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基于市场机制的建筑节能对策研究

基于市场机制的建筑节能对策研究

作者:韩丽红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152
中 图 价:¥15.4(5.5折) 定价  ¥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基于市场机制的建筑节能对策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116066410
  • 条形码:9787116066410 ; 978-7-116-06641-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基于市场机制的建筑节能对策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从建筑节能的运作机理出发,从理论上解释了各种节能手段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沿着建筑节能运作机理——建筑节能市场失灵——建筑节能理论途径——理论联系实际途径,提出我国建筑节能近期与远期实施策略,并提出具体措施——描绘出节能前景的脉络进行研究。

基于市场机制的建筑节能对策研究 目录

“资源经济与管理”系列著作出版总序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2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 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2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1 建筑能耗和建筑节能的相关概念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建筑节能
2.3 产业发展理论与建筑节能
2.4 资源经济理论与建筑节能
2.5 国外研究现状
2.6 国内研究现状
3 我国建筑耗能现状、趋势及建筑节能工作进展
3.1 我国建筑能耗现行状况分析
3.2 我国建筑能耗增长态势分析
3.3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回顾
3.4 对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评价
4 基于市场机制的建筑节能机理研究
4.1 市场机制下建筑能效水平的确定
4.2 政府采用强制性政策下的建筑节能
4.3 政府采用激励性政策下的建筑节能
4.4 基于技术进步的建筑节能
5 建筑节能市场特征分析
5.1 我国建筑节能市场的构成和现状
5.2 建筑节能市场的外部性
5.3 建筑节能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5.4 建筑节能市场的动力缺失
5.5 建筑节能市场的政府缺位
5.6 从市场特征看推进建筑节能的基本途径
6 建筑节能的国际比较及推进我国建筑节能的总体思路
6.1 建筑节能的国际比较
6.2 推进我国建筑节能的总体思路
6.3 建筑节能的分区域策略分析
7 建筑节能市场的培育和完善——基于近期目标的实施策略
7.1 加快供热体制改革,恢复建筑节能市场活力
7.2 建立建筑能效标识制度,消除建筑节能市场信息不对称
7.3 实施有效的激励政策,化解建筑节能市场的外部性
8 建筑节能产业的升级与发展——基于远期目标的实施策略
8.1 建筑节能产业构成及建筑节能产业升级与发展的内涵
8.2 市场经济机制与建筑节能产业升级的关系
8.3 建筑节能产业升级的载体——钢结构建筑
8.4 推进建筑节能产业升级与发展的措施
9 建筑节能工作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及节能效果宏观模拟研究
9.1 建筑节能工作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9.2 建筑节能宏观效果模拟分析
10 关于建立城镇居民采暖保障制度的初步思考
10.1 建立城镇居民采暖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0.2 当前各地建立城镇居民采暖保障制度的探索和实践
10.3 城镇居民采暖保障制度的框架设计
10.4 城镇居民采暖保障制度筹资及给付标准的确定
11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展开全部

基于市场机制的建筑节能对策研究 节选

  1.1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我国是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相对不足、生态先天脆弱的国家。与世界人均水平相比,煤炭储藏只有51.3%,石油更少,只有11.3%,天然气严重缺乏,才3.8%。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中,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中国位居第133位。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增长却以一种“高消耗”的粗放方式进行。2007年我国平均每万元GDP能源消耗是1.16吨标准煤,尽管根据2009年12月公布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上述指标在2008年下降了5.20%,但比世界先进水平仍高出4倍以上。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在2003~2005年之间连续三年超过了1.0,2006年和]2007年有所回落,但也分别达到了0.87和066,处于较高的水平。就是说,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相当程度上是在对资源和生态环境过度透支的基础上实现的。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我国要在2020年达到小康水平,意味着2000~202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要增长7.2%,但从长时间看,我国能源总产量多年平均*多只能增长4%左右。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面对能源的短缺,我们既要“开源”,又要“节流”;既要通过勘探、开采等手段,努力增加能源的供给,又要通过能源使用的节约,减少对能源的消耗,降低对能源的需求。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工作,1997年11月颁布、2007年10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提出“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在2004年6月通过的《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把节约能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严格的节约能源制度和措施,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005年发布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将节能作为一项战略性举措,纳入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当中。2006年3月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又进一步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要求。2007年12月正式面向社会征求意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将能源节约作为专门的一章,提出“将能源节约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制定并实施节能政策措施,培育节能市场,推动全社会节能”。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出“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比增加能源的供给,在我国,节能具有更大的潜力。节能的潜力能否充分挖掘出来,能否以较少的能源投入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已经成为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的问题。可以说,节能在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