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科普版
-
>
痰湿一去百病消
-
>
当癌症来敲门
-
>
猫和狗的生活哲学
-
>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
>
(普通本)为什么没人能告诉我为何生病?自然和整体医学
-
>
故事疗愈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值得一读的小说
(精)旅宿(刷边)
¥75.7¥88.0鲁迅信札藏笺
¥53.8¥128.0家庭变奏曲(精装)
¥50.6¥110.0乡野与国士(签名钤印版)
¥49.8¥49.8(精)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
¥31.9¥79.8
南北风味(盖章签名)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2515403
- 条形码:9787522515403 ; 978-7-5225-1540-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南北风味(盖章签名) 本书特色
一部民国版“舌尖上的中国”,饮食、文学、历史调和成的盛宴。 至今可用寻访各地美食的宝典,资料性、趣味性兼备。 饮食文化的精品之作。 本书所选文章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从饮食透视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元与历史变迁。
南北风味(盖章签名)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民国时期谈饮食的散文随笔集,作者以作家、学者、文人为主,涉及的地域从东北到海南,从江浙到西北,包括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编者王稼句先生是当代知名作家,有多种饮食文化著述。他翻阅了大量旧报刊杂志,精心编选出这本集子,体现其独到眼光。本书所选文章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从饮食透视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元与历史变迁。
南北风味(盖章签名) 目录
引 言 王稼句
东北的冷食 王汉倬
故乡的山梨 李辉英
榛子与胡桃 李辉英
吃在北平 保 之
北京味儿 萧 志
吃过了吗 味 橄
故都的饮食 汪耐寒
故都秋味 老 饕
北平的饭馆子 齐如山
北京菜 金受申
北京庄馆 金受申
北平的鸭子 金受申
冬天的补叙(节录) 金受申
夏天的吃喝 金受申
北京的秋天(节录) 金受申
风檐尝烤肉 张恨水
北平吃有三绝 吃学博士
大酒缸与小饭馆 识 因
北平的巷头小吃 徐霞村
北平的豆汁儿之类 纪果庵
豆汁摊 扶 平
昔年春节逛曹老公观 郑菊瘦
因喝豆汁再谈御膳房 崇 璋
由乳酪谈到杏酪 傅芸子
山里红 周作人
萨齐玛 周作人
北平的窝窝头 张中岳
由吃饺子想起北平的新年 秀澂女士
旧京掇记:腊八粥 啸 禅
北平夏疏小吃 芳 序
酸梅汤以外 春 苔
吃在天津 老 梅
小饭馆 张江裁
天津人的家常饭 仲
糖堆儿与丁伯玉 王颂馀
点心零食 娱园老人
天津之羊肉包子 老 大
天津的羊肉包子 佚 名
贴饽饽熬鱼??天津包子 宋 贼
锅巴菜 非津人
西京饮食 王荫樵
吃在长安 高 上
辇止坡吃羊肉 王济远
太原的特殊小吃 玉 文
南北大菜 佚 名
尝尝黄河鲤吧 张恨水
历下烟云录(节录) 范烟桥
济南秋色似江南(节录) 芮 麟
徐州食谱 马 襄
介绍几样湖北菜 沙 白
谈湖北菜 倚 人
宜昌面面(节录) 易君左
沙市一瞥(节录) 易君左
谈武汉的“吃” 夏艺圃
谦记牛肉馆的知足翁 陶菊隐
辣椒和家庭气压 徽 徽
长沙之吃 亦 骈
吃在长沙 阿 某
狗不理的包子 顾 城
番椒颂 龙沐勋
吃在赣州 佚 名
萍乡人食物之习性 胡朴安
东南食味 雷 红
南京的吃 芸
南北饮食说两京 佳 梅
南京盐水鸭 舒 人
南京鸭 张慧剑
碗底有沧桑 张恨水
白门食谱 张通之
镇江的吃 朱瑾如 童西蘋
镇江干丝 敏 仲
天下**菜 佚 名
新馔经 林俪琴
镇江鲥鱼 范烟桥
镇江扬州的肴蹄 固 初
富春茶社 洪为法
聚 聚 洪为法
扬州面点 洪为法
扬州小菜 余
淮安的名点:汤包 朝 人
谈谈常州的麻糕风味 王定一
蟹粉馒头别有风味 王定一
南风来 范 放
江浙船菜 徐 珂
饕餮家言 枫 隐
苏州的茶食店 莲 影
食在苏州 莲 影
苏州的小食志 莲 影
苏州的点心 姚民哀
吴中食谱 范烟桥
苏味道 范烟桥
苏州食品之一般 一 梦
甜苏州 张心期
新剥鸡头肉 程瞻庐
松鹤楼小饮 易君左
苏州饮食事业的今昔 杨剑花
谈吴县的小吃 绿 竹
闲话月饼 茶食姑爷
吃在苏州 第三种苏州人
吴会食谱 轶 骝
夏季的食品 吴门杀羽
常熟的告化鸡和鲜栗羹 俞友清
黄鸡白酒嫩菠青 温肇桐
笋与鱼之絮语 王梅癯
我之笋与鱼之絮语 戟 髯
上海饮食 孙宗复
沪上酒食肆之比较 严独鹤
沪上广东馆之比较 少 洲
吃在上海 老 饕
吃在上海 钱一燕
食在上海 许钦文
上海的吃 使 者
吃在新年里 天 籁
食在广州?食在上海? 秋 容
饱尝鸭馄饨 鬓 花
大嚼徽菜记 新 眉
对于吃徽馆的意见 开末而
谈谈点心 陈不平
中西大菜诸色小点 逸 子
白相城隍庙(节录) 易君左
宵 夜 范烟桥
卖 冰 范烟桥
卖白果 范烟桥
洋澄湖大蟹 范烟桥
涮羊肉 范烟桥
早点心 范烟桥
蛋炒饭 苏 青
稻香村 吴秋山
萝春阁闻名上海滩 铁 儿
酒食小谈 调 调
卡尔登吃饭记 周瘦鹃
记迎年之宴 周瘦鹃
经济实惠的吃法 惠 平
鲈鱼杂谈 同 生
浦东的瓜果 巴 玲
枫泾的红蹄 蒋良才
高桥的松饼 虎 痴
调冰小语 清 秋
夏令的冷饮 夜 郎
菜 卤 漪 漪
吃在杭州 冷清秋
吃在杭州 健 凡
西湖食单 天虚我生
西湖醋鱼 奕 因
杭州王馆儿家之两样菜 恨 水
偶然想到的几样杭州菜 柘 椽
西湖的莼菜 吴秋山
西湖的藕粉 一 蝶
西湖藕粉 冯麟鲜
嘉兴饮食 陈宝鉴
忆故乡的南湖菱 孙吴松如
半月痕槜李 程瞻庐
吃蟹哲学 易君左
湖州粽子 杨育民
绍兴东西 孙伏园
菜畦散金鱼始肥 赵能穀
故乡的野菜 周作人
臭豆腐 周作人
吃 鱼 周作人
腌鱼腊肉 周作人
小酒店里 周作人
香酥饼 周作人
湿蜜饯 周作人
食味杂记 鲁 彦
夏天的吃 苏 青
谈宁波人的吃 苏 青
吃在宁波 邬艮生
宁波小菜——咸下饭 叶湘舟
定海人食物之僻性 胡朴安
丽水食物之习性 胡朴安
金华火腿考 白
蒋雪舫火腿 周定宇
谭火腿 蔡晓和
饮食男女在福州(节录) 郁达夫
瓮菜和蕻菜 许钦文
台湾的吃 味 橄
台湾之起居服食(节录) 秋 星
四川“泡菜” 太瘦生
成都忆吃 海 戈
成都的小食 陈 雄
成都的小吃 文 辛
成都的小吃 郭祝崧
成都小吃品 记 者
四川名菜姑姑筵史略 老 饕
四川名产榨菜麻婆豆腐 芝 生
嘉定的小吃 平
重庆饮食店 陆思红
重庆生活片断(节录) 思 红
夜半呼声炒米糖 张恨水
担担面 张恨水
重庆的水果 徐蔚南
昆明的吃 吴黎羽
腾冲小食谱 李俊辅
贵阳杂写(节录) 顾君毅
广州食话 禹 公
赋得广州的吃 柳雨生
食在广州乎?食在广州也! 张亦庵
吃在广州 张人权
吃在广州 克 昌
吃在广州 程志政
吃在广州 鹿 原
吃在广州 今文作家
偶谈吃 晓 諟
夏天广州吃 老 伯
广州菜点之研究 洗冠生
广州“星期美点” 涂景元
粤人谈吃——在广东 佚 名
广州的茶点 王文元
广州茶点谈到看老婆 黄诏年
广东之宴会 胡朴安
广州月饼的名称 刘万章
粤东小食谱 式如女郎
及第粥馄饨面 乐 志
广东人的腊味 非 我
广东的特别食品 刘白受
广东的香肉与龙虎会 陆丹林
蛇肴与鼠肴 陈心纯
山 瑞 焉 之
潮安之食品 胡朴安
砂锅菜 癯 仙
茶饭双叙 徐 珂
饮茶在香港 卫 理
吃在两广 仰 葊
桂林的三宝及其它 熊佛西
后 记
南北风味(盖章签名) 节选
东北的冷食 王汉倬 昔时张翰在洛阳,因秋风起而想到吴中的菰米、莼菜、鲈鱼,遂飘然引去,千古传为佳话。现在我是因朔风起而想到故乡的大块糖以及冻梨等食品,勾起无限乡情,引起无限回味。但因倭寇未灭,失地未复,不能像张翰那样悠然自得地命驾还乡。时代不同了,事实迥异了,个人还乡的自由,须与整个民族的自由同时解决。然而在这胜利将要到来,失地尚未收复的当儿,一种怀乡的愁思,郁结在心中,无法解除。因而拿起笔来,写出我昔时在朔风寒雪中,所吃过的几种东西,以遣郁闷,名之曰“东北的冷食”。 (一)大块糖 大块糖是东北的一种特产,因为气候寒冷,所以制造出来的这种糖,不但颜色洁白,而且酥脆可口。内地各省所制造的大块糖,都不如东北的好。就拿北平来说,是数百年来的都城,一切零食小品,可谓尽美尽善,然而当地的大块糖,却不如东北的好。所以北平卖糖的人,呼大块糖为关东糖,这是用关东糖的名称作广告,以资号召,而便畅销。其实它的品质不如关东糖,这是由于气候的关系,北平的天气,较东三省暖,不论制糖的技术怎样高明,样式怎样好看,但你吃到口里,便感觉出味道不同,不如关东糖之酥脆可口。所以这种糖,是在气候越冷的地方越好吃。 东北的一般人民,多是把大块糖买来家,放在筐里,挂在窗外的房榆下,不使它接近热气,以防软化。到吃的时候,拿回屋里,立时就吃,真是又脆又甜,咬一口直掉渣。也有把糖放在冷室里的(这冷室就是不烧火的屋子,如仓房、磨房之类),到吃的时候取回,和挂在房檐下的一样,但有这类冷室的,多半是小康的人家。 大块糖普通是有四种,一种叫管子糖,每棍约有一寸宽,一尺长,两头有蜂窝似的细孔,细孔越多的越是酥脆。这类糖,质*纯,制时也很费手续(抽拔的次数多),所以特别好吃,价值较贵。有把甜谷炒熟,粘在糖的外面的,也有把芝麻炒熟,黏在外面的,这种叫做麻糖,仿佛人的面上生了麻子,看着不甚光泽,吃着却很好吃。也有在管子糖中加上豆沙馅的,这种馅多是用小豆做的,这种糖吃着不怎样脆,不过也有偏好的人。还有一种糖瓜,不如管子糖甜脆,价值也比较便宜。又有一种螺旋式的,是把糖条盘绕在一起,像螺旋一样,这种糖尚不如糖瓜好吃。 在每年一进腊月门,卖大块糖的就渐渐加多了。背着箱子的,担着担子的,赶着爬犁的,到处喊叫着: “大块糖来!绳头碎米子,拿来换糖来!” 这种声音,仿佛从冷风里透出来甜意。孩子们一听到,便立时浮动起来。农家的老头与老婆们,有的抱着破柳罐斗,把积存起来的绳头,一同拿出去换了糖,有的担着一箕碎米子去换糖,也有用谷子或小米去换糖的,当然这比碎米子更好了。至于用钱去买糖的,多半是农村中小康的人家及城镇中的一般市民,一般贫农除了用绳头、碎米换糖而外,轻易不肯用钱去买糖吃。从一般贩卖者的实际情形而论,背着箱子的,担着担子的,是以卖钱为主;赶着爬犁的,是以兑换东西为主,这类贩卖者,是多在乡村。 就一般人的习俗而讲,大块糖的主要的用途,是在祭灶。每年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的晚上,一般人用秫秸皮,扎成狗马,用糖瓜当作祭品,点着几张纸,把灶王牌位一同焚烧,连着放三声纸炮,这叫做辞灶。一般人专说:“辞灶时,用糖瓜作祭品,是为的黏住灶王爷的嘴,使他到天上去,不能胡说八道。”我以为这是用糖来给灶王爷饯行,希望他到天上去给说几句好话,请看灶王上的对联,有“上天言好事”的句子,这似乎是人情上的应酬。俗语说:“吃了人家的嘴软。”灶王爷又何尝不如此。这是大块糖主要的用途。一过了“小年”(腊月二十三日),卖大块糖的生意,便逐渐萧条了。 (二)冰糖葫芦 每年一到冬天,在街头巷尾,随处可以听到叫卖冰糖葫芦的声音。那种颤的声音,随着朔风,送到人们的耳里,使人听了增加无限的凉意;同时可以想像到叫卖的人,头上带着白霜,脚下踏头寒雪,在冷风里呼喊着: “冰糖葫芦……葫芦……冰糖。” 其实这种糖葫芦,并不是用冰糖做成的,是把白糖煎熬到相当的火候,再蘸成了糖葫芦。等到凉了的时候,便透明、晶亮,好像冰糖做的一样,所以叫做冰糖葫芦。 这种葫芦,大都是用山楂做成的,不过因它的样子像葫芦而已。做的时候,先把山楂洗净,然后在山楂的腹部,横刮一刀,把里面的籽挖出,再用竹签穿上,有五个一串的,有十个一串的。因为每串的个数不同,山楂的大小不同,出售的价格,也因而不同。不过还有一种用暖山楂做的,其色特别鲜艳,其味比较纯真,所以售价也特别高。至市上普通的冰糖葫芦,都是用冻山楂做的,品质较差,价格也比较便宜。 P1-3
南北风味(盖章签名) 作者简介
王稼句,苏州人,作家,学者,藏书家。多年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化研究,并在乡邦文献和文化整理中用功颇深。著述百余种,以文化随笔为多,有《谈书小笺》《秋水夜读》《看书琐记》《看书琐记二集》《看云小集》《听橹小集》《苏州山水》《姑苏食话》《吴门四家》《吴门烟花》等。
- >
唐代进士录
唐代进士录
¥25.9¥39.8 - >
山海经
山海经
¥20.4¥68.0 - >
烟与镜
烟与镜
¥15.4¥48.0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23.2¥42.0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3.8¥32.0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6.9¥16.0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4.7¥45.8
-
百病食疗
¥21.1¥59 -
白色食品保健功能与食疗方
¥6.9¥13.5 -
中山客·岭南草木知味录
¥14.3¥29.8 -
饮食滋味:《黄帝内经》饮食版
¥33.9¥59.9 -
生机果蔬汁:让生命充满活力
¥6.2¥11 -
中医食疗
¥16.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