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转注论-(增补本)

转注论-(增补本)

作者:孙雍长
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267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1.0(6.0折) 定价  ¥3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转注论-(增补本) 版权信息

  • ISBN:9787802413009
  • 条形码:9787802413009 ; 978-7-80241-300-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转注论-(增补本) 目录

增补版自序初版自序**章 “六书”皆造字之法一、“六书”法则客观存在二、“六书”说是对造字法则的研究三、“四体二用”说是对造字研究的倒退四、“假借”造字法的真谛五、“转注”造字必系于构形第二章 “转注”为汉字孳乳之大法一、“转注”造字的必然性二、“转注”名义正解三、“转注”造字的两大构形要素四、“类首”与“部首五、“转注”造字的主要途径六、“转注”造字法的强大功能七、“转注”与区别字、同源字八、“转注”造字释例第三章 “转注”不明的症结一、奇妙的现象二、“考”、“老”的纠缠三、结构类型的困扰四、《说文》中的迷雾五、症结在于误解“形声”第四章 “形声”不是*能产的造字法一、“形声”正名二、“形声”与“转注”的畛域三、“形声”造字法的渊源四、“形声”法的严重局限性五、“形声”与“转注”的合流六、“形声”造字释例第五章 对“转注”造字法的必然认识一、徐锴的“转注”说二、郑珍父子的“转注”说三、孙诒让的“转注”说四、饶炯的“转注”说五、黎锦熙的“转注”说六、陆锡兴的“转注”说第六章 汉字构形的思维模式与汉字的结构类型一、汉字构形的思维模式二、汉字的结构类型第七章 附论一、《说文》订补二、汉字构形的心智特征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转注论-(增补本) 节选

《转注论(增补本)》摒弃静止的结构类型分析法,着眼于汉民族创制文字的语言社会背景,通过对汉字产生、发展历史情况的具体考察,和对传统六书理论及其有关学说的系统研究,严肃地、总结性地论证了中国文字学上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汉字孳乳之大法即*能产的造字法,并不是“形声”,而是“转注”。

转注论-(增补本) 相关资料

①既然“歪”是“因古今音变”而特意造出来的一个“转注字”,那么,在文字的形体结构上,造字者便理当自觉地、有意识地把“乌乖切”之音体现出来。然而事实却并不如此。“歪”之为字,与“乌乖切”之音实在没有什么“造字之则”上的必然联系。唐人既然把“天”字读成“乌乖切”的了,那就说明“古今音变”与文字读音的联系实无待于“转注”造字之则;“歪”字的构形既然无关于语音,那就说明“转注”这一造字法则的旨趣并不在于体现“方言殊异或古今音变”。更何况,说“天”与“地”同源、“古”与“今”同源、“男”与“女”同源、“日”与“入”同源、“燕”与“乞”同源,诸如此类的问题,若把它们看成是“转注”造字的结果,其间既无造字过程或手段上的自觉联系(造“地”字的未必一定要想到“天”字,造“今”字的人未必一定要想到“古”字,即使有所联想,也无关于文字的构形结体),又不存在同一思维模式的共性特征,这怎么谈得上是“造字之则”的问题呢?章太炎等人批评戴、段的“转注”说“不系于造字”,“不应在六书”,所见固然极是,但他们所提出的“转注”说却犯了同样的错误。他们虽然在理论上明确肯定“转注”与“假借”悉为造字之则,实质上却使“造字之则”落了空,最终势必与“四体二用”说一样,只能使人得到“转注”造字之则并不存在的认识和结论。不仅如此,犹有更甚者。倘若按照章氏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下去,不仅不能确立“转注”作为“造字之则”的地位,而且还会混淆所有“造字之则”的畛域界限,最后连“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书作为“造字之则”的性质都要被彻底否定。如以“六书”为“识字条例”之说的形成,似乎便是由章氏理论发挥而来。因为,章氏等人所认为的“转注”之例,主要是同源字(即同源词)的问题。若以文字的形体结构而言,它们或是象形字、指事字,或是会意字、形声字。这样一来,“转注”造字与其他“造字之则”在文字形体上便陷入了纠缠不清的困境。例如,说“水”与“川”是一对“转注字”,“水”字且不说,作为“川”字,它到底是“转注”之法所造出呢?还是“象形”之法所造出?说“日”与“人”是一对“转注字”,“日”字且不说,作为“入”字,它到底是“转注”之法所造出呢?还是“指事”之法所造出?

转注论-(增补本) 作者简介

孙雍长(1942-),湖南祁阳人。1967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982年北京师范大学训诂学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先后任湖南师范大学、广东五邑大学、广州大学(原广州师范学院)、广东韩山师范学院教授,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副会长(1990~现在)。著有《转注论》《管窥蠡测集》《训诂原理》《老子注译》《庄子注译》《论语注》《韵读研究》及古汉语教材、古籍整理、工具书等二十余种,学术论文百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