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科学巨匠-钱学森

科学巨匠-钱学森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0-01-01
所属丛书: 科学巨匠
开本: 32开 页数: 356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10.1(6.0折) 定价  ¥16.9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科学巨匠-钱学森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3436633
  • 条形码:9787543436633 ; 978-7-5434-3663-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科学巨匠-钱学森 本书特色

河北人,与人合作撰写的《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和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其中《钱学森》获全国第二届“苹花杯”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

科学巨匠-钱学森 内容简介

提到“钱学森”这三个字,每个人都会有如雷贯耳之感。他曾经在36岁便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年轻的终身教授;他曾经因为其卓越的学术科研水平而在回国时遭到美国当局的百般阻挠;他领导了我国一枚弹道导弹“东风一号”的研制,参与多项世界级科研……在他身上有太多的传奇,《科学巨匠:钱学森》为你详细讲述他的故事。

科学巨匠-钱学森 目录

少年钱学森
壮志豪情
来自中国的硕士生
种族歧视的阴影
投师冯·卡门教授
“卡门—钱”公式的诞生
完成了美国**颗导弹的设计
一项特殊使命
*年轻的终身教授
上海的婚礼
荣誉的颠峰
听从祖国的召唤
莫名的“间谍案”
“我是大唐的后代”
日内瓦中美大使级会谈
“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船
海外游子回来了
啊!祖国的首都
中国人决心造导弹
导弹事业艰难起步
导弹起步的苦辣酸甜
一箭双弹,挺起了民族自强的脊梁
“东方红一号”卫星升天纪实
古稀之年的大漠之行
无悔的选择
*高的奖赏
钱学森年表
展开全部

科学巨匠-钱学森 节选

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已经担任美国某军事研究机构顾问职务的冯·卡门教授,邀请钱学森外出散步。他们在一片绿草地上坐上来,冯·卡门深情地对钱学森说道: “密斯脱钱,我准备推荐你参加军事研究项目,你大概明白这将意味着什么?” 钱学森凝视着停留在天空的一片白云,沉默了一刻,然后,对他所尊敬的导师说道:“对不起,请允许我考虑成熟以后再回答你好吗?” 冯·卡门理解地点点头。 自从那天同冯·卡门教授谈话之后,钱学森一直处在深深的思考之中。国家、民族的屈辱和仇恨,一古脑儿地涌现在他的心头。中日甲午海战的硝烟,焚烧园明园的火光,“八·一三”上海滩的血战,“七·七”卢沟桥畔的枪声,南京大屠杀的血腥……这一幕幕民族悲剧,使他百感交集,忧心似焚。 三天后,钱学森向冯·卡门教授明确表示,他同意导师的推荐。他想到,从眼前来说,帮助美国军队也是在参加国际反法西斯的斗争;从长远来说,掌握了这张王牌,回国之后,可以为祖国的国防现代化、为保卫神圣的祖国贡献力量。 于是,钱学森继续与马林纳合作,共同研究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发射这一课题。 1943年11月,钱学森与马林纳合作完成了《远程火箭的评论和分析》的研究报告。在这篇报告中,他们对远程导弹的几种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并且指出,如果利用当时的火箭发动机,则不能够超越160公里的射程。如果制造射程更远,爆炸载荷能力更大的火箭,必须研制更先进的火箭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是完全可以研制出来的。为此,他们在报告中提出了三种火箭(导弹)的研究设想。 冯·卡门教授在同钱学森、马林纳讨论了这份报告以后,进一步核实了报告的数据,附上自己的—份备忘录,亲自送交美国陆军军械署技术部。 这份报告如同一支兴奋剂,给沉闷的美国军事科研注入了生机。五角大楼的首脑们,互相传阅着报告的摘要。他们透过报告的字里行间,似乎看到了战争之神手中那把银光闪闪的利剑,似乎看到了盟军对法西斯的威慑力量。 钱学森返回美国之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担负教授空气动力学、弹性力学等课程。由于他在中国留美学生中赢得极高的信任和尊敬,1948年初,他被推选为全美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 繁重的教学和社会活动,只是钱学森工作的一部分。他的注意力依然在科研方面,而且他已经开始向发展火箭核能发动机的*新目标冲刺了。与此同时,他还着手研究将喷射推进系统运用到商业航行和其他科研领域中去。这些研究,均受到美国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他们认为钱可以达到预期目标。 惊人的毅力与非凡的智慧,终于敲开了未知世界的坚硬外壳。他返美一年以后,世界上**篇关于核火箭的论文发表了。 这篇数十年以后仍被公认为经典性著作的问世,震惊了美国科技泰斗们。因为它将人们带人了一个无法想像的新天地,重新唤起了人类开拓宇宙空间的火一样的热情。 这些来自祖国的召唤,使钱学森心情异常激动,他压低了嗓子说道: “我*近接到了一些朋友的来信,他们都告诉我,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就要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急需科学技术,急需科技和建设人才。我们在国外这么多年,原本都立志学成之后报效国家的,后来由于国内战事不断,社会不安,没有科研环境和条件。现在,新中国成立了,人民拥护新政权,信任共产党,社会也日趋安定,我看,我们报效祖国的时机到了。” 他停了一下,用更低的声音说道:“有一位相当可靠的朋友来信,转达了新中国领导人的意愿,他们希望我们早些回去,欢迎我们为新中国服务。” 在走与留,得与失,荣与辱,个人与祖国,今日与未来的对话中,钱学森早巳做了选择,这种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他曾经把自己回国服务的想法告诉了他尊敬的老师冯·卡门。老师却给他泼了冷水。他劝钱学森留在美国,从事他已经功成名就的火箭飞行事业。况且,美国有世界一流的设备条件,这对于他创造新的成就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在老师的劝阻面前,钱学森也曾想到过,对于他个人来说,留下来自然是可以得到一切应该得到的东西。何况,科学技术是没有国界的,他的老师不就是一位匈牙利籍的犹太侨民吗?然而,这种想法在他的脑海里只是一闪念。他看到的更严酷的事实是,他所研制的火箭成果完全属于美国,属于美国政府。这个政府曾经是反法西斯联盟的首脑,但现在却变成了敌视新中国、反共、反民主的麦卡锡主义势力的后台。他越来越感到自己前面的方向模糊不清了。当他进一步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终于发现自己全身心地投入的火箭飞行事业,其实只不过是增强了这个国家的霸主地位而已。于是,一种屈辱感油然而生。 1960年10月中旬,经过七百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斗,在钱学森亲自参与并直接领导下,我国**枚仿制型的“东风一号”弹道导弹研制成功了。 1960年10月17日,“东风一号”被专列运往酒泉导弹发射靶场。 1960年11月5日,这是苏联专家撤走后的第八十二天。 大漠荒原的弱水河畔,新建成的我国**个火箭飞行场上,一枚液体燃料推动的地对地导弹,像一把利剑矗立在发射架上,其锋芒直刺大漠蓝天。 “东风一号”试飞就要开始了。 聂荣臻元帅与钱学森各穿了一件厚厚实实的军用棉大衣,挨肩而坐。钱学森凝视着导弹发射架上“东风一号”的雄姿,极目纵观大漠之寥廓,一种亢奋感撞击着心扉—— 12年前,在美国的帕萨迪那,他也曾面对一座火箭地面试验台。那时,他除了紧张,怎么也亢奋不起来。因为,他总觉得自己的血汗应该抛洒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当然,他也很明白,在美国的试验,仅仅是一种学习,终久会有那么一天,将学到的知识用于报效祖国。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他的血汗终于抛洒在了生育自己的土地上了,他的心情怎能不激动呢? 他还想到,面前的这片大漠,这片不毛之地。历史上并不平静。这里曾经有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战马的嘶鸣,有过西方骑士和东方游侠留下的足迹。战争几乎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前进的怪物,不想要它,又离不开它。中国人民是热爱和平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需要和平。但是,某些超级大国并不愿意让中国人民过太平日子。为了防御帝国主义的冒险,为了有效地抵御非正义战争,中国一定要拥有现代化的国防,要用尖端武器装备我们的军队。正因为如此,今天的导弹试飞,包涵着多么深远的意义啊! 火箭,作为一种运载工具,可以用来进行科学试验,可以运载人造卫星上天,又可以成为远距离的杀伤武器。作为杀伤武器威力的大小,完全在于其头部运载的是什么样的爆炸物。只有当它成为核弹头的运载工具时,它才真正可以称之为战略武器。 美国早在1951年便开始了这方面的试验。他们于1958年12月,将战略导弹与氢弹首次配套组成的**枚导弹核武器——雷神中程导弹,开始装备美国军队。从此,导弹核武器成为了美国推行全球战略的重要支柱。当时,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也是依靠这种战略核武器与美国相抗衡。 在我国,如何将两弹结合起来,组成有实战价值的威力巨大的核武器,是一个堪称当时世界国防尖端科学技术中的重大课题。 这期间,周恩来总理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两国之后,经巴基斯坦的拉瓦尔品第回国。在返京途中,专程来到茫茫戈壁滩的酒泉发射基地,特意赶来观看了“东风二号”导弹的“搭载”发射试验。 这次周总理看的是考核搭载的“东风二号”引爆控制系统。 这一天,天气很热,烈日灸烤着茫茫沙海。周总理不顾长期出访的旅途辛劳,头顶烈日,走遍了酒泉发射基地的每一个试验场区。 在钱学森的心目中,周总理是*富有真知灼见的伟人,在这大漠荒原迎接周总理的到来,他心中有说不出的感激和振奋之情。周总理热情地关怀着从事航天事业的每一个工作人员,在钱学森的陪同下,每到一处,总理问寒问暖,与科技人员亲切谈话,不时响起爽朗的笑声。周总理看完发射场的设施后称赞说: “几乎无法想象,在这沙土飞扬的戈壁荒滩,能够建起这么一座具有世界水平的现代化城堡,这是你们航天人的成绩嘛!” 周总理还深情地说道: “我走进这广袤的沙漠荒原,和大家一样,有一种自豪感。我觉得,此时我也成了这荒原的主人嘛!” 周总理亲切感人的话语,一次又一次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周总理的到来,给发射场带来了节日般的欢乐。人们说,自航天城堡建成以来,还从来没有听过这么亲切、这么温暖、这么令人振奋的话语。 钱学森和航天城堡里的所有科技人员一样,从周总理的谈话中受到极大的激励和鼓舞。他觉得周总理的感受是那么深刻,周总理的感受与所有热爱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人的感受是相通的。这里的人都有一种自豪感,都有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正是在这种神圣情感的驱动下,钱学森暗暗发誓,要尽自己的所能,为这广袤的大漠,为祖国的航天事业,抹下一笔绚丽的色彩。 进入印年代以来,钱学森为实现自己的誓言不懈地奋斗。他带领众多优秀的青年航天科技工作者,在这大漠荒原的舞台上,上演着一幕又一幕20世纪中国军事科学的神话剧。他们研制的地对空导弹,一次又一次地击落了进犯我国领空的敌机。以后,他在研制“两弹结合”的同时,还潜心研究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控制与制导技术。在他的积极倡导下,控制与制导技术被列入国家重要科研项目;在他的积极指导下,使我国的控制与制导技术很快就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如今,我国超低空、低空、中空、中高空,已经筑起了一座座坚固的无形的长城;用现代化军事技术装备起来的人民军队,牢固地守卫着祖国的领空、领海和广袤的领土。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