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刑事判决是如何形成的?-基于三个基层法院的实证研究

刑事判决是如何形成的?-基于三个基层法院的实证研究

作者:兰荣杰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57
本类榜单:法律销量榜
中 图 价:¥25.9(7.4折) 定价  ¥3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刑事判决是如何形成的?-基于三个基层法院的实证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1219751
  • 条形码:9787301219751 ; 978-7-301-21975-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刑事判决是如何形成的?-基于三个基层法院的实证研究 本书特色

    刑事判决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法官究竟是如何作出裁判的?《刑事判决是如何形成的(基于三个基层法院的实证研究)》作者兰荣杰对三个基层法院的实证分析表明,1979年《刑事诉讼法》初创以来的两次大修,尽管文本中的刑事审判颇有变化,本质上却是一脉相承,主要表现为“对抗/判定”、“阅卷/核实”、“初断/审批”三种模式。审判实践中,听证式的庭审、默读式的阅卷和会议式的审批都可能直接产生判决。

刑事判决是如何形成的?-基于三个基层法院的实证研究 内容简介

     刑事判决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法官究竟是如何作出裁判的?《刑事判决是如何形成的(基于三个基层法院的实证研究)》作者兰荣杰对三个基层法院的实证分析表明,1979年《刑事诉讼法》初创以来的两次大修,尽管文本中的刑事审判颇有变化,本质上却是一脉相承,主要表现为“对抗/判定”、“阅卷/核实”、“初断/审批”三种模式。审判实践中,听证式的庭审、默读式的阅卷和会议式的审批都可能直接产生判决。      《刑事判决是如何形成的(基于三个基层法院的实证研究)》中的三种模式的具体适用,则与案件类型、法官习惯、绩效考核、法院传统乃至刑庭规模等或偶然或必然的因素直接相关,并现实地影响到被告人的程序待遇以至实体利益。 

刑事判决是如何形成的?-基于三个基层法院的实证研究 目录

导读**章 超越理论模式之惑:回归中国实践的刑事审判模式 **节 中国刑事审判模式理论:一个简单的学术史梳理 第二节 面向中国实践的审判模式:回归实证研究第二章 “对抗判定”模式:庭审中心主义 **节 “对抗判定”模式的理论模型 第二节 实证考察:“对抗判定”模式的运行机制 第三节 效果评价:“对抗判定”模式的功能与缺陷 第四节 背景分析:“对抗判定”模式的生成机制第三章 “阅卷核实”模式:案卷中心主义 **节 “阅卷核实”模式的理论模型 第二节 实证考察:“阅卷核实”模式的运行机制 第三节 效果评价:“阅卷核实”模式的功能与缺陷 第四节 背景分析:“阅卷核实”模式的生成机制第四章 “初断审批”模式:司法行政化 **节 “初断审批”模式的理论模型 第二节 实证考察:“初断审批”模式的运行机制 第三节 效果评价:“初断审批”模式的功能与缺陷 第四节 背景分析:“初断审批”模式的生成机制第五章 基于繁简分流的选择性适用:中国刑事审判的未来模式 **节 作为理想类型的三种模式 第二节 回归诉讼元模式:以“对抗判定”模式为基础构建中国刑事审判 第三节 为书面审理正名:以“阅卷核实”模式改造简易程序 第四节 “抓大放小”:走向节制的“初断审批”模式余论 1979-2012:刑事审判制度两次大修的脉络及其局限 **节 通过审判程序发现真相的能力逐渐提升 第二节 为减轻法官负担而提升审判效率 第三节 通过人性化措施提升人权保障水平 第四节 刑事审判程序改革的局限附录:访谈笔录摘要参考文献跋
展开全部

刑事判决是如何形成的?-基于三个基层法院的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讲师,四川大学、美国天普大学法学博士。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