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差异之美-伊里加蕾的女性主义理论研究

差异之美-伊里加蕾的女性主义理论研究

作者:刘岩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6-01
所属丛书: 文学论丛
开本: 16开 页数: 326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4.9(8.3折) 定价  ¥4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差异之美-伊里加蕾的女性主义理论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1171325
  • 条形码:9787301171325 ; 978-7-301-17132-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差异之美-伊里加蕾的女性主义理论研究 本书特色

《差异之美:伊里加蕾的女性主义理论研究》是文学论丛。

差异之美-伊里加蕾的女性主义理论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的研究重点是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露丝·伊里加蕾的性别差异理论。
伊里加蕾批判父权社会用单一的男性视角诠释世界,主张独立于男性主体而存在的女性主体,并试图在此基础之上建构尊重性别差异的主体交互性,以寻求理想的异性关系模式。她还把尊重性别差异的立场扩大到尊重文化差异、传统差异、语言差异等更广泛的领域,提倡在全球范围和跨文化视野中实施更普遍的尊重。
本书作者把伊里加蕾置于西方哲学和西方女性主义两大传统之中加以考察,期待对其性别差异理论的研究能够有助于人们理解性别意识、性别心理。性别身份、性别权利等相关问题。

差异之美-伊里加蕾的女性主义理论研究 目录

序言
**章 性别之探索——伊里加蕾的理论轨迹
**节 学术历程
第二节 理论沿革
第三节 思想因缘
第二章 性别之差异——伊里加蕾的女性观
第四节 性别差异的伦理模式
第五节 母女纽带与女性谱系
第六节 男女平等的和谐未来
第三章 性别的文本——批评实践中的伊里加蕾
第七节 西方现代戏剧中遭遇放逐的恐怖母亲群像
第八节 奥尼尔剧作《月照不幸人》中的边缘母亲
第九节 品特剧作《回家》中露丝的多重文化身份
第四章 永远的性别——伊里加蕾的理论旨归
第十节 对西方哲学话语的戏拟
第十一节 对西方女性主义的传承
第十二节 中国的本土译介与影响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伊里加蕾论著目录
附录2 伊里加蕾批评论著目录
附录3 伊里加蕾经典语录
附录4 伊里加蕾访谈
后记
展开全部

差异之美-伊里加蕾的女性主义理论研究 节选

《差异之美:伊里加蕾的女性主义理论研究》的研究重点是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露丝·伊里加蕾的性别差异理论。伊里加蕾批判父权社会用单一的男性视角诠释世界,主张独立于男性主体而存在的女性主体,并试图在此基础之上建构尊重性别差异的主体交互性,以寻求理想的异性关系模式。她还把尊重性别差异的立场扩大到尊重文化差异、传统差异、语言差异等更广泛的领域,提倡在全球范围和跨文化视野中实施更普遍的尊重。《差异之美:伊里加蕾的女性主义理论研究》作者把伊里加蕾置于西方哲学和西方女性主义两大传统之中加以考察,期待对其性别差异理论的研究能够有助于人们理解性别意识、性别心理。性别身份、性别权利等相关问题。

差异之美-伊里加蕾的女性主义理论研究 相关资料

插图:有可能性。在拉康的理论中,视觉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意义。拉康指出,比较心理学的实验表明,6个月大的小孩对镜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由此产生对于自己身体的整体想象,拉康说,“[镜像阶段]为沉溺于空间认同之诱惑的主体生产出一系列的幻想,把一个碎片的身体形象纳入一个我称之为整形术的整体性认识中”。通过视觉的作用,婴儿把自己在母婴共生时期获得的种种破碎体验缝合到一起,把它误认为一个完整和完美的自我形象,凭此构建起想象的身体,为进一步成长为象征主体打下基础。在小孩成年后,这种想象的身体还继续对他或她产生影响,表现为理想自我,也就是人们在想象中自居的种种理想形象。此外,拉康提到了“视觉驱力”(的概念。视觉驱力以双眼为工具,在观看客体的过程中主体无意识地把欲望投射到客体上,并围绕客体发展出种种关于完美自我的幻想。视觉驱力以享乐为目标,在每一次观看时发生作用,作用于任何被看的客体。暴露癖和窥淫癖是视觉驱力的极端表现形式。拉康进一步区分了“凝视”和“眼睛”:凝视是自恋性的,总是看见希望看见的事物,追求一种想象的完美;但是眼睛代表着象征界的要求和期待,总是以缺失的方式打破凝视的幻想。凝视不仅是“主体对物或他者的看,而且也是作为欲望对象的他者对主体的注视,是主体的看与他者的注视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是主体在‘异形’之他者的凝视中的一种定位”。总之,凝视以他者为欲望对象,而这样做恰恰是为了迎合他者的欲望。

差异之美-伊里加蕾的女性主义理论研究 作者简介

刘岩,1965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阿城市。香港中文大学英文系文学研究方向博士,现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英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代表著作有:《中国文化对美国文学的影响》(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和《西方现代戏剧中的母亲身份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年),编著有《美国诗歌导读》(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女性身份研究读本》(合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母亲身份研究读本》(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后现代语境中的文化身份研究》(凤凰出版社,2008年)和《北美汉学界的中国思想研究》(合编,巴蜀书社,2008年)。她是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