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分布计算应用模型

作者:陈明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366
中 图 价:¥37.4(5.5折) 定价  ¥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分布计算应用模型 版权信息

分布计算应用模型 本书特色

《分布计算应用模型》是这一研究成果的展现。 分布计算的目标是把多台联网的计算机统一起来,让它们共享信息或其他资源,主要包括多媒体系统、客户/服务器系统、并行计算、WEB编程、移动Agent等。近年来,作者从事了分布计算应用工作,尤其对在异构环境下的任务调度模型、高校知识网格及其关键服务模型、WAP应用模型、基于构件的企业信息系统模型、对等网络资源管理模型、基于经济智能主体的网格资源管理模型等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分布计算应用模型 内容简介

《分布计算应用模型》主要探讨了运行于独立计算机系统上,通过彼此协作,执行网络服务、网络应用等模式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分布计算概述、基于异构环境的任务调度模型、高校知识网格及其关键服务模型、WAP应用模型、基于构件的企业信息系统模型、对等网络资源管理模型、基于经济智能主体的网格资源管理模型等。《分布计算应用模型》文字精练、重点突出,可供分布式并行计算、网络计算、WAP计算等领域的科技技术人员参考。

分布计算应用模型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分布计算系统的发展
1.2 分布计算系统的概念
1.3 同构型与异构型分布计算系统
1.4 分布计算系统的优点
1.5 分布计算系统存在的问题
1.6 分布计算系统的透明性
1.6.1 透明性的概念
1.6.2 影响透明性的主要因素
1.7 计算模式
1.7.1 单机计算
1.7.2 分布式计算
1.7.3 并行计算
1.8 分布式计算的优点
参考文献

第2章 基于异构环境的任务调度模型
2.1 一种QoSMin-Min异构分布式系统任务调度策略
2.1.1 相关工作
2.1.2 QoSMin-Min调度策略
2.2 基于QoS的混合Min-Min任务调度策略
2.2.1 相关工作
2.2.2 调度策略
2.2.3 实施
2.3 异构环境下的混合遗传调度策略
2.3.1 遗传算法概述
2.3.2 相关工作
2.3.3 混合遗传调度算法
2.3.4 实施
2.4 异构环境下子任务可分解的调度策略
2.4.1 相关工作
2.4.2 子任务可以分解的调度策略
2.4.3 实施
2.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高校知识网格及其关键服务模型
3.1 研究背景
3.1.1 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3.1.2 知识网格研究现状
3.2 语义网格和知识网格研究
3.2.1 语义WEB概述
3.2.2 网格与P2P系统
3.2.3 语义网格
3.2.4 知识网格
3.3 高校知识结构分析和知识表示
3.3.1 高校知识结构分析
3.3.2 高校知识结构的知识表示
3.4 高校知识网格体系结构
3.4.1 知识网格形式化表示
3.4.2 高校知识网格定义
3.4.3 高校知识网格构建方法
3.4.4 基于服务的高校知识网格体系结构
3.4.5 高校知识网格的团队知识应用场景
3.5 团队知识共享模型
3.5.1 团队知识共享模型定义
3.5.2 团队知识模型中知识表示
3.5.3 知识共享模型上的操作
3.5.4 知识订阅和通知模型
3.5.5 实现算法
3.5.6 算法分析
3.5.7 实验分析
3.6 知识推荐服务模型
3.6.1 用户偏好分析
3.6.2 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3.6.3 系统实现和试验分析
3.7 个人知识共享模型
3.7.1 个人知识节点表示模型
3.7.2 个人知识查询
3.7.3 个人知识模型更新
3.7.4 实验分析
参考文献

第4章 WAP应用模型
4.1 研究背景
4.1.1 WAP规范研究现状
4.1.2 WAP应用研究现状
4.2 WAP模型及相关技术研究
4.2.1 WAP模型
4.2.2 WAP应用安全模式
4.2.3 个性化推荐
4.2.4 移动搜索
4.3 基于wAP的移动内容服务模型
4.3.1 移动内容服务模型
4.3.2 关键技术及实现策略
4.3.3 模型实现及评价
4.4 移动内容服务系统安全模式
4.4.1 安全要求
4.4.2 安全模式
4.4.3 模式评价
4.5 移动内容服务个性化推荐模型
4.5.1 问题的提出
4.5.2 个性化推荐模型
4.5.3 性能评价
4.6 基于WAP的移动搜索模型
4.6.1 移动搜索模型
4.6.2 模型实现与评价
参考文献

第5章 基于构件的企业信息系统模型
5.1 研究背景
5.1.1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现状
5.1.2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研究现状
5.2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基础理论
5.2.1 领域工程概述
5.2.2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概述
5.2.3 基于构件的企业信息系统领域开发流程
5.3 企业信息系统领域关键技术研究
5.3.1 访问控制技术介绍
5.3.2 基于角色的三维空间访问控制模型研究
5.3.3 工作流技术介绍
5.3.4 基于子任务和动作的工作流管理系统模型研究
5.3.5 报表技术研究
5.3.6 基于角色的客户协同定制化报表系统模型研究
5.4 构件化的企业信息系统领域通用框架模型研究
5.4.1 企业参考模型体系结构
5.4.2 企业信息系统基本组成
5.4.3 GFEIS模型体系结构
5.4.4 GFEIS模型的构件模型
5.4.5 GFEIS模型的构件约束
5.4.6 GFEIS模型装配算法
5.4.7 基于.NetRemoting技术的分布式构件库模型
5.4.8 GFEIS模型应用实例
5.5 基于QoS和离散微粒群算法的wEB服务组合研究
5.5.1 WEB服务概述
5.5.2 微粒群算法原理
5.5.3 基于QoS和离散微粒群算法的WEB服务组合研究
5.5.4 仿真实验
参考文献

第6章 对等网络资源管理模型
6.1 对等网络及相关技术
6.1.1 对等网络概述
6.1.2 对等网络拓扑模型
6.1.3 对等网络应用
6.2 结构化对等网络资源发现机制
6.2.1 相关工作
6.2.2 CRF路由算法
6.2.3 节点的自治
6.2.4 性能分析
6.2.5 实验仿真
6.3 基于语义的对等网络资源发现机制
6.3.1 相关工作
6.3.2 文献的语义表示
6.3.3 基于语义的搜索模型
6.3.4 性能分析
6.3.5 实验仿真
6.4 基于语义的对等网络资源发现机制
6.4.1 相关工作
6.4.2 信任度模型
6.4.3 复杂度分析
6.4.4 实验仿真
参考文献

第7章 基于经济智能主体的网格资源管理模型
7.1 网格理论概述
7.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7.1.2 网格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7.1.3 网格体系结构
7.1.4 网格研究现状
7.2 网格理论相关研究
7.2.1 网格环境下的资源管理的相关研究
7.2.2 网格资源管理中使用经济学方法的研究
7.2.3 网格资源管理中使用智能主体技术的研究
7.3 基于经济智能主体的网格资源发现模型
7.3.1 问题描述
7.3.2 基于经济智能主体的资源发现模型
7.3.3 讨论
7.3.4 相关工作
7.4 网格资源分配策略中的博弈
7.4.1 定义
7.4.2 问题描述
7.4.3 网格资源的博弈模型
7.4.4 网格中博弈的定义
7.4.5 网格合作博弈中的纳什均衡
7.4.6 算法设计
7.4.7 仿真结果分析
7.4.8 仿真结果
7.4.9 结论
7.5 基于经济智能主体的网格资源调度与配置的框架设计
7.5.1 信号博弈理论
7.5.2 基于经济智能主体的网格资源调度的框架设计
7.5.3 模型分析
7.5.4 模型解的证明
7.5.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全部

分布计算应用模型 节选

(3)开发阶段是根据在设计阶段形成的本体元语模型,并结合实际的业务领域内容和需求,使用具体的具有使用和开发效率的本体语言来进行本体的表示。这个阶段一般由知识工程师使用特定的本体语言开发工具来完成。在这个阶段完成后,形成可供系统实际使用的本体。 (4)部署阶段是在知识系统开发和使用过程中,使得系统开发人员以及系统用户能够熟悉在开发阶段所创建的本体含义、作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在这个阶段,设计出来的本体才实际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5)评估阶段可以发生在上述的任何一个阶段,例如,在设计阶段中可以评估设计出来的本体元语模型是否满足分析阶段中所提出的需求模型,在部署阶段评估知识本体的可用性等。但是,*后还需要综合评估创建本体结构的合理性,本体之间的关系是否满足系统要求以及是否存在矛盾,创建的本体粒度是否合理,是否支持未来业务的扩充等方面的内容,是否能够合并一些轻量级本体等方面的内容。 相同的步骤在不同类型的本体上对应不同的内容范围,例如,领域本体的分析阶段,是根据顶级本体内容、关系和具体领域的业务内容、规则,来分析领域建立领域本体的有关知识模型,而应用本体的分析阶段是根据领域本体和具体的应用内容、业务要求,来分析应用本体的有关知识模型。 在图3-10中本体构造过程的时间长短用代表不同类型本体构造过程的圆周长度来表示,可以知道顶级本体创建的时间*长,而应用本体创建的时间*短。这是因为每种类型本体所表示的概念范围是不一样的。顶级本体表示的是一般的*普通的概念,它的作用范围*大,它也是*为抽象的,它经常依赖于不同领域本体之间的共性来创建和更新。因此它的构造过程是*长的。同理可以知道领域本体的构造时间比应用本体的构造时间要长。 每种类型本体的构造过程之间通过链条来进行连接和驱动。链条表示不同类型本体之间的信息传递。通过链条连接形象地表明每种类型本体构造的周期频率,顶级本体的更新频率*慢,领域本体次之,应用本体*快。可以把三个构造过程圆环分别看成驱动轮,这样在此模型中就存在三种本体构造方法。它们依次是顶级本体驱动法、领域本体驱动法和应用本体驱动法。顶级本体驱动法是指以顶级本体构造过程作为驱动,首先建立顶级领域本体,在建立顶级本体过程中通过向领域本体传递相关信息来启动领域本体的构造过程,领域本体构造过程在启动后开始应用本体的构造,将已创建的领域本体信息反馈到顶级本体的构造过程中。应用本体驱动法与顶级本体驱动正好相反。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