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10——走向更加合理的社会:社会资源及其合理配置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10——走向更加合理的社会:社会资源及其合理配置

作者:袁宝华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7-01
开本: 16 页数: 283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9.6(7.6折) 定价  ¥3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10——走向更加合理的社会:社会资源及其合理配置 版权信息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10——走向更加合理的社会:社会资源及其合理配置 本书特色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10·走向更加合理的社会:社会资源及其合理配置》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10——走向更加合理的社会:社会资源及其合理配置 目录

[总论]**章 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建设新型社会主义引言一、从初级发展到科学发展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资源配置格局三、中国社会发展前瞻:新型社会主义的成长[兴教育人]第二章 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一、我国在教育公平上的重要成就二、当前教育公平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挑战三、2009年中国教育改革与教育公平状况[劳动就业]第三章 金融危机中的就业稳定与就业促进一、金融危机:中国就业的新挑战与新机遇二、金融危机中的公共就业政策三、经济波动中的就业资源与机会配置机制[社会保障]第四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一、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回顾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入城乡统筹时代三、2009年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城乡统筹改革取得的进展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难点与发展方向[医疗卫生]第五章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进展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沿革二、新医改方案的主要内容解读三、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进展[组织制度]第六章 改革以来的组织与制度变迁一、改革以来组织与制度变迁的基本逻辑二、坚持和发展动员体制三、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组织发展四、入党与结社:公民的政治参与五、社会管理体制变革[经济社会]第七章 市场经济道德基础的缺失与重建一、社会道德风尚低下的评价与根源二、陌生化程度与道德缺失的相关性三、有效培育中国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法治社会]第八章 社会转型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及其解决机制一、社会转型时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二、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理论阐释三、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与特征分析四、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思想文化]第九章 社会观念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动向一、2009年思想文化领域的十大事项二、社会流行观念与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三、居民生活方式的变迁及社会认同四、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及问题五、2010年思想文化发展动向[社区建设]第十章 我国城市发展与社区建设的新态势一、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社会的宏观态势二、我国城市社会新态势与更高阶段的社区建设三、社会资源配置的“社区化”:重大变革与机制创新四、社会资源配置的“社区化”机制创新案例采撷[生态环境]第十一章 从低碳经济到低碳社会一、何以要谈低碳社会?二、低碳社会建设的复杂性三、低碳社会建设的中国优势后记
展开全部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10——走向更加合理的社会:社会资源及其合理配置 节选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10·走向更加合理的社会:社会资源及其合理配置》内容简介:中国人民大学系列发展报告2010的各个子报告均由编委会负责审定选题、整体框架、主要内容和编写体例,组织有关专家召开研讨会,审核报告的写作提纲。各报告实行主编负责制,主编由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秘书长会议确定,学校聘任;主编聘请副主编或执行副主编。各报告根据主题,分别聘请相关部门的领导和知名学者担任顾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分别作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的依托单位,在组织和写作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2010——走向更加合理的社会:社会资源及其合理配置 相关资料

插图:发达地区要加强对口支援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城市大医院要与县级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合作制度,采取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帮助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3.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从重点保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国家、单位、家庭和个人责任明确、分担合理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实现社会互助共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统筹层次,缩小保障水平差距,最终实现制度框架的基本统一。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覆盖就业人口,重点解决国有关闭破产企业、困难企业等职工和退休人员,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2009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重视解决老人、残疾人和儿童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政府补助水平,适当增加农民缴费,提高保障能力。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困难人群参保及其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提供补助,筑牢医疗保障底线。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鼓励工会等社会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互助活动。鼓励和引导各类组织和个人发展社会慈善医疗救助。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以城乡流动的农民工为重点积极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以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为重点改进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妥善解决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签订劳动合同并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要按照国家规定明确用人单位缴费责任,将其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其他农民工根据实际情况,参加户籍所在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务工所在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