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2版-供医药院校研究生及七.八年制学生使用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2版-供医药院校研究生及七.八年制学生使用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7-01
开本: 16开 页数: 370 页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7.0(7.7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2版-供医药院校研究生及七.八年制学生使用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248015
  • 条形码:9787030248015 ; 978-7-03-024801-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2版-供医药院校研究生及七.八年制学生使用 本书特色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2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2版-供医药院校研究生及七.八年制学生使用 目录

第1篇 基础篇第1章 绪论:从基因、基因组学到基因组医学第1节 回顾20世纪生物化学第2节 20世纪以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第3节 从基因组学到基因组医学第2章 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其分离纯化第1节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与分子结构第2节 蛋白质折叠和结构预测第3节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第4节 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第3章 核酸、基因和基因组第1节 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第2节 RNA空间结构与功能第3节 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第4节 基因第5节 基因组第4章 酶与酶分子工程第1节 酶第2节 酶分子工程第5章 基因组学及基因克隆的常用策略第1节 基因组学常用策略第2节 基因克隆常用策略第6章 蛋白质组学第1节 蛋白质组学定义第2节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技术第3节 蛋白质组学的应用第4节 蛋白质组研究的现状和前景第7章 糖蛋白、蛋白聚糖和细胞外基质成分第1节 糖蛋白第2节 蛋白聚糖第3节 细胞外基质成分第8章 糖组学第1节 聚糖:医学糖组学的主题第2节 糖基转移酶第3节 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的研究进展第4节 肿瘤细胞O-GalNAc聚糖的生物合成途径第5节 糖基化与病毒第6节 寡糖链结构功能及研究方法第9章 代谢组学第1节 代谢组和代谢组学第2节 代谢组学的分析流程第3节 代谢组学的应用第10章 细胞信号转导第1节 细胞通讯的分子基础第2节 主要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及其作用机制第3节 细胞信号转导过程的基本规律第4节 细胞信号终导研究在医学中的意义第11章 基因表达调控第1节 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第2节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第12章 基质金属蛋白酶第1节 MMPs与细胞的迁移第2节 MMPs与生物活性分子的调节 第3节 MMPs与损伤的修复第4节 MMPs与骨的发展第5节 细胞外基质依赖的细胞噌殖和凋亡第6节 MMPs与组织形态发生第7节 MMPs在植入中的作用第8节 MMPs与乳腺的形成第9节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结构、功能与调节 第13章 基因的功能研究第1节 基因功能的含义第2节 基因功能研究的方法第2篇 临床篇第14章 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第1节 基因诊断第2节 基因治疗第15章 肝纤维化的生化机制第1节 肝纤维化的病因第2节 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第3节 临床表现和诊断第4节 肝纤维化的治疗第16章 肿瘤转移的分子生物学第1节 癌基因、抑癌基因与肿瘤转移第2节 肿瘤细胞的播散与相关因子第3节 肿瘤细胞的运动和侵袭第4节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织抑制物(TIMPs)与肿瘤侵袭转移第5节 肿瘤细胞在循环系统内的存活第6节 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第7节 肿瘤转移后休眠一血管生成第17章 糖蛋白、蛋白聚糖与疾病第1节 糖蛋白与疾病第2节 蛋白聚糖与疾病第3节 胶原蛋白与疾病第18章 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第1节 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和特征第2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第3节 心肌肥厚的分子机制第4节 心律失常的分子机制第19章 血液生物化学第1节 血浆蛋白质第2节 红细胞代谢第3节 血红蛋白第20章 肝胆生化和肝性脑病第1节 肝在代谢中的作用第2节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与排泄功能第3节 胆色素的正常及异常代谢第4节 肝性脑病第21章 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第1节 细胞周期第2节 细胞凋亡笫3节 细胞凋亡的检测第3篇 专题篇第22章 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第1节 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第2节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原理与应用第3节 基因转移和基因敲除技术第4节 RNA干扰技术第5节 microRNAs第6节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第23章 生物芯片技术第1节 DNA芯片技术特性概述第2节 DNA芯片的设计与制备第3节 DNA芯片应用的基本操作第4节 DNA芯片技术的应用与展望第5节 蛋白质芯片及其他生物芯片技术第24章 肿瘤发生和转移的酶学研究第25章 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的分子生物学第1节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或异常所致出血性疾病的分子生物学第2节 血小板功能缺陷所致出血性疾病的分子生物学第3节 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分子异常所致出血性疾病的分子生物学第26章 放射损伤的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第1节 电离辐射的种类及生物学效应第2节 放射损伤的原发作用第3节 放射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第4节 放射损伤的生物化学机制第5节 辐射生物化学损伤与放射病的药物防护、诊断及治疗的关系第27章 天然毒素分子第1节 天然毒素分子概论第2节 天然毒素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第3节 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第4节 天然毒素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第5节 天然毒素的检测方法第6节 天然毒素应用研究进展第7节 天然毒素分子生物学进展第28章 脑胶质瘤的侵袭特点及其与临床治疗相关研究进展第1节 脑胶质瘤的侵袭特点第2节 脑胶质瘤的治疗策略第29章 多糖免疫调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第30章 糖组学研究进展第1节 糖抗原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第2节 糖基化在健康与疾病状态下的细胞机制第3节 脊椎动物唾液酸识别蛋白糖基间相互作用的重大研究概况第4节 真核生物中蛋白质的O-GlcNAe修饰第5节 O位N-乙酰葡萄糖胺与阿尔茨海默病第6节 乙酰肝素酶特异性抑制研究进展第7节 HIV多糖在艾滋病治疗中的应用第8节 罕见糖的生物合成第9节 寡糖的自动合成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第10节 糖链结构在神经系统中的功能作用笫11节 糖基化异常与表观遗传性疾病第12节 N一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家族第13节 蛋白质的糖基化作用分类及相关数据库附录:糖化学和糖生物学的进展本书主要参考书目彩图
展开全部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2版-供医药院校研究生及七.八年制学生使用 节选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2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书共30章,分属基础、临床和专题3篇,主要包括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基因克隆、表达调控及与疾病的关系,信号转导与疾病,肿瘤转移与肝纤维化的生化机制等内容。《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2版)》内容新颖,对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糖组学与代谢组学基础知识均有介绍,而与临床医学相关的肝胆生化和血液生化等亦有涉及,实用性强。《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2版)》主要面向生物医药研究生和医学七、八年制学生,也可用作医学院校教师和临床医师进修班的教材或参考书。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2版-供医药院校研究生及七.八年制学生使用 相关资料

插图:临床疾病的诊断方法大致有四种:临床诊断、血清免疫学诊断、生化学诊断和基因诊断。前面三种方法是以疾病表型改变为依据的,而很多表型的改变不是特异的,出现的时间往往较晚。因此,有时它不能为疾病做出早期、明确的诊断。基因是携带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功能单位,是位于染色体上的一段特定序列。作为生命的物质基础——基因的改变,会导致各种表型的改变,进而引起疾病的发生。因此,理想的诊断方法是对患者基因或DNA本身直接进行分析,因为这种分析摆脱了上述各种限制。机体各种组织的细胞均有全套基因组DNA,都可以作为分析的材料,而不必考虑表达问题。例如,淋巴细胞、皮肤细胞、绒毛细胞均可用来分析8珠蛋白基因而不一定要采用骨髓细胞;又如苯酮尿症时缺乏的苯丙氨酸羟化酶只在肝中产生,但任何组织、细胞的DNA均可用作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的检查。自20世纪中期起,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飞速发展,Watson等(1953年)发现DNA双螺旋结构,20世纪60年代遗传密码被破译;20世纪70年代建立DNA重组和测序技术以及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研究的突破;20世纪80年代对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的研究和逆转录病毒载体的开发,为基因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方法。基因诊断的历史较短,最早进行基因诊断的是.Botstein,他在1980年首先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用于基因诊断分析,从此揭开了基因诊断的序幕。近年来,随着PCR方法、分子杂交及一系列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诊断已经涉及人类的绝大多数。疾病。人类的疾病除外伤外,几乎都与基因相关,因此,基因诊断的对象已经由原来局限的遗传病扩大到感染性疾病、肿瘤、心血管疾病、退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等领域。基因诊断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技术方法,直接检测患者体内基因结构及其表达水平是否正常,从而对疾病做出诊断或辅助诊断。基因诊断可以在DNA水平和mRNA的基因转录水平上检测出疾病基因的存在和缺陷。与传统诊断方法相比,基因诊断有如下特点:①病因诊断:直接瞄准病理基因,不仅对有表型出现的疾病可做出明确诊断,还能发现潜在的致病因素,如确定有遗传家族史的人或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等。②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分子杂交技术选用特定基因序列作为探针,特异性高。PCR技术具有放大效应,灵敏度高。③目的基因是否处于活化状态均可。④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