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811178371
- 条形码:9787811178371 ; 978-7-81117-837-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食品微生物学 本书特色
《食品微生物学》第2版在保持第1版结构特色的基础上,对原有内容进行了更新、调整和完善。增加了反映食品微生物学历史成就及发展前景的新内容,使学生知道食品微生物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知道当今食品微生物学研究的方向,进而促进开拓与创新。同时,本书还新增食物中毒与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内容,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系统、明确。
食品微生物学 内容简介
简介
《食品微生物学》第2版在保持第1版结构特色的基础上,对原有内容进行了更新、调整和完善。增加了反映食品微生物学历史成就及发展前景的新内容,使学生知道食品微生物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知道当今食品微生物学研究的方向,进而促进开拓与创新。同时,本书还新增食物中毒与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内容,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系统、明确。
食品微生物学 目录
第1章 绪论1.1 微生物的概念及其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1.1.1 微生物的概念1.1.2 微生物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1.2 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1.2.1 代谢活力强1.2.2 繁殖快1.2.3 种类多、分布广1.2.4 适应性强、易变异1.3 微生物学及其主要分支学科1.4 微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1.4.1 微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1.4.2 我国微生物学的发展1.4.3 食品微生物学的发展1.5 食品微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与任务1.5.1 食品微生物学研究的内容1.5.2 食品微生物学的任务思考题第2章 微生物主要类群及其形态与结构2.1 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概念及其主要区别2.2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功能2.2.1 细菌2.2.2 放线菌2.3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功能2.3.1 酵母菌2.3.2 霉菌2.3.3 大型真菌2.4 非细胞生物——病毒2.4.1 病毒的形态结构及主要类群2.4.2 噬菌体2.5 微生物的分类2.5.1 微生物的分类2.5.2 微生物分类的依据2.5.3 细菌分类系统简介思考题第3章 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3.1 微生物的营养3.1.1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和营养要素3.1.2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3.1.3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3.1.4 培养基(medium)3.2 微生物的代谢3.2.1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3.2.2 微生物的分解代谢3.2.3 微生物发酵的代谢途径3.2.4 微生物独特的合成代谢一肽聚糖的生物合成思考题第4章 微生物的生长4.1 微生物生长的概念4.2 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4.2.1 测生长量4.2.2 计数法4.3 微生物的群体生长规律4.3.1 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4.3.2 微生物的连续培养4.3.3 同步生长4.4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4.4.1 温度4.4.2 干燥4.4.3 渗透压4.4.4 辐射4.4.5 pH值4.4.6 氧气4.4.7 超声波4.4.8 氧化剂4.4.9 重金属盐类4.4.10 有机化合物思考题第5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5.1 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5.1.1 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5.1.2 DNA的结构与复制5.1.3 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5.2 微生物的基因突变5.2.1 突变的类型5.2.2 基因突变的特点5.2.3 基因突变的机制5.3 微生物的基因重组5.3.1 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5.3.2 噬菌体的基因重组5.3.3 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5.4 微生物的菌种选育5.4.1 自然界工业菌种筛选程序5.4.2 微生物的诱变育种5.4.3 微生物的杂交育种5.4.4 原生质体育种5.4.5 基因工程技术用于工业菌种改良5.5 微生物菌种保藏及复壮5.5.1 微生物菌种保藏5.5.2 菌种的退化与复壮思考题第6章 微生物的生态6.1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6.1.1 土壤中的微生物6.1.2 水体中的微生物6.1.3 空气中的微生物6.1.4 食品环境中的微生物6.1.5 生物体内外的正常菌群6.1.6 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6.2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6.2.1 互生6.2.2 共生6.2.3 寄生6.2.4 拮抗6.2.5 捕食6.3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6.3.1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6.3.2 微生物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6.3.3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思考题第7章 食品制造中的主要微生物及其应用7.1 食品制造中的主要细菌及其应用7.1.1 食醋7.1.2 发酵乳制品7.1.3 谷氨酸发酵7.1.4 黄原胶7.2 食品制造中的酵母及其应用7.2.1 面包7.2.2 酿酒7.2.3 酵母细胞的综合利用7.3 食品制造中的霉菌及其应用7.3.1 生产用霉菌菌种7.3.2 酱类7.3.3 酱油7.3.4 柠檬酸7.3.5 苹果酸7.4 食品制造中的主要微生物酶制剂及其应用7.4.1 产酶微生物7.4.2 微生物酶制剂的发酵生产7.4.3 酶制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思考题第8章 食品的微生物污染8.1 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来源及其途径8.1.1 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来源8.1.2 微生物污染食品的途径8.1.3 食品中微生物的消长8.2 食品的细菌污染8.2.1 细菌污染的特点8.2.2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细菌科属8.2.3 食品中细菌总数及其食品卫生学意义8.2.4 大肠菌群及其食品卫生学意义8.3 食品的酵母污染8.4 食品的霉菌污染8.4.1 霉菌污染的特点8.4.2 霉菌产毒的特点8.4.3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及产毒的霉菌8.4.4 主要的霉菌毒素8.4.5 霉菌及其毒素的食品卫生学意义思考题第9章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9.1 食品的腐败与变质9.1.1 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的基本条件9.1.2 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9.1.3 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9.1.4 腐败变质食品的卫生学意义及处理原则9.1.5 各类食品的腐败变质9.2 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9.2.1 食品的防腐保藏方法9.2.2 食品综合防腐保质理论与技术9.2.3 加强食品企业的卫生管理思考题第10章 食物中毒与食源性病原微生物10.1 食物中毒概述10.1.1 食物中毒的概念10.1.2 食物中毒的特点10.1.3 食物中毒的类型10.2 导致食物中毒的病原性微生物10.2.1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10.2.2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10.2.3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食物中毒10.2.4 变形杆菌食物中毒10.2.5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10.2.6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10.2.7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食物中毒10.2.8 空肠弯曲菌食物中毒10.2.9 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10.2.10 其他细菌性食物中毒10.2.11 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的常规检验方法10.2.12 真菌性食物中毒10.3 引起消化道传染病的食源性病原微生物10.3.1 痢疾志贺氏菌10.3.2 伤寒与副伤寒沙门氏菌10.3.3 霍乱和副霍乱弧菌10.3.4 炭疽杆菌10.3.5 布鲁氏杆菌10.3.6 结核分枝杆菌10.3.7 脊髓灰质炎病毒10.3.8 甲肝病毒思考题附:本章微生物菌种名称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食品微生物学 节选
《食品微生物学(第2版)》内容简介:食品微生物学是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以及微生物与食品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有益微生物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有害微生物在食品加工、贮藏等过程的预防和消除等。随着微生物学及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食品微生物学也从中获得了许多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并应用这些新知识和新技术来生产更多富有营养和安全的食品,如生物工程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食品贮藏、加工以及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并已取得了许多成果。《食品微生物学》第2版在保持第1版结构特色的基础上,对原有内容进行了更新、调整和完善。增加了反映食品微生物学历史成就及发展前景的新内容,使学生知道食品微生物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知道当今食品微生物学研究的方向,进而促进开拓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