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

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

作者:蔡文琴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478
本类榜单:自然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69.3(7.0折) 定价  ¥9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117121941
  • 条形码:9787117121941 ; 978-7-117-12194-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 内容简介

本教材是在卫生部全国高等院校教材建设研究会组织领导下,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和护理等专业的研究生编写的,也可供相应专业的科技工作者参阅。全书共分十章,正文插图134幅,由全国十余所院校在该学科领域有较深造诣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共同编写而成。在内容编写上侧重介绍了组织化学与免疫细胞化学、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电镜及电镜细胞化学技术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在细胞生物学上的应用;同时介绍了细胞与细胞化学定量分析技术、细胞形态定量分析技术以及相关的细胞培养技术、pcr技术与蛋白质技术等。

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 目录

**章 组织制片技术与细胞化学技术
**节 组织制片技术
一、取材
二、固定
三、脱水与透明
四、包埋
五、切片
六、染色
七、封片
八、非切片法组织标本制作技术
第二节 常用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的技术方法
一、碳水化合物显色方法
二、核酸显色方法
三、蛋白质显色方法
四、脂类显色方法
五、无机成分显色方法
六、酶组织化学显色方法
第三节 放射自显影技术
一、放射自显影像制备
二、放射自显影分辨力、效率、本底、类型、复制与阅读
三、放射自显影基本技术方法
四、放射自显影的应用
五、放射自显影技术注意事项
第四节 细胞凋亡检测技术.
一、吖啶橙荧光染色法
二、hoechst 33258染色法
三、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地高辛缺口末端标记法
四、凝胶电泳检测法
五、流式细胞仪检测法
六、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法
七、其他检测方法
第二章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节 免疫细胞化学概述
一、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发展简史
二、免疫细胞化学的相关概念
三、免疫细胞化学技术中的抗体命名
四、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的基本过程与分类
五、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的优点
六、免疫细胞化学技术中的抗体
第二节 酶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的基本原理
一、用于标记的酶
二、直接法
三、间接法
四、非标记抗体法
五、酶标记抗体法
第三节 酶免疫细胞化学操作技术
一、切片的准备
二、抗体的配制
三、对照实验
四、染色操作
五、各种方法的敏感性
六、免疫阳性结果的判定
七、免疫细胞化学双重/多重染色技术
八、金属离子对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影响
第四节 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一、用于标记的荧光染料
二、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技术中的非特异荧光
三、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的分类与染色步骤
四、荧光免疫细胞化学双重/多重染色技术
五、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的一些进展
第五节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有关注意事项
一、常见问题及其处理办法
二、同种属一抗用于同种属动物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第三章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
**节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基本原理
二、基本方法
第二节 核酸探针的种类、制备及标记
一、探针的种类和制备
二、探针的标记
第三节 不同探针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中的应用
一、crna探针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中的应用
……
第四章 电子显微镜技术
第五章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
第六章 细胞形态定量分析技术
第七章 细胞化学定量分析技术
第八章 细胞培养及细胞内注射技术
第九章 pcr实验技术与方法
第十章 蛋白质组基本理论与技术
附录一 免疫细胞化学常用试剂
附录二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常用试剂及处理
附录三 图像分析软件在免疫细胞化学中的应用
附录四 常用计算机统计软件的使用
缩略词表
展开全部

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 节选

《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是在卫生部全国高等院校教材建设研究会组织领导下,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和护理等专业的研究生编写的,也可供相应专业的科技工作者参阅。全书共分十章,正文插图134幅,由全国十余所院校在该学科领域有较深造诣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共同编写而成。在内容编写上侧重介绍了组织化学与免疫细胞化学、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电镜及电镜细胞化学技术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在细胞生物学上的应用;同时介绍了细胞与细胞化学定量分析技术、细胞形态定量分析技术以及相关的细胞培养技术、PCR技术与蛋白质技术等。

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 相关资料

插图:用挥发性固定液如甲醛或锇酸等气体的挥发作用,将所需固定的样品置于盛有甲醛或锇酸固定液的液面上方,样品不直接接触固定液,密封容器。通常容器环境温度达50%(锇酸37℃即可)时即可产生蒸气,发挥固定作用。5.微波固定微波(microwave)是一种非电离辐射的电磁波,波长在1mm~1m之间,通常的频率为2450MHz。组织细胞内的多种极性分子在此频率下可发生高频振动而产生瞬间热,使生物分子在碰撞中完成化学反应而达到固定作用。但微波固定因受微波强度、作用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之不同性质的样品对微波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故采用微波固定的具体方法,往往需结合具体情况在实践中摸索。6.灌注固定此方法步骤复杂,费时费力,成本较高,但固定效果极佳,重点介绍如下:通过血管途径将固定液导人所要固定的组织器官内,将生活的细胞在原位及时迅速固定后,再摘取样品。此种方法可减少离体或死亡后,因缺氧引起自发组织细胞内酶活性和微细结构的改变。对缺氧敏感的组织或研究器官深部区域,多用此法固定。如神经系统、肾脏、睾丸、肝脏以及胃肠道等。为了保证固定液在器官血管内快速流动,固定液的pH、张力、离子成分和温度等均需符合特定要求。灌注固定方式可依据固定液注入口的不同分心脏和血管(门静脉、肺动脉、股动脉、腹主动脉等)两种灌注。各器官的组织结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固定液注入口,如肝脏可从门静脉人口、肺脏可从肺动脉入口等。一般大动物多通过动脉或静脉,小动物可以直接用注射针穿入心室或主动脉,或用专门的灌注装置。灌注固定前应注意以下事宜:①灌注固定前先用生理盐水或缓冲液灌注清除、洗净血液,在此种洗涤液内应加入抗凝剂如肝素,在1000ml洗涤液中加肝素钠40mg,或肝素5000u。同时应加入抗血管收缩剂,通常用盐酸普鲁卡因,1000ml洗涤液中加5.0g,并用微孔滤膜(1~3um)滤过1~2次后再洗涤,一直洗到流出的液体无色为度;②更换固定液进行灌注,灌注条件最重要的是注入压和注入量,大鼠、小鼠的心脏注入口灌注时,其压力为100~150mmHg,灌注量一般为5~10ml/min。门静脉注入口25-35mmHg为好。灌注时间多为5-20分钟左右,具体应依据动物的大小及固定液的种类和浓度而定;③固定液灌注结束后,应用固定液中的缓冲液继续灌注,清除固定液,可将组织块保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