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1949-1980-电影评论-陈荒煤文集-上-7

1949-1980-电影评论-陈荒煤文集-上-7

作者:陈荒煤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363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36.4(7.0折) 定价  ¥5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1949-1980-电影评论-陈荒煤文集-上-7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6037918
  • 条形码:9787106037918 ; 978-7-106-03791-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1949-1980-电影评论-陈荒煤文集-上-7 本书特色

第7、8、9卷为“电影评论”卷。收入作者自1949年至1995年写作的电影评论149篇(第7卷34篇,第8卷46篇,第9卷69篇),时间跨度46年(其中1964年至1978年辍笔14年),是作者从事电影理论工作的重要成就。其中多数文章曾收入作者生前编订的《解放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7月初版)、《攀登集》(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12月初版)、《探索与创新》(作家出版社1989年11月初版),少数文章选自全国各地报刊。除评论文章外,还有一些以通信形式写作的影评,以及为部分电影剧作家作品集撰写的序跋也一并选人。各卷目次排列均以写作时间(或发表时间)为序。除个别明显的错字加以更正外,不做任何改动。文内注释均为作者文章原注。 《陈荒煤文集(8电影评论中1981-1983)(精)》汇集了陈荒煤先生自1949年至80年代初期的所著的影评,内容涉及电影美学、电影文化学、电影本体研究等方面,综合考察中国电影历史与当下社会现实,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电影做出精辟入微、独树一帜的阐述。

1949-1980-电影评论-陈荒煤文集-上-7 内容简介

  《陈荒煤文集7:电影评论(上,1949-1980)》为“电影评论”卷。收入作者自1949年至1995年写作的电影评论149篇(第7卷34篇,第8卷46篇,第9卷69篇),时间跨度46年(其中1964年至1978年辍笔14年),是作者从事电影理论工作的重要成就。其中多数文章曾收入作者生前编订的《解放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7月初版)、《攀登集》(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12月初版)、《探索与创新》(作家出版社1989年11月初版),少数文章选自全国各地报刊。除评论文章外,还有一些以通信形式写作的影评,以及为部分电影剧作家作品集撰写的序跋也一并选人。各卷目次排列均以写作时间(或发表时间)为序。除个别明显的错字加以更正外,不做任何改动。文内注释均为作者文章原注。  《陈荒煤文集7:电影评论(上,1949-1980)》汇集了陈荒煤先生自1949年至80年代初期的所著的影评,内容涉及电影美学、电影文化学、电影本体研究等方面,综合考察中国电影历史与当下社会现实,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电影做出精辟入微、独树一帜的阐述。

1949-1980-电影评论-陈荒煤文集-上-7 目录

新中国电影的桥梁——推荐影片《桥》
作家要努力创作电影剧本
将新闻纪录电影的创作提高一步
主题的提炼、开掘及其他——关于电影剧本《为了和平》的通信
沦正面人物形象的创造
不朽的英雄形象——《董存瑞》观后
为繁荣电影剧本创作而奋斗
关于电影文学剧本创作的特征
向十月革命开辟的电影道路前进
坚决拔掉银幕上的白旗——1957年电影艺术片中错误思想倾向的批判
对1957年一些影片的评价问题
向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前进的开始
漫谈人物关系的描写——创作杂谈之一
一员亲切可爱的“闯将”——《老兵新传》观后杂感
说“戏”——杂感二则
谈“细节”——杂感二则
性格和冲突——关于剧本创作的杂感
加强新闻纪录电影的党性
浓厚的时代气氛杰出的时代歌手——评《聂耳》
真实的典型形象从何而来——漫谈《战火中的青春》
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英雄人物
中国革命战争和电影创作
从电影的“基础”说起
关于创造人物的儿个问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学习笔记
关于科学教育影片的艺术性
谈谈科学教育影片的创作
电影要上去基础要打好
我爱《巴山夜雨》——给叶楠同志的一封信
关于电影的题材问题
把握时代精神提高创作水平——在1980年剧本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继承和发扬中国电影的战斗传统——《中国电影发展史》重版序言
在电影导演会议上的讲话
加强电影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
祝真实的、群众的艺术永葆青春——为《新闻电影》复刊而作
展开全部

1949-1980-电影评论-陈荒煤文集-上-7 节选

  但是,这毫不意味着新闻纪录片可以忽视对人物的表现。  一切艺术的基本内容是描写人。一切现实的变革是人斗争的结果。我们反映建设,要反映那些*新的自动化的机器设备,但也不能忘掉创造与掌握这些新机器的劳动的主人。新闻纪录电影完全没有权力在反映生活时降低在斗争中、在劳动中人的地位与作用!  (自然,我们也有些样式,例如风景片,它不可能表现人。但是,也一定要明确,对于祖国伟大美丽的风光,也不能离开人的观察与认识去描写。我们不是纯客观的自然美的欣赏者,我们表现祖国壮丽的山河风景,是要表现这些美丽河山对于一个勇敢而勤劳的民族是多么可爱的事物,更激发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  有的同志认为,新闻纪录片可以不必注意对典型人物做精确的表现,因为,它不能像故事片一样,来刻画典型人物性格的发展,对人物的思想感情、精神面貌做详尽的描写。——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新闻纪录电影当然不可能创造典型人物,但丝毫不意味着编剧、导演、摄影师在表现人物时,就可以马马虎虎,不深入生活,不去发现,不加选择,不加深刻的研究。  新闻纪录电影工作者与报纸记者一样,他不但要报道全国皆知的英雄人物,他在生活中也完全有权利、有义务发现、选择典型的人物。  新闻纪录电影选择出要表现的典型人物,同样要对这个人物做深刻观察,把这个人物放在典型的环境中,在斗争、在劳动的真实事件中去加以表现;而且也要通过人物的斗争与劳动的活动,选择其典型的姿态、动作、语言、习惯等等,力求突出、鲜明地表现其性格的特征。对于新闻纪录电影来说,*困难的是,我们不能、也不容许随意指挥这些人物来进行扮演——而扮演的结果是很糟的,一定显得做作而不自然、不真实。因此新闻纪录电影工作者必须锻炼自己,能在转瞬之间善于捕捉人物的特征,如同一个画家非常准确地抓取形象的特征一样。  ……

1949-1980-电影评论-陈荒煤文集-上-7 作者简介

  陈荒煤(1913-1996),作家、文艺理论家、电影事业家。笔名荒煤。1934年发表第一篇小说《灾难中的人群》。三四十年代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刘麻木》、《忧郁的歌》、《长江上》;独幕剧《黎明》、《打鬼子去》、《我们的指挥部》;报告文学集《新的一代》等。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文艺理论评论著作《为创造新的英雄典型而努力》、《解放集》、《回顾与探索》、《荒煤文学评论选》、《攀登集》、《探索与创新》、《点燃灵魂的一簇圣火》;散文集《荒野中的地火》、《冬去春来》、《梦之歌》、《人在旅途》、《荒煤散文选集》;回忆录《永恒的纪念》、《难忘的梦幻曲》;并出版《荒煤选集》等。曾任文化部电影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出版社首任社长等职。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