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教育变迁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教育变迁

作者:孙邦华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11-01
开本: 32开 页数: 422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7.1(3.8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教育变迁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115145
  • 条形码:9787516115145 ; 978-7-5161-1514-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教育变迁 本书特色

孙邦华编著的《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教育变迁》从教育与社会、文化变迁相互关系的视角开展教育史研究,有助于更为广泛和深入地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扩展教育史研究的视野,探寻新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丰富教育史研究。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通过多角度、多层次探索社会、文化的变迁对不同时期和教育的影响,研究教育在社会、文化变迁过程中的作用,这有利于消除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之间的界限。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教育变迁 内容简介

《教育与社会、文化变迁丛书(第1辑):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教育变迁》共分四个部分。“导论”,论述明末来华耶稣会士利玛窦创立,且被晚清来华的新教自由派传教士所承继的“文化适应”策略{寓华西人对中国进行的西方文化传播实质上就是对中国人的文化教育;“变局观”是受到西潮影响的开明士大夫逐渐孕育出的与传统思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种嬗变中的新的思想观念,代表了一种进步的社会思潮。**章“近代话学东渐中的代表人物与机构”,对近代来华英人傅兰雅的译书、办学、自编自印科普期刊的个案研究;对近代西学传播重要机构广学会及其喉舌《万国公报》的个案分析。第二章“寓华西人论中国文化教育及其改革”,论述了他们的儒学观、对科举制度的评说与改革主张、对中国传统女子教育的批判,以及论中国近代学制改革等。第三章“天主教北京辅仁大学”,是对中国现代教会大学的个案研究。包括美国本笃会圣文森总会院对辅仁大学创办中的问题、立案与中国化问题、创办特色等内容。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教育变迁 目录

导论
一 “入乡随俗”:利玛窦奠定的文化适应策略及其意义
二 传播即教育
三 西潮冲击下晚清士大夫的“变局观”

**章 近代西学东渐中的代表人物与机构
**节 傅兰雅——西学东渐中的巨擘
一 虔诚的基督教徒,倾向科学的宗教观
二 受聘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专事译书二十八载
三 创办上海格致书院坚持西学教育宗旨
四 自办《格致汇编》致力科普教育
第二节 广学会——“以西国之学广中国之学”
一 韦廉臣创立学会并确立宗旨
二 李提摩太对广学会的改造
三 复刊《万国公报》作为学会的喉舌
四 对培根《新工具》的系统介绍

第二章 寓华西人论中国文化教育及其改革
**节 寓华西人的儒学观
一 “耶稣心合孔孟”
二 “以耶补儒”
三 “批儒”
四 “代儒”
第二节 寓华西人对科举制度的评说与改革主张
一 论科举制度的优点与社会作用
二 对科举制度的批评
三 论科举制度的改革
四 对西人科举观的简短评说
第三节 寓华西人对中国传统女子教育的批判
一 “论学校者必以女学为先务之急”
二 “女学之优劣为万国教化优劣之标准”
三 “今日欲救中国自振兴女子教育始”
第四节 寓华西人论中国近代学制改革
一 学校教育攸关国家富强
二 对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鼓吹与建议
三 建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体系
四 对清末教育改革思潮和实践的启迪与推助

第三章 北京天主教辅仁大学
**节 美国天主教本笃会圣文森总会院对北京辅仁大学的创办
一 教廷属意美国本笃会圣文森总会院承担创校使命
二 美国本笃会圣文森总会院虽不情愿但尽力而为
……

后记
展开全部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教育变迁 节选

  麦都思认为科举考试产生了两方面的激励作用,一方面由于它实行公开、公平的选官制度,从而起到了激励人们读书的积极性,特别是促使贫寒的下层子弟发愤学习;另一方面保证了行政官员的教育水平。因为在任官之前,他们经过反复训练和多次严格筛选,从而在任官之后还养成了学习的习惯,“那些成功中榜的考生必须勤于动脑,而一个有头脑的人极有可能是一个好官。无论如何,这种制度保证选出了一批有学问的官员”。英国人亨利·西尔认为中国男子教育是世界上*为普及的国家,其原因就在于科举考试激励的必然结果,他说:“就男性人口而言,世界上已知的国家内没有一个国家的教育普及有中国那样广泛。在这里,文学被置于一个*尊崇的位置,文学知识成为通往国家高官之阶的敲门砖。”美国人卫三畏再次强调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所产生的激励作用。他说:“*有能力的政府官员绝对是从*博学的学者中选出来的,跻身官场的荣耀和由此得到的权力对读书人具有巨大的刺激作用,同时也是他们多年苦读得到的回报。”中国人尊崇文化,所有人熟悉本国道德,并付诸实践,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教育水平,这些都是科举制度所产生的良好效果。  再次,它是国家政治稳定的调节器、安全阀。自明清以来的在华西人都发现由于实行科举选官制度,在中国没有形成贵族阶层,或者贵族没有世袭制,与西方的任官恩荫制和贵族世袭制相比,是一种非常先进、完善的制度。  安文思在《中国新史》中说中国除了孔氏家族外,没有贵族后裔,即使王公贵族也将与统治王朝一同灭亡,“至于文人出身的贵人,其延续时间非常有限”。像尚书那样的“官阶极高且非常富有”的重臣,“一般来说他的孙子仍将沦为赤贫,不得不去做生意,搞小买卖或者跟他的曾祖一样成为普通文人,总之,没有文人的后人能与王朝延续的时间一样长久”。  ……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教育变迁 作者简介

  孙邦华,男,1964年12月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85年7月,获得西南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91年7月,获得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99年7月,获得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99年7月至2001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教育史研究工作。逢1988年攻读硕士学位以来主要在中西文化教育交流史、中国教会教育史、中国近代大学史、中国近现代社会教育史、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想史等研究领域从事学术研究,在《近代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学术月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北京社会科学》、《史林》、《江苏社会科学》、《孔子研究》、《福建论坛》、《东南学术》、《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二十一世纪》(香港)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身等国定 志存辅仁——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山东教育出版社)、《会友贝勒腑:辅仁大学》(河北教育出版社)2部。多次赴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学术交流,2012年1-7月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心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访学半年。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