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及其防治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及其防治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7-01
开本: 32开 页数: 176
本类榜单:农业/林业销量榜
中 图 价:¥5.9(5.9折) 定价  ¥1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及其防治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8257716
  • 条形码:9787508257716 ; 978-7-5082-5771-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及其防治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专家编写。内容分别讲述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的发生与危害,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特点以及防治策略和防治方法。该书研究深入、讲解透彻,实用性强,适合专业技术人员参考阅读,同时也适合广大玉米种植户使用。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及其防治 目录

**篇 玉米大斑病
 **章 大斑病的发生与危害
 一、大斑病的发病过程与症状
   (一)病害的发生和侵染过程
   (二)病害症状类型
  二、大斑病的分布
   (一)大斑病分布的特点
   (二)大斑病在我国的分布
   (三)大斑病的世界分布
 三、病害的生产损失
   (一)病害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二)病害对籽粒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第二章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一、病菌的一般特征
   (一)病菌的形态学特征
   (二)病菌的培养特征
   (三)病菌的交配型
  二、病菌的致病性
   (一)病菌的生理小种
   (二)生理小种与特异性毒素
   (三)病菌生理小种的历史演变
 三、病菌的遗传变异与致病基因
   (一)病菌的表型变异和遗传变异
   (二)病菌变异的因素
   (三)病菌的遗传多样性
   (四)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研究
 第三章 大斑病的流行特点
 一、病害的传播与侵染循环
   (一)初侵染
   (二)病害传播
   (三)侵入与发病
   (四)再侵染
  二、病害的流行
   (一)病原因素
   (二)寄主因素
   (三)环境因素
   (四)栽培因素
 第四章 大斑病防治策略和应用
 一、大斑病的防治原则
   (一)根据玉米生产特点确定防治方法
   (二)根据病害发生特点确定防治方法
   (三)根据品种特点确定防治方法
  二、品种抗病性的利用
   (一)玉米抗大斑病基因
   (二)大斑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
   (三)大斑病抗性相关的其他基因研究
   (四)大斑病抗性相关机制
   (五)环境对抗大斑病基因表达的影响
 三、我国玉米对大斑病的抗性
   (一)玉米选育品种对大斑病的抗性
   (二)玉米种质资源对大斑病的抗性
   (三)玉米主要自交系对大斑病的抗性
   (四)玉米抗大斑病鉴定技术
   (五)抗大斑病基因型研究
   (六)必须应用抗大斑病品种的地区
  四、农业措施的防病作用
   (一)利用调节种植方式减轻病害
   (二)利用栽培技术提高抗性
   (三)利用田间作物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减轻病害
 五、大斑病的药剂防治
   (一)控制大斑病药剂种类
   (二)制种田的大斑病控制技术
  六、大斑病的综合防治
   (一)品种抗性合理利用:综合防治的基础
   (二)栽培措施:提高植株抗性的手段
   (三)杀菌剂:大斑病突发时的控制措施
   (四)大斑病的田间防治
 七、大斑病的其他防治技术研究
   (一)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二)诱导抗性利用的可能
   (三)外源基因利用的可能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篇 玉米小斑病
 **章 小斑病的发生与危害
 一、小斑病的发病过程与症状
   (一)病害的发生与侵染过程
   (二)病害症状类型
  二、小斑病的分布
   (一)小斑病分布的特点
   (二)大斑病在我国的分布
   (三)小斑病的世界分布
 三、病害的生产损失
   (一)病害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二)病害对籽粒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第二章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一、病菌的一般特征
   (一)病菌的形态学特征
   (二)病菌的培养特征
   (三)病菌的其他特征
  二、病菌的致病性
   (一)病菌的生理小种
   (二)生理小种与特异性毒素
   (三)病菌生理小种的历史演变
   (四)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布
 三、病菌的变异和致病基因
   (一)病菌的遗传变异
   (二)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研究
 第三章 小斑病的流行特点
  一、病害的传播与侵染循环
 二、病害的流行
   (一)寄主因素
   (二)病原因素
   (三)环境因素
   (四)栽培因素
 第四章 小斑病防治策略和应用
 一、小斑病的防治原则
  二、品种的抗病性利用
   (一)玉米抗小斑病基因
   (二)小斑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
 三、我国玉米对小斑病的抗性
   (一)玉米选育品种对小斑病的抗性
   (二)玉米种质资源对小斑病的抗性
   (三)玉米主要自交系对小斑病的抗性
   (四)玉米抗小斑病鉴定技术
   (五)必须应用抗小斑病品种的地区
 四、农业措施的防病作用
   (一)利用调节种植方式减轻病害
   (二)利用栽培技术提高抗性
   (三)利用田间作物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减轻病害
  五、药剂防治
   (一)控制小斑病药剂种类
   (二)制种田小斑病控制技术
 六、小斑病的综合防治
   (一)品种抗性合理利用:综合防治的基础
   (二)栽培措施:提高植株抗性的手段
   (三)杀菌剂:小斑病突发时的控制措施
   (四)小斑病的田间防治
  七、小斑病的其他防治技术研究
   (一)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二)诱导抗性利用的可能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