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动态保护探索-(四)

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动态保护探索-(四)

作者:李文华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08-01
开本: 32开 页数: 594
本类榜单:农业/林业销量榜
中 图 价:¥21.6(3.6折) 定价  ¥6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动态保护探索-(四)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1110916
  • 条形码:9787511110916 ; 978-7-5111-1091-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动态保护探索-(四) 本书特色

《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动态保护探索(4)/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丛书》编著者闵庆文等。 农业文化遗产,除一般意义上的农业文化和技术知识以外,还包括历史悠久、结构合理的传统农业景观和农业生产系统。为对农业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04年起在世界范围内评选出了5个古老的农业系统,作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试点,在国内外有关专家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浙江省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名列其中。按照粮农组织的定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按照计划,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在今后几年内陆续选出100~150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类型,以促进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

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动态保护探索-(四) 内容简介

农业文化遗产,除一般意义上的农业文化和技术知识以外,还包括历史悠久、结构合理的传统农业景观和农业生产系统。为对农业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04年起在世界范围内评选出了5个古老的农业系统,作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试点,在国内外有关专家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浙江省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名列其中。按照粮农组织的定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按照计划,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在今后几年内陆续选出100~150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类型,以促进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 《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丛书: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动态保护探索(4)》主要内容包括:农史学科发展与“农业遗产”概念的演进、农业遗产学学科建设所面临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与建议、稻鱼系统中不同沟型边际弥补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等。

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动态保护探索-(四) 目录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生态农业发展的新契机
农史学科发展与“农业遗产”概念的演进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实践的主要进展
近十年来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述评
农业遗产学学科建设所面临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
论中国农耕文化的价值及传承途径
试论中国农业文化的价值及保护
论我国各民族农业遗产的特殊价值
农业文化研究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乌丙安教授访谈录
从传统农业到低碳农业——国外相关政策分析及启示
农业文化遗产概念探讨——与闵庆文等学者的商榷
中国GIAHS保护试点:价值、问题与对策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与建议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研究进展与展望
传统稻鱼系统病虫草害控制
传统农业区稻田多个物种共存对病虫草害的生态控制效应——以贵州从江县为例
模拟鸭稻共作系统中鸭子机械刺激对水稻形态建成的影响
鸭稻共作对水稻植株生长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影响
云南哈尼族梯田稻禽鱼共生系统与生物多样性调查
东北典型稻区不同种植模式下稻田氮素径流损失特征研究
稻田病虫害生态防控模式及其在西南地区的应用
稻鱼系统中不同沟型边际弥补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社区潜力研究——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
农业遗产旅游地的文化保护与传承——以广西龙胜龙脊
平安寨梯田为例
通过发展旅游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社会学探析——以浙
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为例
农业遗产地的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测量及调控研究——以广西桂林龙脊平安寨为例
驱动因素视角的我国农业旅游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
论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法制保障
哈尼梯田传统农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红河县甲寅乡作夫村和咪田村为例
……
展开全部

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动态保护探索-(四) 节选

2.2 概念与内涵研究 关于农业遗产的概念本没有什么争议。只是近期因为FAO启动了全球性保护项目并给出其定义之后,才引起了国人关于此概念的一些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在于如何对其英文名称进行翻译以及内涵的确定。 为了项目实施的需要,FAO将GIAHS定义为“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将会越来越清晰。但需要指出的是,FAO强调的是历史上创造的、延续至今的、活态的农业生产系统。它不同于一般的农业遗产,更强调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的综合农业系统,包括农业技术、农业物种、农业景观、农业民俗等多种农业文化形式。也就是说,除一般意义上的农业文化和技术知识以外,还包括历史悠久、结构合理的传统农业景观和农业生产系统。另外,农业文化遗产也不同于世界遗产的其他类型。从概念上来看接近于文化景观遗产(菲律宾伊富高稻作梯田既属于文化景观遗产,也被列为GIAHS保护试点;我国云南哈尼稻作梯田已被列为GIAHS保护试点.也被列为我国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后备名单)。 有些学者认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并不等于农业遗产,而是农业遗产的一部分。他们认为农业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不可分割之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时期与人类农事活动密切相关的重要物质(tangible)与非物质(intangible)遗存的综合体系。它大致包括农业遗址、农业物种、农业工程、农业景观、农业聚落、农业技术、农业工具、农业文献、农业特产、农业民俗等10个方面。 2.3 系统结构与作用机制研究 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天人合一”的传统农业系统,间作套种、稻田养鱼、桑基鱼塘、梯田耕作、旱地节水技术、砂石田、坎儿井、游牧、庭院经济等传统生态农业模式,均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这些复合农业系统是中国农业的明显特征,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它强调复杂生物一社会一经济系统内多个组成部分间的整体性及相互作用,将农、林、园艺、畜牧、水产等置入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之中。研究这些系统的生态学思想是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