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带式输送机的部件
1 带式输送机系统概述
1.1 带式输送机系统的组成
1.2 带式输送机的种类和特点
1.2.1带式输送机的种类
1.2.2 带式输送机的特点
1.3 设计依据、与布置形式与装卸载方式
1.3.1 设计依据
1.3.2 带式输送机的布置形式
1.3.3 装卸载方式
1.3.4 带式输送机外围空间
2 散状物料的特性和可输送性
2.1 颗粒性质
2.1.1 颗粒的尺寸
2.1.2 散装物料的密度
2.1.3 物料的堆积角
2.1.4 物料的其他特性
2.2 散状物料参数
3 输送带
3.1 输送带的结构与种类
3.1.1 输送带的结构
3.1.2 输送带的种类
3.1.3 输送带型号的表示
3.2 输送带的性能与选择
3.2.1 刚度/负载支承
3.2.2 抗冲击性能
3.2.3 成槽性
3.2.4 环境因素对输送带性能的影响
3.2.5 输送带覆盖层厚度
3.2.6 输送带的安全系数
3.2.7 输送带的选择依据
3.2.8输送带的选择过程
3.2.9 输送带的寿命估算
3.3 输送带的接头方法
4 托辊组
4.1 托辊组的结构和种类
4.1.1 托辊组的作用和结构
4.1.2 托辊组的种类
4.1.3 前倾托辊组的防跑偏原理
4.1.4 与带宽对应的辊长
4.1.5 托辊的回转部分质量
4.2 托辊的布置设计
4.2.1 垂度
4.2.2 托辊组间输送带垂度的计算
4.2.3 托辊间距的推荐值
4.2.4 按轴承承载能力计算托辊间距
4.2.5 按等垂度原则计算托辊组间距
4.2.6 头尾过渡段托辊间距确定
4.2.7 多托辊组过渡段的计算
4.2.8 其他几种过渡段计算方法
4.3 托辊的选择计算
5 滚筒组
5.1 滚筒组的结构和尺寸
5.2 滚筒组直径确定
5.2.1 滚筒组直径确定原则:
5.2.2 *小推荐滚筒直径确定
5.2.3 输送带面压要求的*小滚筒直径
5.3 滚筒组的材料与制造工艺
5.3.1材质及许用应力和工艺要求
5.3.2 载荷条件确定
5.3.3 滚筒组刚度与强度条件
5.3.4 滚筒覆盖胶
5.4 轴的刚度和强度的计算
5.4.1 滚筒组轴承座中心支距
5.4.2 轴的挠度、转角和应力
5.5 筒皮与辐板的计算
5.5.1 筒皮
5.5.2 辐板
5.6 轮毂的尺寸和强度计算
5.7 胀套联接的计算
5.7.1 胀套联接*小螺栓拧紧力矩计算
5.7.2 胀套额定负荷
5.8 轴承寿命计算及轴承型号确定
5.8.1 轴承寿命计算
5.8.2 轴承型号确定
5.9全焊类型传动滚筒组的结构尺寸设计
5.9.1 原始计算参数
5.9.2 结构设计参数确定
6 驱动装置、制动器与逆止器
6.1 驱动装置概述
6.2 电动机、减速器和联轴器
6.2.1电动机
6.2.2 减速器
6.2.3 联轴器
6.3 液力偶合器
6.3.1 限矩型液力偶合器
6.3.2 勺斗型液力偶合器
6.3.3 阀控充液式液力偶合器
6.4 逆止器
6.4.1 逆止器的种类
6.4.2 逆止器的安装
6.4.3 逆止器的选用计算
7 拉紧装置
7.1 拉紧装置的作用
7.2 拉紧装置的种类
7.2.1 螺旋拉紧装置
7.2.2垂直重锤拉紧装置
7.2.3 车式重锤拉紧装置
7.2.4 绞车拉紧装置(拉紧滚筒固定型)
7.2.5 绞车自动拉紧
7.3 拉紧行程与拉紧力
7.3.1 拉紧行程的确定
7.3.2 拉紧力的计算
8 清扫器和附属装置
8.1 清扫器
8.1.1 输送带清扫器的形式
8.1.2 输送带清扫器的位置
8.1.3 滚筒清扫器
8.1.4 空载段输送带的清扫装置
8.1.5 新型输送带清扫器
8.2 带式输送机的附属装置
8.2.1 气候防护装置
8.2.2 撒料防护装置
8.2.3 输送带称量装置
8.2.4 取样装置
8.3 保护装置
8.3.1 跑偏保护装置
8.3.2 带速检测保护装置
8.3.3 输送带纵向撕裂保护装置
8.3.4 溜槽赌塞检测装置
8.3.5 紧急停车装置
8.3.6 物料检测装置
8.3.7 自动喷雾洒水系统
8.3.8金属杂物检测装置
第2篇 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计算
9 带宽、带速和输送量
9.1 带宽与带速
9.1.1 确定带宽需要考虑的因素
9.1.2 带速
9.1.3 带速与带宽之间的关系
9.2 带式输送机输送能力的计算
9.2.1 带式输送机的输送能力
9.2.2 物料截面积计算
9.2.3 输送量计算
10 带式输送机的功率与张力计算
10.1 概述
10.2 带式输送机的传动理论
10.2.1 摩擦传动原理
10.2.2 单滚筒传动装置的牵引力
10.2.3 双滚筒传动牵引力的分配
10.3 运行阻力的计算
10.3.1 主要阻力
10.3.2 模拟摩擦系数f的确定
10.3.3 附加阻力
10.3.4 提升阻力
10.3.5 特种阻力
10.4 驱动电动机的功率计算与驱动装置的位置确定
10.4.1 驱动功率
10.4.2 驱动装置的特点与配置
10.4.3 启动、制动和逆止
10.5 输送带张力和拉紧力
10.5.1 传递滚筒圆周力所需的*小输送带张力
10.5.2 限制输送带垂度的*小输送带张力
11 竖向曲线段
11.1 竖向凹弧曲线段
11.1.1 凹弧段曲率半径的确定
11.1.2 曲线段稳定运行阻力计算
11.2 竖向凸弧曲线段
11.2.1 凸弧段曲率半径计算
11.2.2 凸弧段部分的托辊距
11.2.3 凸弧段运行阻力计算
11.3 输送带翻转
12 带式输送机的加料和卸料
12.1输送带加料
12.2 转载、加料溜槽和导料槽
12.2.1 物料的转载
12.2.2 加料溜槽
12.2.3 导料槽
12.2.4 加料溜槽和导料槽的结构设计
12.3 输送机卸料轨迹求解
12.3.1正常物料轨迹的计算及作图
12.3.2 轨迹作图
第3篇 带式输送机的应用
13 带式输送机的布置设计
13.1 滚筒布置的尺寸关系
13.1.1 头部驱动滚筒包角布置计算
13.1.2 地面驱动滚筒支架的设计
13.1.3 头部探头滚筒机增面滚筒的中心高与倾角关系
13.2带式输送机*高几何尺寸
13.3 吊挂托辊组吊挂中心距及槽角计算
14 机架
14.1 固定输送机机架
14.1.1 头部机架
14.1.2 尾部机架
14.1.3 改向滚筒支撑架
14.1.4 中间架
14.1.5 支腿
14.1.6 分层板
14.1.7 挡风板
14.1.8 输送带护罩
14.2可移动式输送机机架
14.2.1 可移动式输送机机架的组成
14.2.2输送机前端传动机头
14.2.3 返回站/尾站
14.2.4中间部分模块
14.2.5 引桥
14.2.6 中间给料站
14. 3机架的计算
14.3.1 计算的基本内容
14.3.2 中间架梁架计算实例
15 输送机的安装与调试
15.1 安装
15.1.1 安装准备
15.1.2 整机安装
15.1.3 部件安装
15.1.4 安装后的检查
15.2 输送机的调试
15.3 吊运及保管
15.3.1 货物到达现场后的装卸和运输
15.3.2 现场的存放和保管
15.3.3 安装期间的存放和保管
15.3.4 安装后至验收前期间的维护
16 输送机的操作、使用与调整
16.1 安全操作的要求
16.2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6.3 设备安全检查
16.4 维修、润滑与清扫
16.4.1 维修
16.4.2 润滑
16.4.3 油液性能测定
16.4.4 清扫
16.5 输送机调整
16.5.1 导料槽的调整
16.5.2 拉紧滚筒的调整
16.5.3 裙板的调整
16.5.4 输送带清扫器的调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