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苏俄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资本主义理解史-第三卷

苏俄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资本主义理解史-第三卷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8-01
开本: 16开 页数: 503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29.3(6.5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苏俄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资本主义理解史-第三卷 版权信息

苏俄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资本主义理解史-第三卷 本书特色

《资本主义理解史(第3卷):苏俄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凤凰文库·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列

苏俄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资本主义理解史-第三卷 目录

主编的话导言 苏俄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解模式及其当代反思**章 社会民主主义革命语境下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观**节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影响一 俄国资本主义的诞生萌芽二 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第二节 俄国民粹派的资本主义观一 俄国民粹派的基本特征二 沃龙佐夫的“俄国资本主义行不通论”三 丹尼尔逊的“俄国资本主义不必要论”四尤沙柯夫的“俄国资本主义微不足道论”第三节 普列汉诺夫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观一 从民粹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二 普列汉诺夫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观三 普列汉诺夫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观是一种机械决定论第四节 早期列宁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观的理论渊源与形成语境一 早期列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心路历程二 列宁资本主义观的形成语境第五节 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观一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的统一过程二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四个阶段的特征三 俄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横向变化四 俄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条件五 俄国资本主义的“使命”六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与阶级结构的变化结语:列宁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观的重要历史价值第二章 俄国资本主义新发展与社会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新探索**节 1905年革命与俄国资本主义新发展一 从1905年革命到斯托雷平的资本主义经济改革二 斯托雷平改革与俄国资本主义新发展第二节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变化与民主革命道路的再认识一 列宁对俄国土地问题的研究二 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本质问题的重新理解三 对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的新探索第三节 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再认识一 资本主义民主制:从基本肯定到基本否定二 从资本主义发展论到资本主义危机论第三章 第二国际理论范式的突破与帝国主义批判理论的生成**节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历史生成及其内容分析一 一战之前列宁对垄断资本主义问题的初步认识二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生成历程三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系统表述四 1914—1917年列宁其他相关著作对帝国主义的研究第二节 “综合创新”而非“完全独创”的列宁帝国主义理论一 对霍布森的“消费不足论”与“资本扩张论”的批判利用二 对拉法格关于帝国主义基本特征理论的整体继承三 对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的部分借鉴四 对希法亭的金融资本理论的基本采纳五 对考茨基“超帝国主义论”的完全否定第三节 列宁对以往帝国主义理论模式的突破及其当代影响一 “帝国主义”概念的脉络与列宁的独特贡献二 对列宁帝国主义论的褒贬回应第四节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历史价值一 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生产关系类型的科学揭示二 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与革命学说的开拓与探索结语: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当代意义与缺陷第四章 十月革命后列宁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节 十月革命后列宁资本主义观之概要一 对资本主义的利用发展和否定限制二 一个“否定、肯定、再否定和肯定”的认识过程第二节 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资本主义观的辩证法意义一 前进与退却: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关系的辩证思考二 目的与手段:社会主义实践中资本主义因素的价值定位三 利用与控制: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实践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危险性结语:十月革命后列宁资本主义观的历史地位第五章 世界经济体系与过渡时期理论视野中的帝国主义观**节 布哈林在帝国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一 布哈林是一位经典的帝国主义理论作家二 布哈林是从希法亭到列宁的中间环节三 布哈林与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第二节 帝国主义是世界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一 研究帝国主义问题归根到底要从研究世界经济开始二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三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国际垄断组织的产生第三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世界性与民族化发展和帝国主义的产生一 资本主义生产集中化趋势与垄断资本主义二 垄断资本主义的世界性与民族化发展及其尖锐矛盾第四节 帝国主义历史地位与“超帝国主义论”批判一 帝国主义是全世界范围的资本积聚和集中的再生产过程二 帝国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与“超帝国主义论”批判第五节 帝国主义、有组织的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总危机一 《过渡时期经济学》一书的历史地位与方法论局限二 “有组织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自觉主体”三 国家资本主义托拉斯:资本主义组织化发展的高级形式四“消极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体系崩溃”的历史一逻辑分析第六节 新经济政策时期布哈林对资本主义的*后理解一 关于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问题二 如何认识**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三 关于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总危机的问题结语:一位“不完全了解辩证法”的帝国主义理论家第六章 斯大林的帝国主义与垄断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节 斯大林在资本主义理解史上的地位一 一位原创*少但影响*大的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二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体系与苏联意识形态的历史奠基人第二节 “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与斯大林对帝国主义的基本判断一 从“列宁主义本质”之争到“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模式的确立二 斯大林对帝国主义的矛盾与不平衡特征的论述及其意义.第三节 从资本主义“相对稳定论”到资本主义“总体危机论”一 斯大林对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理解二 斯大林关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理论第四节 晚年斯大林对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后理解一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的历史语境与意义
展开全部

苏俄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资本主义理解史-第三卷 节选

《资本主义理解史(第3卷):苏俄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内容简介:要支撑起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除了经济、制度、科技、教育等力量之外,还需要先进的、强有力的文化力量。凤凰文库的出版宗旨是:忠实记载当代国内外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学术、思想和理论成果,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为推动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丰富的实践总结、珍贵的价值理念、有益的学术参考和创新的思想理论资源。凤凰文库将致力于人类文化的高端和前沿,放眼世界,具有全球胸怀和国际视野。经济全球化的背后是不同文化的冲撞与交融,是不同思想的激荡与扬弃,是不同文明的竞争和共存。从历史进化的角度来看,交融、扬弃、共存是大趋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总是在坚持自我特质的同时,向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吸取异质文化的养分,从而与时俱进,发展壮大。文库将积极采撷当今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苏俄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资本主义理解史-第三卷 相关资料

(2)19世纪80年代自由主义民粹派前期代表所谓的俄国“不具备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条件”主张或者说“资本主义行不通论”。当时,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俄国的真正现实。资本主义发展因此是一个现实的经济与社会道路选择问题。其代表人物是沃龙佐夫与尤沙柯夫(下文专题讨论)。(3)19世纪90年代自由主义民粹派后期所谓的“俄国虽然资本主义已经有了一定发展但没有前途”的主张,也就是“社会主义(非资本主义)方式替代论”。其代表人物就是丹尼尔逊(下文专题讨论)①。在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既苦于发展、更苦于其不发展”的经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问题。问题争论的焦点已经不是俄国资本主义能不能、要不要发展,而是如何发展?是在沙皇统治下的有限改革的过程,还是通过推翻沙皇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来加快资本主义发展,从而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2.俄国民粹派先驱及其早期代表的“跨越资本主义”历史观关于俄国民粹主义的产生,其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1812-1870)和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1845年,普鲁士政府顾问、历史学家奥古斯特·哈克斯特豪森(1796-1866)游历俄国后发表了《俄国内部状况、人民生活特别是农业组织的研究》一书(1847)。在这本书里,他把当时在俄国普遍存在并保存完整的农村公社介绍给全世界并大加赞赏。他说:“俄国的公社组织,对于俄国,尤其是现时,在国家制度方面说,是无限重要的。西欧的所有国家现在都患有一种病,想把这病治好,至今仍是一个不能解决的任务——这种病就是赤贫状况和无产阶级化。俄国就不知道有这种灾难;因为公社的组织使它免于灾难。” 后记 本书系六卷本《资本主义理解史》第三卷,也是财政部、教育部"985工程”二期国家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列宁的社会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05JJD710128),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理论研究的哲学方法论嬗变》(06JJD71.0005)的最终成果之一。该卷由刘怀玉、刘维春、陈培永三人合著,自始至终是在张异宾、姚顺良等老师悉心指导下进行的。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章由刘怀玉和刘维春合写;第四、第九章由刘维春执笔,刘怀玉作了重要补充与修改;第七、八两章由陈培永执笔;导言及第五、第六章由刘怀玉执笔。本书初期的提纲设计和后期的统稿工作由刘怀玉完成,陈培永协助参与了统稿、校对工作。在此期间,姜迎春教授参与了本书第四章第二节的初稿写作,韩毅同学帮助查找了第九章相关参考资料,陈硕同学参与了校对,在此深表感谢。吾辈深知,修史为大,任重道远,然怅恨时间仓促,更愧学疏机浅,故虽“高山仰止”,亦只能“心向往之”。书中“以管窥天”、“以蠡测海”、“隔靴搔痒”、“浅尝辄止”、“挂一漏万”之处,更是“比比皆是”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