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宋儒王应麟

宋儒王应麟

作者:郑传杰
出版社:宁波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11-01
开本: 32开 页数: 330
中 图 价:¥10.2(3.4折) 定价  ¥3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宋儒王应麟 版权信息

  • ISBN:9787807434504
  • 条形码:9787807434504 ; 978-7-80743-450-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宋儒王应麟 内容简介

  目 录  一、 迁居鄞县(001)  1. 浚仪沦陷 (001)  2. 落户四明 (006)  二、 家业奠基 (013)  1. 独特环境 (013)  2. 结缘郑氏 (019)  三、 弃武从文 (025)  1. 拜师苦读 (025)  2. 四十中举 (029)  四、 天降麟凤 (035)  1. 喜再临门 (035)  2. 择名麟凤 (038)  五、 家学启蒙 (043)  1. 童年光阴 (043)  2. 初涉陆学 (050)  六、 先贤熏陶 (054)  1. 二灵沐浴 (054)  2. 迂斋洗礼 (058)  七、 圆满姻缘 (065)  1. 少男少女 (065)  2.甘甜生活 (070)  八、 进士及第 (076)  1. 埋头攻读 (076)  2. 省试殿试 (079)  九、 初仕西安 (085)  1. 年轻主簿 (085)  2. 大乘精神 (089)  十、 不主一学 (096)  1. 金华王野 (096)  2. 贯通三学 (101)  十一、 撰《三字经》(105)  1. 夫妇唱和 (105)  2. 乱话三千 (110)  十二、 博学鸿词 (114)  1. 挑战士风 (114)  2. 父爱如山 (118)  十三、 殿试考官 (126)  1. 为国举贤 (126)  2. 南宋天祥 (131)  十四、 鄙丁大全(136)  1. 拒绝拉拢 (136)  2. 除恶务尽 (140)  十五、 斗贾似道 (145)  1. 良言怒奸 (145)  2. 戏辱群佞 (152)  十六、 徽州太守 (158)  1. 入乡随俗 (158)  2. 治吏化民 (163)  十七、 弹劾巨奸 (170)  1. 屡揭奸邪 (170)  2. 匹夫有责 (174)  十八、 张扬正气 (179)  1. 纵论清议 (179)  2. 拯救世风 (183)  十九、 斥留梦炎 (191)  1. 仕途三落 (191)  2. 历史回音 (195)  二十、 国亡剧痛 (201)  1. 痛哭袁镛 (201)  2. 哀悼朋辈 (208)  二十一、 闭心不仕 (213)  1. 辞官东归 (213)  2. 忠心不移 (217)  3. 誓不仕元 (222)  二十二、 著书立说 (227)  1. 身处逆境 (227)  2. 耿耿于怀 (231)  3. 人君臣子 (236)  二十三、 进业修德 (241)  1. 宋民不贱 (241)  2. 守读困读 (244)  3. 读史悟生 (248)  二十四、 教书育人 (253)  1. 格物之学 (253)  2. 弟子袁桷 (258)  3. 弟子三省 (262)  二十五、 乡亲乡情 (266)  1. 感恩乡土 (266)  2. 赞颂乡贤 (270)  3. 独摇清风 (272)  二十六、 寿终正寝 (277)  1. 永葆“丹心”(277)  2. *后岁月 (281)  3. 长眠同岙 (286)  附录  关于《三字经》作者之争 (293)  “《三字经》作者历史公案”的一种解读 (293)  关于《三字经》作者之争,答《杂谈区适子》(319)  问责“《三字经》作者之争”的挑起者(320)  摘要  一、 迁居鄞县  1. 浚仪沦陷  王应麟在他的著作《玉海》中自称是浚仪(今属河南省)人。浚仪地处中原,曾是北宋的首都所在地,南宋时归属金,后归属元。王应麟一生从没有到过浚仪,其自称是浚仪人的原因:一则是南宋士大夫身上固有的恢复中原的情结;二则是鄞县县学的王氏来自浚仪。  浚仪*早的名字叫仪邑,其名得于浚水,“浚水出浚仪县东,其地本卫之仪邑,浚水经焉”。  仪邑*早是春秋时期卫国南部边境上的一座小城,它与郑国的启封城只隔一个著名的沼泽——蓬泽而相望。战国时,魏惠王为了控制中原、避开秦国的锋芒,把都城由安邑迁至仪邑,改称大梁。从此,仪邑由一个小城跃为强国之都,进入了历史上**个强盛时代。仪邑在秦朝时更名浚仪县;北魏时升为梁州,浚仪是州治所在地,开封(启封)县列入其管辖区内;北周时又改称汴州,后升为开封府。  北宋王朝建都开封(史称东京),历经一百多年,繁荣兴旺达到鼎盛。开封不仅成为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成了世界上*繁华的大都市之一。当时,开封府人口达到了150万,辖18县24镇。仅开封府新、旧城区内,八厢居民就已到达了97750户。东京之地,风光旖旎,人才荟萃,城郭恢弘,经济发达,富甲天下。

宋儒王应麟 目录

一、迁居鄞县1.浚仪沦陷 2.落户四明 二、家业奠基1.独特环境 2.结缘郑氏 三、弃武从文1.拜师苦读 2.四十中举 四、天降麟凤1.喜再临门 2.择名麟凤 五、家学启蒙1.童年光阴 2.初涉陆学 六、先贤熏陶.1.二灵沐浴 2.迂斋洗礼 七、圆满姻缘1.少男少女 2.甘甜生活 八、进士及第1.埋头攻读 2.省试殿试 九、初仕西安1.年轻主簿 2.大乘精神 十、不主一学1.金华王野 2.贯通三学 十一、撰《三字经》1.夫妇唱和 2.乱话三千 十二、博学鸿词1.挑战士风 2.父爱如山 十三、殿试考官1.为国举贤 2.南宋天祥 十四、鄙丁大全1.拒绝拉拢 2.除恶务尽 十五、斗贾似道1.良言怒奸 2.戏辱群佞 十六、徽州太守1.入乡随俗 2治吏化民 十七、弹劾巨奸1.屡揭奸邪 2.匹夫有责 十八、张扬正气1.纵论清议 2.拯救世风 十九、斥留梦炎1.仕途三落 2.历史回音 二十、国亡剧痛1.痛哭袁镛 2.哀悼朋辈 二十一、闭心不仕1.辞官东归 2.忠心不移 3.誓不仕元 二十二、著书立说1.身处逆境 2.耿耿于怀 3.人君臣子 二十三、进业修德1.宋民不贱 2.守读困读 3.读史悟生 二十四、教书育人1.格物之学 2.弟子袁桷 3.弟子三省 二十五、乡亲乡情1.感恩乡土 2.赞颂乡贤 3.独摇清风 二十六、寿终正寝1.永葆“丹心”2.*后岁月 3.长眠同岙 附录关于《三字经》作者之争“《三字经》作者历史公案”的一种解读 关于《三字经》作者之争,答《杂谈区适子》问责“《三字经》作者之争”的挑起者
展开全部

宋儒王应麟 节选

《宋儒玉应麟》是关于介绍其生平事迹的传记。王应麟自幼聪明好学,发愤读书,九岁时便通晓《六经》,十八岁时,也就是宋理宗淳佑元年中进士,调扬州教授,以博学多才名振朝野。有一年,宋理宗在集英殿主持考试,召王应麟复考。理宗看了考卷后,意欲把第七卷提到**卷,交给王应麟复考。王应麟读了考卷后,便向理宗道贺:“是卷古谊若龟镜,忠肝如铁石,臣贺陛下得士!”遂以第七卷为首选,及唱名,乃知为文天祥的考卷。

宋儒王应麟 相关资料

王应麟在他的著作《玉海》中自称是浚仪(今属河南省)人。浚仪地处中原,曾是北宋的首都所在地,南宋时归属金,后归属元。王应麟一生从没有到过浚仪,其自称是浚仪人的原因:一则是南宋士大夫身上固有的恢复中原的情结:二则是鄞县县学的王氏来自浚仪。浚仪最早的名字叫仪邑,其名得于浚水,“浚水出浚仪县东,其地本卫之仪邑,浚水经焉”。仪邑最早是春秋时期卫国南部边境上的一座小城,它与郑国的启封城只隔一个著名的沼泽——蓬泽而相望。战国时,魏惠王为了控制中原、避开秦国的锋芒,把都城由安邑迁至仪邑,改称大梁。从此,仪邑由一个小城跃为强国之都,进入了历史上第一个强盛时代。仪邑在秦朝时更名浚仪县;北魏时升为梁州,浚仪是州治所在地,开封(启封)县列入其管辖区内;北周时又改称汴州,后升为开封府。北宋王朝建都开封(史称东京),历经一百多年,繁荣兴旺达到鼎盛。开封不仅成为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成了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当时,开封府人口达到了150万,辖18县24镇。仅开封府新、旧城区内。八厢居民就已到达了97750户。东京之地,风光旖旎,人才荟萃,城郭恢弘,经济发达,富甲天下。大城市的繁盛,逐渐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商铺与民居都混杂着:临街而开的商铺、邸店、质库、酒楼食店,随处都有,相同行业的店铺多在邻近集中。在城中最有气魄的当推相国寺,它不仅仅是佛教圣地,也是名副其实的商贸交流中心。相国寺的中庭两庑可容纳上千人进行商贸交易,政府要求相国寺每月开放五次,以便在这里集中召开类似的大型商贸交易会。东京商贸的繁荣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鬼市(早市)与夜市相连。一般夜市营业要迟至三更,而当五更时,鬼市又开张营业了。另一方面表现为国内与外国货物云集其问。不但全国各地货物诸如粮食、水产、畜产、蔬果、茶、酒、药材、纺织品、器皿、书籍等都运到这里销售,而且外国货物诸如日本扇、高丽墨和大食香料、珍珠等,也都是开封市场上热门的货物。因此用“八荒争凑,万国咸通”来描述东京商贸的盛况,一点也不过分。整个东京的中心则是开封、浚仪两县。当时浚仪称赤县,到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又改称为祥符县。说实在的,就整个社会来看,北宋朝经济发展很快,市井相当繁华。这一点从人口角度便可以得到证明。大观四年(1110),北宋人口增加到20802258户,46734784口。当时户口统计一般只统计男丁,这就是说户口数字中的口数只是指男丁的人数。如果按每户实际平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