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攻略拿走直接抄!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见山:穿越中国画的笔墨时空(花口本)

包邮 见山:穿越中国画的笔墨时空(花口本)

作者:胡烟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415
读者评分:5分8条评论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55.9(5.7折) 定价  ¥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团购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开年大促, 全场包邮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见山:穿越中国画的笔墨时空(花口本)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4577936
  • 条形码:9787554577936 ; 978-7-5545-7793-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见山:穿越中国画的笔墨时空(花口本)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对历代名画从文学、文化、绘画史等各种角度交织解读,给读者带来审美享受的同时,又有精神上的启悟
本书风格素雅内敛,有着历史的丰厚,从而引领读者看到中国画中的文化蕴涵
在轻快的短篇幅中,画作相关知识被糅合其中,资料翔实严谨,行文晓畅优美
作者胡烟,青年作家,在《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开设《读画知人》专栏。作品曾获冰心散文奖、三毛散文奖、北京文学年度散文奖、广西文学年度散文奖等

见山:穿越中国画的笔墨时空(花口本)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定位于“轻阅读”的文化普及图书。作者长期沉浸于中国传统绘画领域,她精心甄选中国历代名家绘画代表作进行解读。100幅古画名作,100篇千字短文。文章富有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给读者带来审美享受的同时,又有精神上的启悟。
从某一角度说,这是可读性极强的中国绘画史。从魏晋到清末民初,在轻快的短篇幅中,作者将画作产生的社会背景、政治环境、画派特点、源流及画家性情等巧妙糅合其中,资料翔实严谨,行文晓畅优美。

中国画从成教化、助人伦,渐至澄怀观道,以期触物成春,陶冶性灵,嗣后文心入画,使其韵味绵长,耐人品读。胡烟所著《见山》集传世名画,以生花妙笔,阐幽发微,生动有趣,不失文心传道。
——著名画家 吴悦石
以活泼的语言,讲作画的机缘,讲如画的人生,分享其中的生存智慧,胡烟这部新作,带领读者走入一个美好世界。
——北京大学教授 朱良志
一个人,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捧一本书,沏一杯茶,看一幅画,读一段文字,这大概是许多人的梦吧?一本书、一段文字和一幅画,都足以自成一个世界,但如果书、文字和画都能整合进一本书中,可细读,可浏览,可翻阅,那无疑更是一件惬意的事情。胡烟的新著《见山》,就是这样一本难得的好书——100幅古画,100篇文章,从唐代的吴道子一口气写到晚清的虚谷,与读者一起走过中国美术史的壮阔波澜、岁月山河。
——独立学者、自由艺术家 刘墨

见山:穿越中国画的笔墨时空(花口本)见山:穿越中国画的笔墨时空(花口本) 前言

一部书稿,读得我眼花缭乱。是“美人如花隔云端” 的那种,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那种。 这终归不是“乱花”,而是一本很典雅的、有秩序的书。你一口气读完,消化不了,色彩和文字交相辉映。 它把我们淹没了,以它的眩目、丰富。这部书需要静下心慢慢读,品味。然后再读一遍。 这是一部按照作者意愿写成的中国美术史。就像她对仇英作品的解读那样:
“仇英的《剑阁图》细节毕现,像是炫技,要将山景的险峻描绘到极致。据记载,从唐代王维、宋代郭熙、元代王蒙到明代沈周等重要画家,都曾绘制这一题材。*早的,或许是李昭道的这 幅《明皇幸蜀图》。”一幅画,涉及多幅画,她讲的是关于剑阁题材的一部微型美 术史。一叶知秋,一幅画揭开时间的千年掩映,绘画 随人们,历经几千年。 这是一部感性与知性“落霞与孤骛齐飞”般的关于中国绘画艺术的讲堂。这讲义 却明显排斥章节分明、叠床 架屋的条分缕析的吭吭哧哧。诸多名家理论、真知灼见、嘉言、史册典籍,随手拈来,恰到好处。作者自己的 引证、体味,嵌入其中,融入其间。如这段文字:“有了‘真’的核心,余下的便是技法。自宗炳提出“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绘画如此,胡烟的文字,当亦如是。)的法则后,画家们纷纷围绕‘山之高’‘水之长’做文章, 但效果不尽人意,意境失之 单薄。” 这是一部适合很多人读的散文作品。大学生、中学生,所有美术爱好者,都能从中得到熏陶,得到滋养。《见山》中的诸多篇什,行文从容舒缓娓娓道来,论道、谈史、叙事抒情,用作家的情怀、现代人的视角,向前贤及其伟大作品致敬。“ 荆浩有学养,用笔精,禀性清正,以艺明志,终于突破桎梏,画出了山之巍峨、水之灵秀、气之雄浑、象之博大。”使人动容。一部经得起人们反复阅 读的书一定是立意高远之作,具有美术史视野、哲学观和审美高度的作品。胡烟准确地把握了“要想深入中华文化的肌理,绝非易事,须从儒释道文化进入”,信哉斯言。
一部好的作品,定是将自己投身其中。但是往往, 我们没有胡烟做的那么好。“这丛雪竹*打动我的,是天真。它们在清寒的雪夜中兀立,蓬勃中有些沧桑,那是自然生长的结果。它不是人类的留声机,没有唱‘ 折不屈’的高调——*右边的两株竹,一株弯弯曲曲忸 着向上,却突然只剩下半截,出乎意料。另一株向画外折去,或许是由于不够粗壮而经不起寒风考验,然而并 没有折断,此刻仿佛听得见它的疼痛。”你能感受到那 种疼痛吗? 超乎寻常的观察能力,如上节所言。非同一般的提炼、概括能力,“这座山,是所有人眼中的神性的山。这座山,值得你许久凝视。与它对视的时候,我感慨着,范宽当时是坐在什么样的位置上,竟能将这样一座巍峨的山的全貌尽收眼底。范宽与这样一座大山面对面,一点也没拘谨和自惭形秽,他自信、坦然,像一面镜子,消弭了人欲的俗气,映现了这座山的崇高……跟一座 山平起平坐,所见当然与别 人不同……范宽用神性之笔,将看画之人变成神。”我们能够认知这世界的某一事物,我们大抵就有信心认知这个世界。面对这样一本书,面对这样一位写书的人,我们为什么不阅读呢?
 作者系著名诗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二〇二三年二月

见山:穿越中国画的笔墨时空(花口本) 目录

卷一 见山
神人假手穷造化——唐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唐玄宗的瓜——唐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富贵的草稿——五代 黄筌《写生珍禽图》
山川有真意——五代 荆浩《匡庐图》
残竹浴雪——五代 徐熙《雪竹图》
聊赠一枝春——五代 巨然《层岩丛树图》
峰峦与皇权——北宋 郭熙《早春图》
见山——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神秘的无字碑——北宋 李成《读碑窠石图》
美石与炮灰——北宋 赵佶《祥龙石图》
鱼戏——北宋 刘寀《群鱼戏瓣图》
纸上雕塑——南宋 李唐《万壑松风图》
与西方静物的『撞衫』——南宋 李嵩《花篮图》
田埂舞台剧——南宋 马远《踏歌图》
丝绸的背影——南宋 梁楷《蚕织图》
禅意山水乐章——南宋 牧溪《潇湘八景图》
阴阳密语——南宋 萧照《山腰楼观图》
江雪——南宋 夏圭《雪堂客话图》
无用的寓言——元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养气与养画——元 方从义《云山图卷》
隐者归去来——元 王蒙《具区林屋图》
泉城乡愁——元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黑龚』诗意——清 龚贤《茅屋高岗图》
仙人炼玉——清 梅清《黄山天都峰》
坚硬的褶皱——清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
卷二 晚归
人神之恋——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
山水序章——隋 展子虔《游春图》
一匹马的自由宣言——唐 韩幹《照夜白》
盛唐的花朵——唐 周昉《簪花仕女图》
荒诞的壳,无奈的核——五代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天堂,天趣,天真——五代 董源《潇湘图卷》
白鹭在呼救——北宋 易元吉《三元得禄图》
牛背上有戏——南宋 李迪《风雨牧归图》
史上*高端聚会——南宋 李松年《西园雅集图》
山野自在——南宋 林椿《果熟来禽图》
钟馗的家眷——南宋 龚开《中山出游图卷》
甘露水,杨柳枝——南宋 佚名《垂杨飞絮图》
马远的衣钵——南宋 马麟《静听松风图》
契丹秋色——辽 佚名《丹枫呦鹿图》
渡江的深意——元 钱选《秋江待渡图》
西风起——元 赵孟頫《调良图》
三枚闲章——元 商琦《春山图卷》
御花园里躲猫猫——明 朱瞻基《唐苑嬉春图》
梦里秋香——明 唐寅《蕉叶睡女图》
闲居记——明 仇英《莲溪渔隐图》
暮色——明 戴进《春游晚归》
语梅——清 金农《停琴举酒图》
广陵春——清 华嵒《桃潭浴鸭图》
共鸣——清 边寿民《芦雁图》
一场雨,几块冰——清 弘仁《雨余柳色图》
展开全部

见山:穿越中国画的笔墨时空(花口本) 节选

















见山:穿越中国画的笔墨时空(花口本) 作者简介

胡烟,原名胡俊杰,山东龙口人。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7届高研班学员,青年作家,资深媒体人,现居北京。 近年来,在《中国作家》《青年文学》《散文选刊》《北京文学》《山花》《文学报》等报刊发表文化散文近百万字,在《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开设《读画知人》专栏。作品曾获冰心散文奖、三毛散文奖、北京文学年度散文奖、广西文学年度散文奖等。出版作品有《哭泣的半岛》《读画记——中国古代文人图鉴》《忽有山河大地》《纸上寻幽——中国画里的二十四节气之美》,拥有良好的读者基础。

商品评论(8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