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城市道路混合交通流分析模型与方法

城市道路混合交通流分析模型与方法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12-01
开本: 16 页数: 326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93.6(7.2折) 定价  ¥13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城市道路混合交通流分析模型与方法 版权信息

城市道路混合交通流分析模型与方法 本书特色

《城市道路混合交通流分析模型与方法》是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

城市道路混合交通流分析模型与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包括:城市道路混合交通流流密速关系特性分析、路段、路口与网络的通行能力分析与模型开发,道路交通拥挤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基于非参数回归和组合模型的道路交通流预测预报模型及其应用。

城市道路混合交通流分析模型与方法 目录

第1篇 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分析模型与方法第1章 概述1.1 研究意义1.2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章 北京市道路交通流特性调查与数据提取2.1 交通调查的目的与意义2.2 调查范围2.3 调查内容2.4 调查方法2.5 数据处理第3章 交通量与车速关系国内外研究现状3.1 概述3.2 统计分析模型3.3 基于理论推导的模型3.4 基于仿真的模型第4章 北京市城市快速路交通量与车速关系研究4.1 快速路典型道路交通流流量、速度分布特征4.2 快速路典型路段交通流速度一流量曲线拟合第5章 北京市城市主干道交通量与车速关系研究5.1 城市主干道交通流速度流量关系散点图5.2 城市主干道速度、流量时间折线图5.3 城市主干道交通流速度一流量关系曲线拟合5.4 城市主干道交通流速度流量关系分车道研究5.5 城市主干道交通流流密速关系研究第6章 北京市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的流密速关系与西方理论曲线的比较分析6.1 基于经典模型的曲线拟合及比较6.2 北京市城市快速路速度流量散点图分析第7章 道路通行能力研究现状分析7.1 国外通行能力研究状况7.2 国内通行能力研究状况第8章 北京市快速路通行能力研究8.1 HCM通行能力计算公式8.2 北京市的特殊情况8.3 快速路交通流的伽马分布、双伽马分布和多元伽马分布8.4 北京市快速路通行能力第9章 北京市主干道通行能力研究9.1 主干道交通流的伽马分布、双伽马分布和多元伽马分布9.2 通行能力.9.3 不同车道的通行能力修正系数第10章 道路网交通容量研究现状10.1 路网容量的概念10.2 路网容量计算方法10.3 路网容量可靠度第11章 已有路网容量计算方法评述11.1 时空消耗法11.2 线性规划法11.3 割集法11.4 交通分配模拟法11.5 已有路网容量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第12章 道路网通行能力计算方法12.1 路网容量的影响因素12.2 路网容量的概念12.3 路网容量计算模型12.4 模型求解算法第2篇 城市道路交通拥挤模型与分析系统开发第13章 概述13.1 北京市交通拥挤现状分析13.2 交通拥挤的研究现状第14章 交通拥挤相关的基本概念研究14.1 交通拥挤的概念14.2 交通拥挤的分类14.3 交通拥挤的属性第15章 交通拥挤演化机理研究15.1 交通拥挤的交通流特性15.2 交通拥挤的形成原因15.3 交通拥挤的扩散机理第16章 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16.1 交通状态评价指标研究16.2 北京市交通状态综合评价方法研究16.3 交通状况评价的功能实现第17章 交通拥挤识别评价与对策功能分解17.1 功能描述17.2 北京市异常交通状态的识别分析17.3 北京市交通突发警情的预测分析17.4 交通拥挤识别与评价模块17.5 交通拥挤评价信息输出模块17.6 交通拥挤对策预案模块17.7 交通拥挤验证模块第18章 交通拥挤预警功能的系统实现18.1 功能描述18.2 交通事件与事故预警指标模块18.3 预警模型模块18.4 交通拥挤预测结果输出模块18.5 交通拥挤预测信息验证模块第19章 交通拥挤扩散功能的软件实现19.1 交通拥挤扩散空间分析19.2 交通拥挤扩散分析与发布功能的实现第3篇 交通流预测预报模型与方法——非参数回归模型与系统实现第20章 概述20.1 短时交通流预测研究的意义20.2 短时交通流预测需求20.3 短时交通流预测的特性分析20.4 各种预测方法研究综述20.5 基于非参数回归的短时交通流预测过程第21章 系统设计和各部分主要功能21.1 整理模块21.2 主成分分析21.3 聚类分析21.4 样本数据库的生成21.5 数据结构第22章 数据库匹配策略及实现22.1 一维和多维数据库的映射关系22.2 基于一维数据匹配的样本数据库的创建第23章影响非参数回归预测精度的因素分析23.1 数据库的规模大小(Database-size)23.2 近邻点个数K23.3 数据相似度误差(Similar-Error)23.4 流量时间间隔(Time-Interval)第24章 预测结果及分析24.1 检测器位置24.2 5min预测结果及分析24.3 15min预测结果及分析24.4 30min预测结果及分析第4篇 交通流预测预报模型与方法——组合模型分析第25章 组合预测模型概述25.1 组合预测模型主要研究内容25.2 子模型的选择25.3 组合预测模型基本形式25.4 组合预测模型示例第26章 组合预测模型详细分析26.1 傅立叶模型26.2 自回归模型26.3 邻域回归模型26.4 模型信息存储26.5 模型更新策略26.6 多步预测模式26.7 权重更新方法第27章 组合预测模型的系统实现框架设计27.1 核心预测模块的开发27.2 预测核心动态链接库的构成27.3 上层框架逻辑设计第28章 组合预测模型预测精度分析28.1 误差计算方法概述28.2 自回归模型的结构辨识28.3 大规模自回归模型预测精度分析28.4 大规模傅立叶模型预测精度分析第29章 基础模型介绍29.1 ARIMA模型的应用说明29.2 傅立叶变换的应用说明29.3 Kalman滤波29.4 神经网络理论29.5 支持向量机回归29.6 非参数回归第30章 非检测点交通参数估算方法30.1 非检测点的交通参数估算实施方案30.2 非检测点交通参数估算公式的确定方法
展开全部

城市道路混合交通流分析模型与方法 节选

《城市道路混合交通流分析模型与方法》是围绕城市道路混合交通流特性研究展开的,是作者在承担北京市科委项目“北京市道路交通流仿真预测预报系统开发研究”过程中针对混合交通流特性所展开的大规模研究的成果。《城市道路混合交通流分析模型与方法》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城市混合交通流流密速关系特性分析,路段、路口与网络的通行能力分析与模型开发,道路交通拥挤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基于非参数回归和组合模型的道路交通流预测预报模型及其应用。《城市道路混合交通流分析模型与方法》可作为从事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开发、交通规划及交通工程设计人员的参考用书及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城市道路混合交通流分析模型与方法 相关资料

插图:第一,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的结合。通过在大规模轨道交通快运系统车站周围建立区域性中心、次区域性中心以及边缘性中心,在地理上分散商业和其他经济活动。使轨道交通快运系统在高峰时段中,能在两个运行方向上都得到更好的利用。同时,工业区、工商区和商业中心等就业中心设置在居住区附近,以减少人们的长距离出行需求。第二,推动道路交通需求管理。通过车辆配额系统对小汽车拥有量增长进行控制,有效地将车辆的增长率从6%降低到了3%。通过道路使用收费对小汽车的使用进行控制,使驾驶员意识到使用道路造成交通拥堵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道路收费将鼓励驾驶员有意识地计划他们的行程,并考虑利用公共交通来作为替代。利用更为广泛的道路收费,使联系市中心的重要干道及高速公路保持畅通,同时又保持较多的车辆数。第三,改善公共交通系统和轨道交通。在道路上给予公共汽车优先权,使公共汽车的行驶尽可能地通畅。关键的改进措施如下:①在大部分有交通信号灯的交通路口实行公交优先通行的政策。②智能化交通信号灯可以检测即将驶来的公交车并自动转为绿灯。③开辟33km长的公交车专用车道。④改善轨道交通:继续扩建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在67km的轨道交通网络基础上,新加坡将拥有一个具有160km,由大容量地铁系统和轻轨运输网络构成的轨道交通网络。

城市道路混合交通流分析模型与方法 作者简介

陆化普博士(Dr. Huapu LU),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1987年留学日本,1993年获名古屋大学交通工程博士学位。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攻关课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国家发改委、公安部、交通部等有关部委的各类研究课题以及兰州、大连、三亚、济宁、杭州、沈阳、北京、温州等城市的交通规划、智能交通等各类项目100余项,在清华大学学报、中国公路学报等各类刊物和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门90篇。著有《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城市交通现代化管理》、《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与实践》、《解析城市交通》、《智能交通系统概论》和《城市交通管理评价体系》等多部学术著作。主要研究领域为:交通规划理论、智能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系统、交通安全、交通经济学。部分学术兼职有:公安部、建设部“畅通工程”专家组副组长,建设部城市交通专家组专家,北京交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运输与物流研究分会常务理事等。1994年获日本地域学会杰出论文奖;2001年获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2002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郭敏博士(Dr. Min GU0),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高级工程师。2001年7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动态交通信息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道路交通流预测预报、道路交通仿真和道路交通仿真平台。隋亚刚(Yagang SUI),研究生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副局长,总工程师。1975年以来一直从事科学交通管理和智能交通系统技术研究工作,曾先后主持过国家“八五”、“九五”、“十一五”重点科技支撑项目,北京交通管理现代化工程建设和奥运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次,公安部、北京市科技进步奖5次,并先后被授予“全国公安科技英才”、“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首都信息化先锋”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朱茵博士(Dr.Yin ZHU),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年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博士后出站,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工程系任教。先后参与或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公安部等有关部委的各类研究课题以及杭州、郑州、北京等城市的交通规划、智能交通等各类项目20余项,在《中国公路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各类刊物和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1STP检索论文20余篇。合作著有《智能交通系统概论》和《信号交叉口混合交通微观仿真理论与方法研究》等多部学术著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安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