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作者:杨俊宴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8-01
开本: 大16开 页数: 745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建筑销量榜
中 图 价:¥77.7(2.9折) 定价  ¥2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版权信息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本书特色

  中心区是城市*核心的空间,也是城市规划学科研究的重点方向,集中体现了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下城市服务产业和空间结构的发展。从体系构成、空间形态、系统规划等多方面出发,探讨城市中心区的发展,剖析空间结构规律,从而提出针对性策略,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在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六项省部级课题成果的基础上,总结科研成果和全国的中心区规划实践经验所形成。《城市中心区规划理论设计与方法》理论与方法并重,图文并茂,系统阐述城市中心区的等级体系、区位分布、总体定位、空间结构、土地利用、交通组织、景观形态、规划设计、开发实施等方面的内容,建构中心区整体理论框架,注重结合设计的理论阐述;同时结合规划实践前沿,讲解中心区规划设计的具体要求和优秀案例,具有系统全面性、贴近规划前沿、反映*新理论动态和国内外规划成果的特色。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适合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人文地理、城市经济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城市建设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参考教材。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阐述城市中心区的等级体系、区位分布、总体定位、空间结构、土地利用、交通组织、景观形态、规划设计、开发实施等, 建构整体理论框架, 注重结合设计实践的理论阐述;同时结合规划实践前沿, 讲解中心区规划设计的具体要求和优秀案例。具有系统全面性、贴近规划前沿、反映*新理论动态和国内外规划成果的特色。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目录

前言
上篇 城市中心体系规划理论
**章 城市中心体系概论
1.1 城市中心区概述
1.1.1 中心区的概念及类型划分
1.1.2 中心区的等级及指标界定
1.2 城市中心体系的界定
1.2.1 城市中心体系的内涵特征
1.2.2 城市中心体系的结构类型
1.2.3 城市中心体系的阶段演变
1.3 城市中心体系发展的动力机制
1.3.1 内在动力:产业经济推动
1.3.2 基础保障:土地空间支撑
1.3.3 外部推力:社会政策调控
第二章 城市中心体系的发展模式
2.1 服务产业影响下的城市中心体系发展
2.1.1 服务产业分类集聚的空间选择
2.1.2 服务产业的空间影响效应
2.1.3 服务产业空间聚集发展模式
2.2 国际视野下城市中心体系结构考察
2.2.1 多主中心结构
2.2.2 二主多副结构
2.2.3 一主多副结构
2.2.4 单中心结构
2.3 城市中心体系结构升级门槛
2.3.1 单中心至一主多副中心体系的升级门槛
2.3.2 一主多副至二主多副中心体系的升级门槛
2.4 城市中心体系发展的评价模型
2.4.1 服务产业空间集聚的模糊评价模型
2.4.2 服务产业与中心体系职能结构的联动分析模型
第三章 城市中心体系的功能结构
3.1 城市中心体系相关性分析
3.1.1 中心体系的产业相关性
3.1.2 中心体系的人口相关性
3.1.3 中心体系的空间相关性
3.1.4 中心体系的职能相关性
3.2 城市中心体系等级结构分析
3.2.1 中心体系的首位度
3.2.2 中心体系的级差度
3.2.3 中心体系的中心度
3.2.4 中心体系的完善度
3 2.5 中心体系的错位度
3.3 城市中心体系空间形态分析
3.3.1 中心体系区位熵分析
3.3.2 中心体系展开面积分析
3.3.3 中心体系形态舒展度分析
3.3.4 中心体系区位空间拓扑分析
3.3.5 中心体系空间分异分析
第四章 城市中心体系的空间布局
4.1 城市中心体系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4.1.1 城市服务设施空间分布规律
4.1.2 城市服务设施集聚的空间区位选择特征
4.1.3 城市服务设施形成中心区的影响因素
4.2 市级中心体系空间布局适宜『生的指标体系
4.2.1 指标体系的构建
4.2.2 评价方法的选用
4.2.3 指数标准化与权重的确定
4.3 市级中心体系布局的途径与方法
4.3.1 城市空间适宜性分区评价
4.3.2 布局模型的优化计算
4 3.3 市级中心体系的发展策略
4.4 区级中心空间布局的途径与方法
4.4.1 城市片区级中心的空间布局理论
4.4.2 城市空间板块的划分因素
4.4.3 片区空间板块的划分及中心的选址

中篇 城市中心区规划理论
第五章 城市中心区的理论框架
5. 1区位分布理论及其运用
5.1.1 中心区空间分布的主要制约因素
5.1.2 三心聚集理论及区位测算技术
5.1.3 空间句法理论及区位测算技术
5.2 发展定位理论及其等级
5.2.1 中心区的发展定位
5.2.2 中心区的等级规模
5.2.3 中心区矩阵综合定位
5.3 功能构成理论及其分类
5.3.1 中心区的整体职能
5.3.2 中心区的分类职能
5.3.3 中心区的用地构成
5.3.4 中心区的功能构成测算
5.4 空间发展理论及其规律
5.4.1 中心区波动拓展的周期理论
5.4.2 中心区提升扩散的演替理论
5.4.3 中心区空间形态的分布理论
第六章 城市中心区的空间模型
6.1 中心区空间结构模型演化
6.1.1 中心区空间结构模型的相关概念
6.1.2 中心区空间结构模型的建构
6.1.3 中心区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
6.2 单核结构模式的中心区
6.2.1 单核结构的规模门槛及驱动机制
6.2.2 单核结构的空间形态
6.2.3 单核结构的硬核
6.2.4 单核结构的阴影区
6.3 圈核结构模式的中心区
6.3.1 圈核结构的规模门槛及驱动机制
6.3.2 圈核结构的空间形态
6.3.3 圈核结构的硬核
6.3.4 圈核结构的阴影区
6.4 多核连绵结构模式的中心区
6.4.1 多核连绵结构的规模门槛及驱动机制
6.4.2 多核连绵结构的空间形态
6.4.3 多核连绵结构的硬核
6.4.4 多核连绵结构的阴影区
第七章 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利用
7.1 中心区土地利用单项指标分析
7.1.1 土地利用规模分析
7.1.2 土地利用强度分析
7.1.3 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7.1.4 土地利用总体规律
7.2 中心区土地利用综合集约分析
7 2.1 中心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
7.2.2 中心区案例的选取与计算
7.2.3 中心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总体特征分析
7.2.4 中心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分项指标分析
7.3 中心区土地集约利用的驱动机制研究
7.3.1 指标相关性分析
7.3.2 指标可控性分析
7.3.3 指标综合分析矩阵
7.4 中心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模式
7.4.1 中心区土地集约利用模式解析
7.4.2 中心区土地集约利用典型模式案例
7.4.3 中心区土地集约利用模式调控策略
第八章 城市中心区的交通输配
8.1 交通输配体系概念分析
8.1.1 中心区道路交通类型划分
8.1.2 中心区交通输配等级构成
8.1.3 “道—街—巷”的级配结构
8.1.3 中心区交通网络模式分类
8.2 中心区交通输配体系的空间形态
8.2.1 不同结构中心区道路空间的发展演化
8.2.2 与单核结构中心区的相关性分析
8.2.3 与圈核结构中心区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8.2.4 与多核连绵结构中心区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8.3 中心区交通输配体系的空间评价
8 3.1 连结效率评价
8.3.2 通达效率评价
8.3.3 经济效率分析
8.3.4 荷载效率分析
8.3.5 输配效率综合能力评价
8.4 中心区输配交通的典型模型
8.4.1 六种典型模型解析
8.4.2 典型模型典型案例分析
8.4.3 典型模型调控策略
第九章 城市中心区的景观风貌
9.1 中心区景观形态
9.1.1 宏观尺度景观:中心区的整体视觉形象
9.1 2 中观尺度景观:中心区的开放空间体系
9.1.3 微观尺度景观:中心区的开放空间设计
9.2 中心区公共活动
9.2.1 中心区景观欣赏活动
9 2.2 中心区消费行为活动
9.3 中心区建筑风貌
9.3.1 建筑群风格
9 3.2 高层建筑群
9.3.3 近人尺度建筑设计
9.4 中心区地下空间
9.4.1 中心区地下空间的现状及发展问题
9.4.2 中心区地下空间的难题与解决途径
9 4.3 中心区地下空间的建设控制要点
9.4.4 中心区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要点

下篇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
第十章 城市中心体系规划设计
10.1 城市中心体系规划的专项研究
10.1.1 城市中心体系的历史沿革演化专题
10.1.2 城市中心体系的空间范围界定专题
10.1.3 城市中心体系的空间现状分析专题
10.1.4 城市中心体系的产业发展分析专题
10.2 城市中心体系发展空间的布局判断
10 2.1 城市中心体系的功能结构分析专题
10.2.2 城市中心体系布局的空间适宜性评价专题
10.2.3 基于gis平台的*优布局模式计算专题
10.3 城市中心体系的规划框架与发展策略
10 3 1 城市中心体系未来发展格局专题
10.3.2 城市中心体系空间形态发展对策专题
10.3 3 城市中心体系的问题解决途径专题
第十一章 城市中心区规划与设计
11.1 城市中心区规划的前期研究
11.1.1 中心区历史演进分析
11.1.2 中心区现状调查分析
11.1.3 中心区功能等级判断
11.1.4 中心区案例同类比较研究
11.2 城市中心区规划的格局框架
11.2.1 从历史文脉入手建构中心区格局框架
11.2.2 从宏观视觉景观入手建构中心区格局框架
11.2.3 从中心体系特色分工入手建构中心区格局框架
11.2.4 从空间结构模型入手建构中心区格局框架
11.2.5 从开放空间容积率转移入手建构中心区格局框架
11.2 6 从步行复合体系入手建构中心区格局框架
11.2.7 从规划建设管理角度入手建构中心区格局框架
11.3 城市中心区规划的空问形态
11.3.1 中心区空间骨架规划
11.3.2 中心区专项体系规划
11.3.3 中心区街坊形体设计
11.3.4 中心区既有建筑改造
11.4 城市中心区的建设实施
11.4.1 未雨绸缪的业态发展策划
11.4.2 刚柔相济的规划管制策略
11.4.3 三则合一的建设控制策略
11 4.4 多方参与的建设实施策略

附录 城市中心区空间边界量化界定的技术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作者简介

杨俊宴,男,籍贯江苏省无锡。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中国科学院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博士后,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东南大学“重大科技项目培育计划”重点支持对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建筑学科最高期刊《城市规划》、《中国园林》杂志特约审稿专家,江苏省科技厅咨询专家。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重点为城市中心区发展与大尺度城市设计。 近五年间,主讲本科主干课与专业课程5门(2-5届不等),研究生专业课程1门,第一排名教学获奖1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主持市级课题5项。出版与合作出版专著7部,在《SCIENCECHINA》(SCI收录)、学科最高刊物《城市规划》、《建筑学报》与《中国园林》上发表论文18篇,其余核心刊物论文近四十篇,负责或主要参加《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广州市级中心体系规划研究》、《杭州西湖东岸城市规划》、《南京浦口中心地区城市设计与控详规划》等各类研究性的规划项目数十项,具有一定的科研业务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

商品评论(1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