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南省志(1978-2002)?铁路志
-
>
公路车宝典(ZINN的公路车维修与保养秘籍)
-
>
晶体管电路设计(下)
-
>
基于个性化设计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
-
>
德国克虏伯与晚清火:贸易与仿制模式下的技术转移
-
>
花样百出:贵州少数民族图案填色
-
>
识木:全球220种木材图鉴
黄土高原沟道坝系相对稳定原理与工程规划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807345732
- 条形码:9787807345732 ; 978-7-80734-573-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黄土高原沟道坝系相对稳定原理与工程规划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以模型试验与科学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手段,以黄土高原沟道侵蚀一环境影响一治理方略为主线,在回顾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分析和模型试验,抓住降雨与侵蚀产沙这对主要矛盾,提出了沟道坝系半比尺模型试验方法;结合黄土高原侵蚀环境背景,通过试验手段揭示了沟坡产流产沙的微观机理,从试验的角度验证了在沟坡系统中,沟道侵蚀量远大于坡面侵蚀量,由此证实在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实践中,通过加强淤地坝等治沟工程建设来控制沟道水土流失的决策是正确的;通过对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及河床形态变化对侵蚀产沙区不同水沙条件的不同响应机理的研究,论证了根治黄河的策略在于中游水土保持及上、中、下游通盘考虑的合理性;通过研究淤地坝的淤积抬高对上、下游的不同影响机理,表明流域侵蚀产沙的形式和强度与流域侵蚀基准面的高低密切相关,说明了淤地坝拦沙减蚀的力学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了淤地坝在水土保持诸措施中对减少进入流域下游泥沙能够起到极其显著作用的*根本原因。
黄土高原沟道坝系相对稳定原理与工程规划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相似分析及模型试验的验证,提出了沟道坝系模型试验的方法,并从试验的角度研究论述了裸地沟坡模型的降雨产沙特性;研究了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及河床形态变化对侵蚀产沙区的响应机理;论证了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坝系布局的拦沙效果及其发展规律;论述并运用沟道的自平衡机制,对坝系相对稳定原理进行了理论阐释和深入研究,并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淤地坝(系)的相对稳定过程与效应;研究论证了淤地坝拦沙减蚀的力学机理及保持相对稳定的原理。另外,还创造性地提出淤地坝的坝体新结构形式,并对区划黄土高原粗沙粒径进行了理论探索;列举了应用相对稳定原理指导流域坝系建设实例。
本书可供水土保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泥沙动力学等专业的研究和管理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黄土高原沟道坝系相对稳定原理与工程规划研究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治理概况
1.2 黄河的治本之策
1.3 沟道坝系相对稳定及工程规划研究进展
1.4 水土保持研究方法概述
1.5 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及章 节安排
第2章 土壤侵蚀及沟道坝系模型试验方法研究
2.1 模型试验方法研究现状
2.2 土壤侵蚀相似原理概述
2.3 土壤侵蚀模型的特殊性及与河工模型类比
2.4 土壤侵蚀模型设计方法探索
2.5 模型试验方法验证
2.6 讨论与展望
第3章 黄土高原流域演化与沟坡侵蚀产沙规律
3.1 流域地貌演化与黄土高原侵蚀阶段
3.2 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背景特征
3.3 黄土高原侵蚀产沙特征
3.4 流域演化模型试验研究
3.5 沟坡侵蚀动力过程的模型试验研究
3.6 基准面变化对侵蚀产沙的影响试验研究
第4章 黄土高原侵蚀产沙对下游河道的影响
4.1 黄河流域产水产沙、输移和沉积系统的划分
4.2 粗沙临界粒径的理论划分
4.3 黄土高原强烈侵蚀对黄河下游河道冲淤的影响
4.4 黄土高原强烈侵蚀对黄河下游河床形态调整的影响
第5章 黄土高原坝系建设的作用和效益
5.1 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情况
5.2 黄土高原淤地坝的作用
5.3 淤地坝效益分析计算方法
5.4 沟道坝系效益分析实例
第6章 坝系相对稳定原理及试验研究
6.1 淤地坝的拦沙减蚀机理
6.2 坝系相对稳定基本原理
6.3 坝系相对稳定原理的模型试验研究
6.4 淤地坝新技术与新方法
第7章 坝系规划及模型试验研究
7.1 沟道坝系的规划与评价
7.2 沟道坝系规划模型试验研究
7.3 不同沟道级别坝系的工程规划方法研究
第8章 应用相对稳定原理指导流域坝系建设实例
8.1 韭园沟示范区坝系优化规划布设
8.2 阳曲坡流域坝系工程建设相对稳定可行性研究
第9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黄土高原沟道坝系相对稳定原理与工程规划研究 节选
《黄土高原沟道坝系相对稳定原理与工程规划研究》通过相似分析及模型试验的验证,提出了沟道坝系模型试验的方法,并从试验的角度研究论述了裸地沟坡模型的降雨产沙特性;研究了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及河床形态变化对侵蚀产沙区的响应机理;论证了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坝系布局的拦沙效果及其发展规律;论述并运用沟道的自平衡机制,对坝系相对稳定原理进行了理论阐释和深入研究,并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淤地坝(系)的相对稳定过程与效应;研究论证了淤地坝拦沙减蚀的力学机理及保持相对稳定的原理。另外,还创造性地提出淤地坝的坝体新结构形式,并对区划黄土高原粗沙粒径进行了理论探索;列举了应用相对稳定原理指导流域坝系建设实例。《黄土高原沟道坝系相对稳定原理与工程规划研究》可供水土保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泥沙动力学等专业的研究和管理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黄土高原沟道坝系相对稳定原理与工程规划研究 相关资料
插图:沟道侵蚀量远大于坡面侵蚀量,由此证实在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实践中,通过加强淤地坝等治沟工程建设来控制沟道水土流失的决策是正确的;通过对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及河床形态变化对侵蚀产沙区不同水沙条件的不同响应机理的研究,论证了根治黄河的策略在于中游水土保持及上、中、下游通盘考虑的合理性;通过研究淤地坝的淤积抬高对上、下游的不同影响机理,表明流域侵蚀产沙的形式和强度与流域侵蚀基准面的高低密切相关,说明了淤地坝拦沙减蚀的力学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了淤地坝在水土保持诸措施中对减少流域下游入黄泥沙能够起到极其显著作用的最根本原因。以上研究说明了小流域(淤地坝)坝系工程是针对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地区侵蚀(输沙)特点而修筑的一种针对性极强的沟道治理措施。实验室单坝放水试验和沟道坝系的降雨模拟试验结果都表明,淤地坝(坝系)相对稳定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可以实现的;研究还表明,不同的建坝顺序和建坝密度的拦沙效果是不一样的,需要按照规划区域范围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规划及合理性评价。全书共分九章。第1章绪论,概述了黄土高原的治理概况、黄河治理方略,沟道坝系相对稳定与工程规划研究进展及章节安排;第2章土壤侵蚀及沟道坝系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主要阐述了土壤侵蚀相似的基本原理、土壤侵蚀模型的特殊性及与水力模型类比,土壤侵蚀模型设计思路、方法及产沙量比尺的确定,并对模型试验方法进行了验证;第3章黄土高原流域演化与沟坡侵蚀产沙规律,从流域演化与侵蚀的基本原理出发,论述了黄土高原的侵蚀环境背景及产沙特性,并用物理模型模拟了流域演化过程及沟坡动力侵蚀产沙特性;第4章黄土高原侵蚀产沙对下游河道的影响,以物理模型试验结果为基础,结合黄河水文站观测资料,论述了黄土高原强烈侵蚀产沙对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变化和河床形态变化的影响,建立了黄土高原侵蚀及治理与黄河治理的有机联系;第5章黄土高原坝系建设的作用和效益,主要阐述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及其对黄土高原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第6章坝系相对稳定原理及试验研究,论述了淤地坝拦沙减蚀的基本原理及单个淤地坝和坝系相对稳定的基本条件;第7章坝系规划及模型试验研究,从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两个角度分析了黄土高原淤地坝系建设规划的原理、方法及合理性;第8章应用相对稳定原理指导流域坝系建设实例,以韭园沟、阳曲坡流域为例阐述了黄土高原不同立地条件下的规划建设实例;第9章结论,总结了黄土高原沟道坝系相对稳定原理与工程规划研究相关结论与成果。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苦雨斋序跋文-周作人自编集
¥6.9¥16.0 - >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一天的工作
¥19.2¥45.8 -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17.4¥58.0 - >
史学评论
史学评论
¥13.4¥42.0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20.6¥48.0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3.8¥32.0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4.23文创礼盒A款--“作家言我精神状态”
¥42.3¥206 -
4.23文创礼盒B款--“作家言我精神状态”
¥42.3¥206 -
一句顶一万句 (印签版)
¥40.4¥68 -
百年书评史散论
¥14.9¥38 -
1980年代:小说六记
¥52.8¥69 -
中图网经典初版本封面-“老人与海”冰箱贴
¥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