、“时中权变”与质量互变方法的差异性 (三)中度理念的基本含义 (四)提出中度理念的意义 五、对中论三理念生成的整体透视(图示) (一)中论三理念生成路线图 (二)中论内涵的整体分析和界定 六、运用中论的原则要求 七、中论运用的价值标准——和谐 (一)价值评价标准确立的依据 (二)和谐的价值标准含义 (三)将和谐作为“中论”价值评价标准的合理性第三章 中论提出的必要性及意义 一、传统中庸思想现代转型的理论诉求 (一)弥补传统中庸思想缺失的理论需要 (二)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与融合的历史启示 二、当代人类和中国发展的方法论需求 (一)和平与发展时代背景下人类发展困境的方法论求解 (二)中国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方法论需求 三、主体与客体存在状态的内在要求 (一)中论是主体存在状态的内在要求 (二)中论是客体存在状态的内在要求 四、中论提出的意义 (一)传统中庸思想实现了现代转型 (二)唯物辩证法自身内涵得到了丰富 (三)当代中国和世界和谐发展有了理想的方法论第四章 中论: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方法论 一、和谐发展与中论:基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思考 (一)化解人类时代困境的发展理念应该是和谐发展 (二)和谐世界思想是以和谐发展理念处理全球问题的重要思想 (三)促进人类和谐发展、建设和谐世界需要珍视中论的价值 二、中论与和谐发展:基于当代中国发展的思考 (一)失“中”与我国社会的曲折发展 (二)持“中”与我国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中论的彰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诉求 (一)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中论的彰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需要第五章 用中论以达人的自我和谐 一、人的自我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核心 (一)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现实的、和谐的个人 (二)当代国人的自我矛盾和冲突 二、“中论”在实现人的自我和谐中的作用 (一)倡导优雅生存,促进自我身心和谐 (二)培养和谐人格,促进自我精神和谐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自我发展和谐第六章 用中论以达人与他人之和 一、个体之间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 (一)社会和谐发展离不开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社会主义和谐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 (三)当代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缺失 二、中论在实现人际和谐中的作用 (一)执“我”与“他”两端,处理人际关系 (二)综合运用德育和法制的力量,协调人际关系 (三)个人遵循人际关系的序级性,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第七章 用中论以达人与社会之和——基于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分析 一、人与社会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集中体现和重要保障 (一)社会的人与人的社会:人与社会辩证的统一关系 (二)我国人与社会的不和谐:基于阶层分化的视角 二、运用中论促进阶层间的和谐 (一)兼顾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二)完善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协调机制 (三)促进中产阶层的壮大第八章 用中论以达人与自然之和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二)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推动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当前我国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不和谐音” (四)影响我国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因素 (五)中论的偏离:影响我国人与自然和谐诸观念的思维方法缺失 二、运用中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运用中论,倡导和谐自然观 (二)运用中论,倡导科学生态价值观 (三)运用中论,倡导科学发展观结 语参考文献后 记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