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斯文在兹-中华文化的源与流

斯文在兹-中华文化的源与流

作者:翟玉忠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3-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8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29.3(6.5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斯文在兹-中华文化的源与流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1720597
  • 条形码:9787511720597 ; 978-7-5117-2059-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斯文在兹-中华文化的源与流 本书特色

物质文明是一把双刃剑: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毁灭人类。人类需要一种更高的智慧去控制这把双刃剑。这种智慧是单纯的西方文化所不能胜任的,需要汲取主要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 ,就是要将中国文化精神与西方物质文明有机结合起来。 在国家危难,全盘西化的滔滔浪潮冲击之下,20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精神逐步失去了自我。如何复兴中华文化,如何将之与西方物质文明有机结合,在科技力量迅猛发展的今天,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这也是本书的旨意所在。

斯文在兹-中华文化的源与流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中国古典学术相对于西方现代学术,具有精深、动态、统一的特点。从形式到内容,它都是统一的。从内容上讲,中国的知识系统分为两个互相贯通的层次。一是由道至名而至于法,分别由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学派组成,即道家、名家、法家,其集大成是兴盛于战国至西汉的黄老之学;二是儒家*高“密法”,性命与天道之学,它由孔子所传,子思氏之儒发扬光大,但孟子之后已经鲜为人知。性命与天道之学是由理至性而至于命,也就是《易经?说卦传》所言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本书梳理了中华文化的流变,作者认为,从大历史的角度看,经历了五次大的变迁:   从河图洛书时代漫长的文化草创期到西周王官学的形成,一变;   东周礼崩乐坏,由王官学流变为诸子百家之学,二变;   战国、秦汉中国走向大一统,黄老之学集诸子百家之大成,三变;   汉以后,佛学大兴,道家流于道教,儒家通过改造吸收王官学、排斥诸子学逐步取得独尊地位,四变;   清末民初,面对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西学取代儒学的独尊地位,中国本土学术不绝如缕,五变。.   今天我们复兴中华文明,主要是复兴集先秦诸子百家之大成的黄老之学。并在黄老之学的基础上,理智融会庞杂的西方文化——这是21世纪中国学人不得不面对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对于物质文明,作者认为它是一把双刃剑: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毁灭人类。人类需要一种更高的智慧去控制这把双刃剑。在作者看来,这种智慧是单纯的西方文化所不能胜任的,需要汲取主要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进而言之,就是要将中国文化精神与西方物质文明有机结合起来。但认为在国家危难,全盘西化的滔滔浪潮冲击之下,20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精神逐步失去了自我。如何复兴中华文化,如何将之与西方物质文明有机结合,在科技力量迅猛发展的今天,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这也是本稿的旨意所在。  

斯文在兹-中华文化的源与流 目录

根源篇
  河图、洛书是一万至四千多年前的五行、四时太阳历图示,是中华文化之根。这种上古中国先民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历法,其优美、简洁、精确的理论构建令人惊叹。在数千年的应用过程中,河图、洛书所表征的五行、四时历锁定了中国人的思维方法、文化品格和科学范式,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绵不绝万年之久的文化基因,对于21世纪人类科学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章 河图、洛书图说考
  一、图亡数存:北宋以前的河图、洛书
  二、图现义乱:宋代以后的河图、洛书
  三、河图图说:上古阴阳五行历概说
  四、洛书图说:上古四时八节历概说
 第二章 圣人则河图、洛书画八卦考
  一、从阴阳观念到阴阳符号
  二、从四时八节到四象八卦
  三、从河洛数理到易经数理
 第三章 银雀山汉简与河图、洛书五行四时历
  一、《禁》篇揭示的五行本义
  二、《三十时》当是齐地遗存的河图阴阳五行历
  三、《迎四时》所见洛书四时八节历
  四、《四时令》当为“五行令”
  五、《五令》中隐含的五行生克关系
流变篇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学术经历了五次大的变迁:从河图、洛书时代漫长的文化草创期到西周王官学的形成,一变也;东周礼崩乐坏,由王官学流变为诸子百家之学,二变也;战国、秦汉中国走向大一统,黄老之学集诸子百家之大成,三变也;汉以后,佛学大兴,道家流于道教,儒家通过改造吸收王官学、排斥诸子学逐步取得独尊地位,四变也;清末民初,面对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西学取代儒学的独尊地位,中国本土学术不绝如缕,五变也——今天,我们复兴中华文明,主要是复兴集先秦诸子百家之大成的黄老之学。并在黄老之学的基础上,理智融会庞杂的西方文?化——?这是21世纪中国学人不得不面对的重大历史性课题。
 **章 重新评价儒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一、儒家针对《尚书》“下刀子”
  二、儒家拿礼、乐“戴帽子”
  三、儒家以《易》、《春秋》“掺沙子”
 第二章 黄老之学才是中华文化的主干
  一、中国学人——迷途的文化羔羊
  二、黄老之学——集诸子百家之大成
  三、文明复兴——路漫漫其修远兮
 第三章 黄老道统与儒家道统
  一、黄老道统——中华文化的根柢
  二、儒家道统——中华文化的异化
  三、复兴中华道统、行人间大道
 第四章 中国现代学术的兴起与西学的中国化
  一、学术成为美国攫取中国核心利益的超级战略武器
  二、中国本土学术被送入历史垃圾堆
  三、移植西学过程中鄙名与伪名之灾
总论篇
  中国古典学术相对于西方现代学术,具有精深、动态、统一的特点。从形式到内容,它都是统一的。从内容上讲,中国的知识系统分为两个互相贯通的层次。一是由道至名而至于法,分别由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学派组成,即道家、名家、法家,其集大成是兴盛于战国至西汉的黄老之学;二是儒家*高“密法”,性命与天道之学,它由孔子所传,子思氏之儒发扬光大,但孟子之后已经鲜为人知。性命与天道之学是由理至性而至于命,也就是《易经?说卦传》所言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章 中国古典学术体系不是落后而是先进
  一、重意象而轻抽象
  二、重事变而轻言理
  三、重统一而轻支离
 第二章 中国有通天人之际的大学问
  一、道、名、法三者的本质及其间的辩证关系
  二、穷理、尽性、至于命,修养做功夫的三个步骤
 第三章 中华文化在形式上一以贯之
  一、名学与汉字同样基于意象思维
  二、从名学的角度审视汉语语法单位分级
  三、比类取象——类与象的关系是汉语结构的基础
 第四章 修习中国文化须原道、征圣、宗经
  一、原道——本乎道
  二、征圣——师乎圣
  三、宗经——体乎经
  附录一 蓝田书院,斯文在焉
  附录二 名学与中医(答王明华)
  附录三 节制权力·节制资本·节制欲望(答乐由)
  后记 八年学术远征反思录
展开全部

斯文在兹-中华文化的源与流 作者简介

翟玉忠,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产业创意研究所研究员,国学专家,财经评论家。原《中国产经新闻》国际部主任,香港中国新闻出版社《法制新闻》杂志社新闻部主任,现任新法家网站(中英文版)总编辑。   主要著作:《道法中国:二十一世纪中华文明的复兴》(2008年);《国富策:中国古典经济思想及其三十六计》(2010年,该书韩文版由韩国The SOUP Publishing Co.于同年出版);《中国拯救世界:应对人类危机的中国文化》(2010年);《正名:中国人的逻辑》(2013年);《国富新论》(2013年)。译著:《孔门理财学》(The Economic Principles of Confucius and His School,原书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11年出版;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   编著:《中国商道:中国商人的长生久富之道》(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