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中国文化的精神(八品)

中国文化的精神(八品)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10-01
开本: 32 页数: 280
中 图 价:¥30.8(5.5折) 定价  ¥5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文化的精神(八品)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0861017
  • 条形码:9787510861017 ; 978-7-5108-6101-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文化的精神(八品) 本书特色

★ 承续冯友兰、钱穆对中国文化的温情,直述中国人的文化内核 过去史家论中国文化精神多从精英观点发挥,以致不太能关注广大民众,也不容易为普通民众理解,年近九十的史家许倬云,独辟蹊径,重新反省“以人为主体,天人合一”的中国文明,“大传统”与“小传统”并重,考察普通人所思所想,重新检讨中国文化中庶民百姓的精神层面。 ★ “中国三部曲”压轴之作 继《万古江河》《说中国》之后,许倬云教授在文明的土壤里发掘养分,用逐渐被遗忘的“精神余沥”,滋养当代中国人的内心。 ★ 亚洲周刊2017年十大好书,余英时郑重推荐、许纪霖专文导读 许先生社会史和考古学的知识以及饱满的生活实感,让他得以在多种文本中自由行走。宏观与微观交互为用、雅俗共赏、古今一贯,是这本书远远**前人之所在。 ★ 一部探索中国文化基底的大家之作 上起文化精英,下至普通民众,无不包含在内。从宗教、哲学、历法、艺术、文学、民俗等各个方面出发,发掘文化的本相,诠释“文化中国”与“民间中国”的真谛,展示一个活生生的、日常生活中的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的精神(八品) 内容简介

我们为什么说自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的根底在哪里?我们中国人安身立命、生生不息的精神资源是什么? 历史的颠簸和挫折,使得中国文明丢失了不少本来有的好传统。许倬云先生把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看作一种多元互动的秩序,重新反省“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中国文明,从天、人、群、己各个角度呈现中国文化的精神,希冀在文明的土壤发掘养分,追寻和唤醒那些被遗忘的精神余沥,滋养和灌溉当代中国人的内心。 中国人日常生活中饮食、医药、居住,所重视的多元和谐,求均匀而忌偏差,趋中和而不过分,种种观念,依旧可见于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中。一代代中国人美好高贵的精神、真实的人性,多不在四书五经和二十四史,而在市井陋巷、山野乡村,街谈巷议、共话桑麻……从开天辟地到江湖豪侠,从男女私情到精怪现象,涵盖范围相当广泛,代表了中国一般老百姓的喜恶与褒贬。他们的历史观,就是这些故事串联在一起的一套评价体系。

中国文化的精神(八品) 目录

生活肌肤中的中国文化/许纪霖

解 题 复杂的历史变奏

前 言 寻找中国文化的精神

**章 时空中的生活美学

第二章 天地人神的世界

第三章 神鬼故事的传说

第四章 多元互动的秩序

第五章 永远变化的宇宙

第六章 生命存在的意义

第七章 守护人间的众神

第八章 世俗化的宗教

第九章 共生共存的人际网络

第十章 小说传达的境界

后 言 中国文化


展开全部

中国文化的精神(八品) 节选

  《中国文化的精神》:  第二章 天地人神的世界  今日世界的现代文明,承袭了犹太一基督教的传统,总是将人的起源归结于上帝造亚当、夏娃的故事。而且紧接着,就是人犯了违背上帝意愿的原罪,人的赎罪,只有通过坚定地信仰上帝一途。其实,世界上各处的民族都有各自的神话系统,人的出现也因此有不同的传说。这一章将从中国古代传说中人的起源说起,以解释中国文化传统中人的地位的独特性,其取径与上述西方上帝造人完全不同。  中国疆域广阔,各地造人的传说也并不完全一致。不过,至少在战国时代,盘古开天与女娲造人已经是大家都接受的一个说法。这一个盘古、女娲传说,应当是起源于华中长江流域蛮苗系统的古代民族。可是,在战国时代,屈原的作品《天问》,就以这个传说作为开天辟地和人类起源的说法。  在没有开天地以前,宇宙是一团混沌。混沌的形状,就如一个巨大的圆卵。圆卵忽然裂开,其中坐了一个盘古,他举手将轻清的空气往上推,成为天空,将重浊的物质往下压,就成了地面。盘古的骨骼成为山岭,血脉成为河流,毛发成为草木——世界出现了。因此,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老庄所说的“无为有之母”,以及“混沌”是*原始的形态,颇与这个说法互相符合。从无生有的自然演生观,确实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它与中东出现的另一重要文化系统,以及其后代犹太一基督教的宇宙观,有极大的差异。  如此解释宇宙的起源,似乎比先有一个无处着落的上帝更具有哲学意味。否则,大家还是会问:上帝又从哪里来?今天的天体物理学讨论到宇宙的起源,其基本的假设是:宇宙从一个点开始,然后爆炸为宇宙。我们一样会问,那个点在何处?在数学意义上,点不占空间,因此等于零——然而,这零又怎么可以爆炸?  在中国的创世神话中,盘古之后,女娲出现了,女娲也就是女性的意思。在道教的神道系统中,女娲就相当于斗姆,在今日的民间宗教中,“先天老母”应当就是女性的原始。这一观点,也与老子所说“元妣”的观念相当。女娲用黄泥和水,捏成人形并给予其生命,就成为人类。  女娲这个角色,不仅是人类的创造者,也是宇宙的整顿者。在水神共工发怒,撞倒了天柱不周山后,女娲烧炼地上的彩石,补上天的缺口。大水泛滥时,女娲又用炼灰堵上了泛滥各处的洪水。从这个方面看,女娲的力量是地的一面,与天对立而相辅。女娲虽然有如此的神力,然而女娲并不是统治宇宙的神祗——她不是上帝,而只是代表一个力量,母性和大地的力量。与她相对的,应当是上天和男性的力量。战国和汉代的石刻图像中,常见伏羲与女娲。两者都是人面蛇形,二尾交缠,象征着交配。他们二人手中,一个手持圆规,一个手持矩尺,可能就是天圆地方的象征。综合上面所说,女娲造人和补天,只是象征着母性的原创力。这一个传说的意味,毋宁指出“人”本身是自然出现的,并不是屈服于上帝的子民,更不需背负上帝与人的契约。  我们也可以有另一可能的阐述:女娲的补天大功——东南边的天被共工撞塌了,女娲炼石补天,再加上炼灰堵住泛滥的洪水——这两大功业,都隐喻着新石器时代烧窑制陶和制作精美石器的背景。伏羲是牧养牛群的游牧阶段,伏羲与女娲的并列,也未尝不能看作游牧与农业的结合,象征新石器时代生产方式转换的背景。上述这两种形象拼合在一起,也都是陈述人类演化的不同阶段,以及阴阳交配的观念。这些传说,在一般庶民百姓的精神生活方面,可能影响并不会很大。  关于中国古代的信仰,我们在另一章会更详细讨论。目前我想介绍的是,宇宙的神力和人的关系。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在太平洋沿岸,从辽宁的红山文化一直到浙江的良渚文化,都有高天的信仰,而且是以太阳作为象征。太阳高高在上,成为中国“昊天”的起源。红山文化的高山上,有女神庙,还有酋长或祭司的坟墓和祭坛。祭坛、坟墓四周,都有中空、无底的陶罐,围绕基地。这一安置,毋宁是象征天地之间的沟通,而以神圣的地址作为相通的管道。墓主是一个尊贵威严的人物,还有法器陪葬,他也许就是大祭司或者酋长,负责天地之间的交通。  在良渚发掘出一个琮形的玉器,即一个外方内圆的玉管。有人说,琮形玉器的上面是一个圆盖,下面是一个方底,这也象征着天和地之间的沟通管道。还有一件琮上,刻着一个飞行的神像。也许他就是天神?或是神的使者?还是人间负责与天地沟通的巫师?我们不知道。在另外一些琮器的边上,往往刻着一只飞鸟——在许多地方的传说里,飞鸟常常是天神的使者,这些良渚的鸟形,是不是也是天和地之间沟通的使者?在渤海湾四周的太吴和少昊文化的传统,他们在古代的首领们,太吴系统是以云为号,少吴是以鸟为官——这种安排,也正是象征着天和地之间,经由人这个层面,会有一定的沟通机制。  ……

中国文化的精神(八品) 作者简介

许倬云,1930年生于江苏无锡,1962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其间多次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杜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1986年荣任美国人文学社荣誉会士。学贯中西的史学耆宿,精通中国上古史、文化史、社会史,熟悉西方历史及其理论与思想,擅长利用不同学科的视角和方法来研究历史,尤其是考察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不囿于书斋,时时心怀天下,关心中国文化的发展与走向。代表著作有《西周史》《汉代农业》《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万古江河》《我者与他者》《说中国》等。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