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与一线幼儿教师对话-激发反思 共同成长

与一线幼儿教师对话-激发反思 共同成长

作者:陈妍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9-01
开本: 32开 页数: 211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2.3(7.7折) 定价  ¥1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与一线幼儿教师对话-激发反思 共同成长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3112951
  • 条形码:9787303112951 ; 978-7-303-11295-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与一线幼儿教师对话-激发反思 共同成长 本书特色

《与一线幼儿教师对话:激发反思 共同成长》是幼儿老师专业成长丛书之一。

与一线幼儿教师对话-激发反思 共同成长 目录

**部分 认识教师的“反思”**章 走进教师的“反思”一、留一只眼睛给自己二、何谓“反思”三、教师的“反思”四、为何反思第二章 审视教师的“反思”一、反思现状:美丽的“徒劳”二、寻找反思的“敌人”三、诊断教师的“反思”四、反思“反思”第二部分 研究教师的“反思”第三章 研究的缘起——走入现场一、“与狼共舞”的动物学家二、一位记者的荣耀业绩三、“扎根现场”的意义四、回归“教育生活”五、德不孤,必有邻六、思绪万千第四章 建构信任——研究关系&朋友关系一、平衡两种关系二、客观,向外看&主观,向内看三、见证关系的发展第五章 确立计划——让计划赶上变化一、计划VS变化二、计划遭遇变化三、不断变化的计划第六章 反思攻略——从“忧思”到“优思”一、愉快地拥抱“反思”二、“优思”的标准三、“优思”诞生的条件四、反思主体:“心动”&“行动”五、破除禁锢“反思”的枷锁六、优思:不走“寻常路”七、思路决定出路:反思模式的革新第七章 成长足迹——思而优则进一、成功的过程是坚持二、变化:“显性”&“隐性”三、旁观者“清”四、尺度的缺失五、遗憾中的“完美”六、变化“连连看”七、教师成长的复杂性八、可喜的题外“化”第三部分 分享教师的反思经验第八章 反思经验——分享与交流一、方法比想法更重要二、“实践”检验中的“反思模式”三、反思方法的初探四、思维的碰撞者——360度对话反思法五、细节的记录者——录像反思法第四部分 交流研究中的感悟第九章 研究的题外话——意外的收获一、偶然的遭遇二、意外的收获三、空间与内容的互斥四、看到一粒沙中的世界五、微观教学VS微格教学六、“教育学院微观教学”的畅想第十章 反思研究——我们做了什么?一、研究定位:我们做了什么研究?二、研究效度:我们的研究可信吗?三、研究价值:研究是为了推广吗?第十一章 接触零距离——向工作一线的幼儿园教师致敬一、圈外人VS圈内人二、一份讲良心工作三、我眼中的纪老师四、我们需要松绑五、思考的前提:闲暇六、向幼儿园老师致敬附录附录1 研究报告附录2 四种“教师专业日记样例附录3 纪老师的小班教学经验专题总结附录4 2007年11月20日的谈话录音文字片段附录5 2007年4月11日的研究日志
展开全部

与一线幼儿教师对话-激发反思 共同成长 节选

《与一线幼儿教师对话:激发反思 共同成长》主要有走进教师的“反思”、审视教师的“反思”、平衡两种关爱、计划遭遇变化、教师成长的复杂性、分享教师的反思经验、交流研究中的感情等内容。

与一线幼儿教师对话-激发反思 共同成长 相关资料

插图:曾在《教学勇气》中认识“微观教学”一词。书中对微观教学的描述,似乎正好把我所感受到的培养新途径纳入为一个体系。这个体系认为,每个学科的核心都有一个格式塔、一个内在的逻辑、一个伟大事物相关联的特有模式,所以所有的学科都需要从“一粒沙”去观察它们自己的世界。为此,它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用激光照射,一组有高度组织结构的光就会把所有一切都重组起来,这组激光就是教学行为。用简单的话讲: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内在的逻辑,以至于每一块关键组件都包含重组整体所需的信息。于是它用一个医学院的例子对微观教学作为生动的描述:医学院的院长发现学生们在刚进学院的时候都非常关心病人的病情,但是在四年之后,很容易把病人看做物体,可以修理就修理好,修理不好就扔掉。而且也发现令学生急功近利的学术氛围,学习动机不是去治好病人,而是为了在竞争中击败对方,自己胜出……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院长提出了一个新的培养模式,在学生进入医学院的第一天开始,都聚集在一位活生生的、真有病的病人的周围,围成一个个小圆圈,由他们诊病并按疗程开处方,当然,每个圆圈都配有一位导师,一位负责教学的医生,他会确保这群行外的医生不会对病人造成伤害。在这个医学的教学模式中,这一群围绕在病人周围的学生,这一真正的共同体的小型版本形成了。从这个共同体的中心——病人,学生向外开拓到其他教育环境中去,主动寻找在中心找不到的真知灼见——到图书馆做独立研究,到演讲厅去吸取有关不种主题的系统性信息,到研习班、到工作坊、到实验室去实践各种特别技术的应用。无论身在何处,他们总会回到中心的轮轴,带回帮助他们了解病人和病情的、新的事实和理论。然后他们又带着新的问题再次从中心走出去,集中从其他地方吸取新知识……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