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总卷-(上下册)

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总卷-(上下册)

作者:水利部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3-01
开本: 16开
本类榜单:农业/林业销量榜
中 图 价:¥137.2(4.9折) 定价  ¥28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总卷-(上下册)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261991
  • 条形码:9787030261991 ; 978-7-03-026199-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总卷-(上下册) 本书特色

《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总卷)(套装上下册)》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总卷-(上下册) 目录

总序总前言**篇 现状与背景**章 自然概况**节 地质地貌一、地质概况二、地貌特征三、地貌分区与土壤侵蚀第二节 气候一、气候的基本特征二、气候区划与区域气候特征三、降雨与土壤侵蚀四、风力与土壤侵蚀第三节 水文与水资源一、流域与水系二、河川径流的时空分布特征三、主要河流水沙特征第四节 土壤一、土壤类型二、土壤分布规律与分区三、全国土体厚度及其空间分布四、主要土壤的可蚀性第五节 植被一、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规律二、植被分区与植被特征三、植被变化与土壤侵蚀参考文献第二章 社会经济概况**节 人口一、人口增长二、人口分布三、人口与土壤侵蚀川第二节 土地资源和利用一、土地资源概况上二、土地利用三、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上四、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第三节 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上一、经济发展水平二、产业结构三、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四、经济发展与土壤侵蚀参考文献第三章 土壤侵蚀演变**节 西汉前后一、原始农业时期基本维持自然侵蚀二、西汉时期开始土壤侵蚀凸显于我国北方地区第二节 唐宋之际一、麦、粟等旱粮作物在丘陵山区的广泛种植二、茶树种植三、商业采伐林木第三节 清中叶以后一、南方地区二、黄土高原地区三、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第四节 1949年以后一、20世纪50~70年代开垦荒地和森林砍伐使土壤侵蚀加剧二、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土壤侵蚀恶化趋势得到遏制但出现新型的侵蚀三、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水土保持措施初见成效参考文献第二篇 防治成效与经验教训第四章 水土保持发展历程**节 古代水土保持一、古代对水土流失现象的认识二、古代水土保持思想及观点三、古代主要水土保持措施第二节 萌芽起步阶段一、政策和机构二、学科的初步确立三、科学实验及推广工作第三节 示范推广阶段(20世纪50~70年代)一、普遍号召并重点试验试办二、逐步推广三、掀起高潮四、停滞调整五、开展基本农田建设第四节 小流域综合治理阶段(20世纪80年代)一、水土保持工作的恢复加强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提出三、户包治理小流域的兴起四、重点防治工程的启动五、科技教育的振兴六、监督管理工作的起步第五节 依法防治阶段(20世纪90年代)一、水土保持法的颁布二、水土保持法的实施三、加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四、深化水土保持改革第六节 全面发展阶段(1997年之后)一、水土保持战略地位提升二、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加快三、预防监督工作深入广泛开展四、生态自然修复的提出和实施五、监测预报工作加强第七节 新时期水土保持展望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二、科学发展观为水土保持提供了思想动力三、新农村建设为水土保持提供了广阔空间四、各地开创性的工作为水土保持提供了实践经验五、水土保持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参考文献第五章 防治工作与成效**节 水土保持机构一、水土保持领导机构二、水土保持管理机构三、水土保持监测机构四、水土保持科研机构五、水土保持教育机构六、水土保持学术团体第二节 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一、八片国家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二、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三、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四、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五、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水土保持项目六、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水土保持项目七、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八、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九、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十、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十一、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第三节 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一、预防监督的主要任务二、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及其成效第四节 水土保持监测预报一、监测概述二、监测主要成果……第六章 主要经验与问题第三篇 新时期水土保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第七章 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第八章 水土保持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手段第九章 水土保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第十章 水土保持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长远大计第四篇 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第十一章 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第十二章 保护优先战略第十三章 分区防治战略第十四章 项目带动战略第十五章 生态修复战略第五篇 分区防治目标与措施配置第十七章 西北黄土高原区第十八章 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第十九章 东北黑土区第二十章 北方土石山区第二十一章 南方红壤区第二十二章 北方农牧交错区第二十三章 西南岩溶石漠化区第六篇 保障措施第二十四章 完善法规政策、加强监督管理第二十五章 加强统筹规划,实行多元化投入第二十六章 依靠科技进步,提升防治水平第二十七章 加强组织协调,做好管理服务第二十八章 做好社会协调,强化宣传教育
展开全部

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总卷-(上下册) 节选

《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总卷)(套装上下册)》以“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各考察组和专题研究组的成果为基础,从我国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历史演变、防治现状切入,全面分析了水土流失防治的成效和经验教训,梳理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系统阐述了水土保持在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战略和相应的保障措施。《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总卷)(套装上下册)》可作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制订发展规划、提出决策的参考依据,也可供相关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总卷-(上下册) 相关资料

插图:中国的主要山脉按走向分为4组:①近东西走向的山脉有三列,自北向南依次为天山阴山燕山山脉、昆仑山秦岭-大别山山脉、南岭山脉。②近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3条,大致位于中国大陆东部和西部的几何分界线附近,自北而南为贺兰山、六盘山和横断山等山脉。③北东-南西走向的山脉在中国东部非常典型,若干山脉明显组合成3列,西列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等构成,东列北起长白山,经千山、鲁中山地到武夷山,外列主要是台湾山脉,向北与琉球群岛、日本诸岛等大陆边缘岛弧相连,此外,中国东南部的许多小型山脉,如雪峰山、十万大山、罗霄山、雁荡山等也属于本组。④北西-南东走向的山脉主要位于西部,如阿尔泰山、祁连山、喀喇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山脉,喜马拉雅山的西段也是北西-南东走向,向东逐渐转为东西向,表现为向南突出的弧形山脉。山脉是相对隆起的狭长地带,山脉之间的地块因其新构造运动性质的差异,分别形成盆地、平原或高原。以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一线为界,中国西部以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为特征,东部则以山脉与盆地、平原或高原的网格状分布最为典型。在西部的北段(新疆、青海北部),山脉之间的菱形地块下沉形成巨型的内陆盆地,盆地长轴大致呈北西南东向或近东西向延伸。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自北而南,依次为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阿尔金山-祁连山、柴达木盆地、昆仑山布尔汗布达山。在西部的南段(西藏、青海南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即从昆仑山以南到喜马拉雅山之间,虽然没有大型盆地,但山脉大致平行,岭谷相间排列,构建了青藏高原的主体,山脉之间的宽阔谷地中,常发育一系列的小型陷落盆地,形成众多的高原湖泊。东部地区,由近东西向山脉与北东-南西向或近南北向山脉相交叉,山脉之间形成长轴北东-南西向展布的矩形地块,这些地块或下沉为盆地、平原,或抬升为高原。在近南北向的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与北东-南西向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由阴山、秦岭等近东西向山脉分割,形成4个大型地貌单元,自北而南依次为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与陕北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这4个区域在中生代和新生代初期都曾为大型的陆相盆地,新生代中后期,构造抬升为高原或相对下沉保持盆地的格局。其中内蒙古高原地区白垩纪至古近纪、新近纪以宽浅盆地为特征。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