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鉴(全四册)(精装)
-
>
明通鉴(全三册)(精装)
-
>
跨太平洋的华人改良与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签名钤印特装本)
-
>
欧洲至暗时刻(1878-1923):一战为何爆发及战后如何重建
-
>
(精装)奥托·冯· 俾斯麦与德意志帝国建立
-
>
华文全球史:中国文脉
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版权信息
- ISBN:9787802099845
- 条形码:9787802099845 ; 978-7-80209-984-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对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实地调查和案例研究,揭示了民族传统文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持续利用方面的特别价值。这些案例研究包括:藏族宗教信仰对珍稀物种保护的贡献,哈尼族神山神林对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瑶族民俗文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等。同时,本书在大量实地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民族传统文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意义,提出了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与措施。
本书可供生物学、生态学、林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法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并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目录
**节 民族传统文化与传统知识的概念
第二节 民族传统文化的现状与发展
第三节 民族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第二章 宗教文化与生物多样性
**节 滇西北藏族宗教信仰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的研究
第二节 陇南宕昌藏族的宗教信仰和植物多样性调查报告
第三节 云南哈尼族传统宗教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四节 兰坪普米族传统信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五节 滇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当地植物资源的保护
第六节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佛寺文化与植物多样性保护
第七节 四川凉山彝族传统宗教文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第三章 民族文化习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节 藏族传统文化与农事及日常活动
第二节 哈尼族民间文学
第三节 基诺族传统文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第四节 桂林东北盘瑶民俗文化与生态环境调查与研究
第五节 土家族民俗文化与资源利用的调查
第六节 傣族民俗文化与生物多样性
第七节 从人类生态学的视角看哈尼族的采集与狩猎
第八节 独龙族民俗文化——文面
第四章 习惯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节 少数民族习惯法在森林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第二节 哈尼族习惯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三节 独龙族村规民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四节 苗族文化习俗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作用
第五节 哈尼族传统知识问卷分析报告(2006年)
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节选
**章 民族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概述
**节 民族传统文化与传统知识的概念
一、民族传统文化概念
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传统文化是起源于过去、融合现在与未来的动态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存在,广泛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民族传统文化则是指各少数民族长期创造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产实践、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的综合体。同时,民族传统文化与其所处的特定的自然环境紧密相连,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存在许多共性。例如,生活在蒙古草原上的蒙古族形成了游牧文化,生活在三江平原地区的赫哲族、鄂伦春族等形成了渔猎文化,生活在山地地区的少数民族则形成了狩猎、采集文化等,这是人类与自然环境文化适应的结果。而不同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性也十分明显,如生活于同一地域的拉祜族形成了以刀耕火种为主的农耕文化,傣族则形成了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耕文化。
……
-
名师讲义·蒙文通:中国古代民族史讲义
¥7.9¥24 -
国民性十论
¥22.8¥40 -
满族史论稿
¥31.3¥68 -
西域历史研究(八至十世纪)
¥62.6¥76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通论
¥25¥49 -
跨越时空-西藏影像往事
¥72.2¥168
新闻四部曲评委笔记: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四部曲
¥40.4¥68.0薄荷之夏第2季(1)附赠童夕&南一高甜海报
¥9.8¥25.0社区的实践:超级村庄的发展历程
¥39.3¥59.0时间文献
¥121.0¥168.0壮医解毒七疗术
¥50.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