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灵元气社
-
>
县中的孩子 中国县域教育生态
-
>
(精)人类的明天(八品)
-
>
厌女(增订本)
-
>
这样学习才高效/杨慧琴
-
>
心理学经典文丛:女性心理学
-
>
中国文化5000年
中国红十字会灾害救助机制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5012594
- 条形码:9787565012594 ; 978-7-5650-1259-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红十字会灾害救助机制研究 本书特色
《中国红十字会灾害救助机制研究》(作者孙语圣)分为红十字会在灾害应急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红十字会应急宣传与培训;红十字会参与灾后重建的社会背景和政策、法律依据;红十字会参与灾后重建的趋势对策和能力建设;善款和志愿者的管理;红十字会救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等内容,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中国红十字会灾害救助机制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红十字会参与灾害救助的历史与现实基础;中国红十字会社会化的救灾理念和制度设置;中国红十字会灾害信息传播机制等。
中国红十字会灾害救助机制研究 目录
**节 中国红十字会慈善事业的历史溯源
一、源远流长的慈善传统
二、近代中国红十字会有参与救灾的长期经历和成熟经验
第二节 中国红十字会参与灾害救治的现实基础
一、现当代频繁而严重的灾害
二、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民社会责任意识的增长
三、政府的空间让渡与社会的空间拓展
四、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第二章 中国红十字会社会化的救灾理念和制度设置
**节 中国红十字会灾害救助的社会化理念
一、从各级红十字会会议报告来看
二、从中国红十字会多次救灾活动来看
三、从红十字会救灾救助项目来看
第二节 中国红十字会灾害救助社会化的规范与组织设置
一、红十字会救灾社会化的法律与法规设置
二、红十字会救灾社会化的组织设置
第三章 中国红十字会灾害信息传播机制
**节 中国红十字会信息宣传机制
一、红十字宣传模式初步探索
二、红十字会创新宣传制度
三、红十字会信息传播的社会化路径
四、构建红十字信息宣传大格局
五、创建宣传战略合作,建立传播长效机制
第二节 中国红十字会灾害救助信息传递
一、红十字会灾害信息传递与救灾应对
二、日常灾害信息传递
第四章 中国红十字会救灾资源动员与配置
**节 红十字会资源动员的法理与社会基础
一、红十字组织的合法性
二、红十字组织的优势性
三、红十字组织的公信力
四、筹资的法律赋权
五、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 红十字会的人力资源动员
一、红十字机关队伍建设
二、红十字志愿者队伍建设
第三节 红十字会灾害救助的物力资源动员
一、红十字会目前筹资现状
二、红十字会筹资理论
三、红十字会筹责模式的转变与创新
四、筹资路径与方法
第四节 港澳台和国外红十字会的援助与交流
一、港澳台红十字会对内地(大陆)救灾的援助
二、参与国际灾害救援与合作
第五节 中国红十字会救灾资源配置
一、救灾资源配置的种类
二、资源配置的经典品牌——“红十字博爱送万家”
三、“绿色家园行动”
四、红十字系统内自洽互援
五、救灾资源流向
第五章 中国红十字会灾害应急与灾后重建
**节 中国红十字会灾害应急准备
一、红十字会在灾害应急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红十字会应急预案
三、红十字会应急物资储备系统
四、红十字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五、红十字会应急宣传与培训
六、红十字会灾害应急演练
第二节 中国红十字会灾害应急处置
一、红十字会灾害应急响应启动
二、红十字会灾害应急救援事例举要
三、红十字灾害应急的几点建议
第三节 中国红十字会灾害应急事件善后处置
一、红十字会参与灾后重建的社会背景和政策、法律依据
二、红十字会参与灾后重建的条件和优势
三、红十字会参与灾后重建的事业范畴和自洽机制
四、红十字会参与灾后重建的趋势对策和能力建设
第六章 中国红十字会救灾监督与管理机制
**节 红十字会救灾监督的内容
一、对红十字会非营利性的监督
二、对红十字会财务活动的监督
三、对红十字会救灾工作人员的监督
第二节 红十字会救灾监督的形式
一、法律监督
二、内部监督
三、政府监督
四、社会监督
第三节 善款和志愿者的管理
一、善款管理
耳、志愿者管理
第七章 中国红十字会灾害救助绩效评估
**节 红十字会的救灾绩效
一、红十字会救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二、红十字会筹资能力
三、红十字会灾害应急迅速有力
四、灾后重建成绩辉煌
第二节 红十字会救灾绩效的相关评价
一、公众满意
二、政府肯定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红十字会灾害救助机制研究 节选
四、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党的理论发展史上**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概念,并且指明了这个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方向和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按照从低级向高级的逻辑递升顺序排列为:社会生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伦理价值观以及核心价值观。其中,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涵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涵盖了社会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社会领域,规定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既体现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又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总体布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的统一,是我们所遵循和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地方在于对社会弱势阶层的自觉关注,在于主动防范国家政权成为强势阶层和既得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在于自觉运用国家政权保护和帮助弱势阶层,始终追求社会的和谐发展。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和谐应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发展,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典表述。只有兼顾自由、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的社会和谐才是社会主义①。 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条件。一个社会要有序发展和保持稳定,除了建立组织和制度来保障社会成员间的政治、经济、社会关系之外,还必须形成自身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为人们提供了一整套观察世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在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取得全社会广泛而深刻的价值认同,可以使人们超越民族、血缘、语言、习惯、地域等方面的差异,消除彼此之间的分歧和隔阂,增强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促进社会共同体的团结稳定。 ……
中国红十字会灾害救助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
孙语圣,1967年出生,安徽肥东人。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代社会史、中国红十字会史等。在《中国农史》、《民国档案》、《广东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30篇。主持教育部课题1项、省教育厅课题2项、校教研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科、省部级课题6项。出版专著《1931.救灾社会化》。
-
山樵邑梦录
¥17.7¥49 -
乡土中国
¥17¥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英汉双语修订版)(套装共2册)(无书盒)
¥16.4¥48 -
乡土中国
¥14.2¥26 -
母乳主义:母乳喂养的兴起和被忽视的女性选择
¥32.9¥78 -
理想国纪实13:谁住进了养老院:当代中国的“银发海啸”与照护难题(九品)
¥28.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