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

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

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写真集,生动讲述发生在藏品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并配有百余幅珍贵图片。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233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24.9(4.3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7705452
  • 条形码:9787547705452 ; 978-7-5477-0545-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 本书特色

   当他们有意或无意地把-件道具、一件戏装、一个签名,一封来信、一件公函、'份手稿保存或收藏起来的时候,也许已经意识到,这些收藏将会承传北京人艺历史文化传统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价值已经凸显出来。这些收藏,像…棵大树的年轮一样,记录着北京人艺成长的历史。
   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简便的办法是参观他们的博物馆。

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 内容简介

   《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是一部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的写真集。作为我国世界级的话剧艺术圣殿,北京人艺六十年来,创造了一大批享誉世界、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经典剧目。人艺还是全国拥有自己博物馆的话剧院。该博物馆拥有藏品近15万件,其中不乏珍贵的文物、手稿、书信、照片、绘画等,如郭沫若、老舍、曹禺、沈从文、焦菊隐、赵起扬、欧阳山尊等人的手迹和墨宝,以及叶子、朱琳、郑榕、英若诚、于是之、刁光覃、蓝天野等人留下的宝贵资料。《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作昔从北京人艺的历史文化传统着眼,撷取其精华,生动讲述发生在这些藏品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并配有百余幅珍贵图片,使《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具有赏读和收藏价值。

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 目录

导言
北京人艺这座艺术殿堂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序幕
焦菊隐《怎样导演》
经焦菊隐批改过的《演员日记》
老舍先生关于《龙须沟》的服装草图和关于钱币兑换的手稿
于是之饰演程疯子所穿的服装

**幕
1952年6月12日,北京市政府批复成立北京人艺的批件,任命曹禺为院长,焦菊隐、欧阳山尊为副院长,赵起扬为秘书长
北京人艺四位创始人的42小时谈话
1954年6月12日建院两周年大会,赵起扬讲话手稿
1955年建剧场时从民主德国进口的聚光灯

第二幕
《带枪的人》郑榕饰演西比尔采夫所戴的帽子和杨宝琮饰演斯大林所穿的麻包布制成的仿呢子大衣
舒绣文用过的外文打字机
《雷雨》剧组全体演员给曹禺院长的信及曹禺院长复《雷雨》剧组全体同志的信
曹禺给《明朗的天》剧组全体的信
刁光覃撰写的《导演构思断想》手稿
老舍给欧阳山尊的信,谈《春华秋实》的布景及演员表演
欧阳山尊的《《日出》导演计划》
沈从文谈对《虎符》服饰、道具意见的来信

第三幕
84届第二期人艺舞美学员班学员制作的《茶馆》模型
1958年《茶馆》首演时三位老头的服装
《茶馆》音响效果器具
《茶馆》1992年告别演出时观众献上的“戏魂国粹”红布
《骆驼祥子》虎妞的服装
田汉作《贺圣朝》歌词手稿及郭沫若修改过的《蔡文姬》剧本
于是之撰写的妖胆剑篇》创作大纲手稿
纸质道具一组
……
第四幕
出场人物
展开全部

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 节选

“文革”结束后,在外文局工作的英若诚想要调回北京人艺。经过一番周折,他如愿以偿。回到剧院的英若诚被院里委派负责组织剧本的工作。一次,英若诚便推荐了自己在外文局的同事高行健。
于是之在家与高行健见面那天,林兆华也在场。一见面,高行健就兴致勃勃地聊起了自己的构想。“他聊起几个提纲,其中有一个是《车站》,我对这个有兴趣,就说:‘你能不能把这个写了?’他说:‘可以啊!’他很快就写好了。后来我跟于是之老师说,这个《车站》是中国本土荒诞派戏剧,管它是不是受贝克特的影响!”林兆华回忆说:“等高行健写好了《车站》,我就拿给赵(起扬)院长看,表示我想排。他看了剧本以后,说:‘先别排这个,先弄一个现实主义的。’毕竟那时刚开始恢复话剧,从戏剧观念上说还是先选一个稳妥一点的比较好。搁下《车站》,高行健又积极地开始找现实主义题材。碰巧当时铁路系统的一个编剧找到了高行健,说有这么一个题材——这就是《绝对信号》。”
说到与高行健一起创作剧本时的情景,林兆华至今记忆犹新:“从打要排这个戏,我和高行健就开始聊。当时就在高行健家里聊戏。东总布胡同,作协分给他的小平房。我每天骑着自行车去找他。偶尔他管饭,他挺会做饭。他的创作习惯是什么呢?吃饱喝足了,安静了,他把门一关,‘哇啦哇啦’对着一台他自己的小破录音机说。说完了,再根据录音整理。”
这部戏原本叫作《在守车上》,后经林兆华、高行健、林连昆等一起体验生活,改名为《绝对信号》。“我们都坐了两次守车,真恐怖。守车是火车*后一节,什么都没有,还不能有灯光。舞台上的景,就是按照实际情况来的:一个小破桌,一个小破窗户,中间是一个炉子,炉子上有烟囱可以通到车外。不过戏里搁炉子不方便,我们就搁了一个被剧院废弃的灯具箱子。守车上*恐怖的是没灯!不管多黑,不能打灯。我们几个人成心找隧道多的火车路线坐,坐过一次就有体验了——剧中黑子、小号、蜜蜂的心理过程也是这样感受到的。”据林兆华介绍,北京人艺每次排演的剧本都要递交“党艺委”审查,《绝对信号》在审查时受到很多阻碍,剧本修改许多次才得以通过。“那时候的逻辑是:怎么能提‘待业’?社会主义怎么能有失业?主角不仅年轻,还有犯罪动机,这叫什么戏!为了通过审查,我们提出一个主题:挽救失足青年。”
这是林兆华和林连昆的**次合作。当时正好赶上人艺的大队人马到外地组织巡回演出,又恰好不是林连昆的戏。当时还没有小剧场戏剧的概念,林兆华找到林连昆说:“有一个小戏,我想做一个小实验。主要是年轻人的戏,但主角是一个老头儿,他是车长。您愿不愿意试一试?”没想到,林连昆很痛快就答应了。虽然在排演过程中,首次尝试这样的实验戏剧,让林连昆很不适应,并提出了反对意见,但他的出演还是成了《绝对信号》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
……

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 作者简介

解玺璋,资深报纸编辑,著名戏剧评论家。
解宏乾,国家大剧院院刊首席编辑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

    《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讲述北京人艺的兴衰,了解中国话剧演出的历史

    2022/5/19 23:10:09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