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下的中国人居环境建设(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建筑学论文集) 版权信息
- ISBN:9787112102112
- 条形码:9787112102112 ; 978-7-112-10211-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科学发展观下的中国人居环境建设(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建筑学论文集) 目录
科学发展观下的中国人居环境建设(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建筑学论文集) 节选
《科学发展观下的中国人居环境建设》共收录建筑学专业学术论文104篇,论文作者为全国各高校建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所收录论文经过专家评审委员会的论文摘要与论文全文的两轮评选,论文内容涵盖“建筑——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建筑理论与实践”、“规划——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规划与区域发展”、 “景观——生态文明观念下的景观规划与设计”、 “历史——现代化语境中的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技术——高科技发展下的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五个主题,反映了作者在上述专业方向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其中不乏对于当前建筑学领域内热点问题与前沿问题的研究。本书对于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学等领域的学生与专业人士具有参考价值。
科学发展观下的中国人居环境建设(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建筑学论文集) 相关资料
建筑: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建筑理论与实践 浅论建筑美学中的“崇高”观念随着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艺术运动的发展,美学艺术呈现出一幅世纪末的图景,在这幅图景中,古典的美学和艺术哲学仿佛被彻底埋葬了,这种状况令我们自然想起黑格尔关于艺术终结的预言。从“适用、坚固、美观”三原则到“形式、功能、意义、结构、文脉、意志”等现代性的六大范畴,建筑学与哲学紧密结合的结构不断受到挑战,建筑的美学范畴变成一种复杂的建筑理论,它囊括了功能的、形式的、社会的、历史的和意志的等等范畴,甚至随着微小的兴趣的因数而发生波动。现代艺术由此找到了自己的动力,多视角的理解和修辞学的参与使得话语权的归属捉摸不定,建筑内在的规律性被各种“阐述方式”所代替。例如,在“重写现代性”的口号下,以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观点来看,对于建筑的美学评判,早已失去了惯常的原则与标准;一边解构主义者从德里达的相关哲学范畴中汲取美学思想:一边先锋派游走于孤独和媚俗之间,宣称开启了崇高美学的新的意义等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先锋派的实验艺术却始终以瓦解古典艺术的方式复活黑格尔关于艺术终结的话语。试问,艺术终结了吗?当“兴趣”可以放到哲学的一般思想层面,那么,古典的原则还能在多大程度和意义上束缚住明星般建筑师的“天才”?当“奇观”、“畸形”、“尖声惊叫”的建筑仿佛作为功绩碑般地竖立起来,在为消费社会的成功和繁荣而尽情欢呼的时候。那么,“美”在今天对于建筑艺术是否还具有最高的、终极的意义和真理?在西方美学中,自朗吉弩斯。开始对崇高美学关注开始,至近代博克、康德等思想家的理论中,“崇高”得到全面论述并成为一个完善的美学范畴,成为仅次于“美”的重要概念。20世纪后期崇高的美学成为建筑理论的范式之一,“崇高”的内涵发生了位移,实现了它的现代转向。对“崇高”的重新考虑可以使建筑理论获得重新定位,并超越了当前风行正茂的形式主义。崇高,或者说是一种特殊的美学形式。美的字眼总是同形式发生关系,而崇高却可以依赖“非形式”(包括无形式、畸形)。所以说,丑的、格格不入的东西也可以以一种特殊的崇高来抵抗我们的判断力。崇高包含了畏惧,但更包含了征服的快感,所以崇高被传统美学看作美的一个类型——壮美。在艺术家看来,崇高就是心灵的澎湃。
-
中国规划机构70年演变:兼论国家空间规划体系
¥13.9¥35 -
城市意象-最新校订版
¥26.5¥35 -
建筑模式图则-营造良好社区的工具
¥25.5¥72 -
明日的田园城市
¥16.9¥16 -
海绵城市概要
¥12.2¥30 -
4.23文创礼盒A款--“作家言我精神状态”
¥42.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