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1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案例分析指导用书(全2册)
-
>
新东方(2021)十天搞定考研词汇(便携版)
-
>
安全生产管理 2019版中级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自学考试学习读本 (2018年版)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学考试学习读本(2018年版)
-
>
呼兰河传
-
>
长篇小说:格列佛游记
教育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1158906
- 条形码:9787301158906 ; 978-7-301-15890-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教育学 本书特色
《教育学》: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师范类毕业生上岗考试指定用书。
教育学 内容简介
本书依托《教育学考试大纲》而形成,沿用了《教育学考试大纲》的框架和主要内容。同时,我们根据教师资格考试申请者的实际情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进展以及教育学研究的新成果,对《教育学考试大纲》中有关内容进行了删减、充实、更新,从而使本书在系统阐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充分反映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精神,提供新课程改革所需要的教育学内容和观点,以及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素质的发展要求,使其富有时代气息。
教育学 目录
**节 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
二、教育的要素
三、学校教育的演进
四、非制度化教育思潮
五、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第二节 教育的发展
一、古代教育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
三、近代教育
四、20世纪后的教育
第三节 教育学的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
二、教育学的建立
三、教育学的发展
四、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节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第二节 教育与生产力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影响作用
第三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
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第四节 教育与文化
一、文化与学校文化
二、教育的文化功能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二、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三、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四、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五、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第三节 教育的个人意义
一、教育将个体“沉睡”的潜能激活,并进行潜能的充分开发
二、教育促进个体全面、自由、和谐发展,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育基于个性差异,促进个性发展
四、教育培养个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凸显个体核心素质
第四节 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
一、少年期的年龄特征与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二、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第四章 教育目的
**节 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含义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三、教育目的的功能
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内容和精神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构成
第三节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一、新课程培养目标的要点
二、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点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节 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三、当代中学生的发展特点
第二节 教师
一、教师职业认识
二、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三、教师专业发展
第三节 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教育作用
二、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
三、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第六章 课程
**节 课程概述
一、课程内涵的几种界说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类型
第二节 课程设计
一、课程计划
二、课程标准
三、教科书
第三节 课程实施
一、课程实施取向
二、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课程资源
一、课程资源的定义
二、课程资源的特点
三、课程资源的类型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五节 课程评价
一、课程评价的概念
二、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三、发展性课程评价
第七章 教学(上)
**节 教学的概念和任务
一、教学的概念
二、教学的地位
三、教学的一般任务
第二节 教学规律
一、教学认识过程的简约性规律
二、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与促进的规律
三、教与学相互影响与作用的规律
四、教学具有教育性的规律
第三节 教学原则
一、教书与育人统一的原则
二、适应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原则
三、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四、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五、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六、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第八章 教学(下)
**节 教学组织形式
一、个别教学
二、班级授课制
三、分组教学制
四、道尔顿制
五、特朗普制
第二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一、备课
二、上课
三、作业设计
四、学习辅导
五、学业评价
六、教学反思
第三节 教学方法
一、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二、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第四节 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走向
一、由“狭义教学”走向“广义教学”(由“教材”到“课程资源”)
二、由“独自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
三、由依赖性教学走向独立性教学
四、由知识性课堂走向生命性课堂
第九章 德育
**节 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
一、德育的概念
二、德育的意义
三、德育目标
四、德育内容
第二节 德育过程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二、德育过程的规律
第三节 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一、德育原则
二、德育的途径
三、德育的方法
第四节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
一、学校德育观念的人性化、生活化
二、学校德育模式的个性化
三、学校德育目标的全面性
四、学校德育方式的开放性、互动性
第十章 班级管理
**节 班级组织的认识与管理
一、班级组织的认识
二、班级管理的界定
三、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四、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有效实施
一、班级管理有效性界说
二、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
三、班集体的建设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研究
一、班主任工作研究的意义
二、班主任工作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班主任工作研究的主要方法
四、班主任工作研究成果的表达
教育学 节选
《教育学》依托《教育学考试大纲》而形成,沿用了《教育学考试大纲》的框架和主要内容。同时,我们根据教师资格考试申请者的实际情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进展以及教育学研究的新成果,对《教育学考试大纲》中有关内容进行了删减、充实、更新,从而使《教育学》在系统阐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充分反映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精神,提供新课程改革所需要的教育学内容和观点,以及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素质的发展要求,使其富有时代气息。
教育学 相关资料
统治阶级对教育领导权的把握主要表现在:第一,通过国家权力机构对教育实现控制或管理。政府、执政党从组织上对教育机构实行直接领导,统治阶级会通过国家机器,以各种不同的手段,颁布政策法令,制订教育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规定教育的方针和路线。同时直接制定教育法律法规,决定教育者的培养和任用。第二,利用经济力量的控制来达到对教育的领导。国家权力机关通过教育经费的划拨和投放间接实现对教育的领导和管理,控制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决定教育机构的兴衰存亡。第三,以思想宣传上的优势力量来影响或控制教育。由于统治阶级在社会生活中处于统治地位,所以统治阶级的思想必定是统治思想。统治阶级能够利用国家的宣传机器,将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念传播于社会,并实际左右教育的发展方向。(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的分配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在不同的社会里,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原始社会以生产资料原始公有制为基础,氏族成员处于平等的地位,因而受教育权也是平等的,所有儿童接受教育相差无几。进入阶级社会,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在政治、经济上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反映在受教育的权利上,也不可能是平等的。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里,只有统治阶级子女才享有学校教育的权利,被统治阶级无缘接受这种学校教育。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在法律上废除了受教育者在阶级、社会等级地位的限制,受教育权利在形式上似乎是平等的,但实际上,由于经济条件和其他条件的不平等,受教育权仍是不平等的。即使在不收学费的德国、瑞典、英国这些国家,大学生中仍然只有少数人来自占人口大多数的劳动家庭。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实行面向工农大众的教育。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也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在中小学阶段普遍实行了义务教育以后,义务教育阶段后的教育是否实行双轨制,是否允许个人办学,是否确立重点学校等,对谁受什么样的教育,也反映了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政策的制约。(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培养出来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则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并体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同。政治经济制度,
-
4.23文创礼盒A款--“作家言我精神状态”
¥42.3¥206 -
4.23文创礼盒B款--“作家言我精神状态”
¥42.3¥206 -
一句顶一万句 (印签版)
¥40.4¥68 -
百年书评史散论
¥14.9¥38 -
1980年代:小说六记
¥52.8¥69 -
中图网经典初版本封面-“老人与海”冰箱贴
¥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