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关注中图网
官方微博
本类五星书更多>
-
>
论中国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国如何秘密统治日本
-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
>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四卷
-
>
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战争与国家形成:春秋战国与近代早期欧洲之比较 版权信息
- ISBN:9787208084322
- 条形码:9787208084322 ; 978-7-208-08432-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战争与国家形成:春秋战国与近代早期欧洲之比较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比较东西方两个相似历史时段,即秦国统一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和拿破仑征服欧洲失败前的时期,提出了一个关于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分别利用古代中国和近代早期欧洲的历史检验了动态理论,集中关注了该理论对国家形成的意义,强调了国际关系学与比较政治学的不可分割,并从动态理论的角度对世界政治转型进行了思考。
战争与国家形成:春秋战国与近代早期欧洲之比较 目录
译者序
中文版前言
致谢
**章 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
案例
研究方法
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的基本架构
国际政治的动力学
国家形成的动力学
自强型改革对自弱型权宜措施
“替代性”解释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际政治动力学
制衡逻辑的早期胜利(公元前656-前284年)
秦国的崛起及统一(公元前356-前221年)
超越均势
克服扩张成本的上升
发动*后的统一战争
为什么秦国能制定更明智的策略
小结
第三章 反思近代早期欧洲的国际政治动力学
两弱的平衡:自弱的法国与自弱的哈布斯堡帝
国(1495--1659年)
强弱的竞争:自弱的法国与自强的英国(1661—1715年)
霸业在望:大革命及拿破仑时期自强的法
国
初始状况与客观环境
近代早期欧洲的自强型改革诸模式
比较战争的强度
哪个体系更霍布斯化和马基雅弗利化
“替代性”解释
小结
第四章 国家形成和转型的动力学
国家形成的制衡逻辑
自强型改革、国家形成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制
型政府
自弱型权宜措施、国家畸形化和近代早期欧洲
的宪政政府
初始状况与客观环境
国家形成与国家力量的差异
秦朝的崩溃和汉朝国家一社会关系的转型
第五章 结论与意义
国际政治和国家形成动力学的再结合
后拿破仑时代世界政治的转型
……
附录
参考文献
中文版前言
致谢
**章 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
案例
研究方法
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的基本架构
国际政治的动力学
国家形成的动力学
自强型改革对自弱型权宜措施
“替代性”解释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际政治动力学
制衡逻辑的早期胜利(公元前656-前284年)
秦国的崛起及统一(公元前356-前221年)
超越均势
克服扩张成本的上升
发动*后的统一战争
为什么秦国能制定更明智的策略
小结
第三章 反思近代早期欧洲的国际政治动力学
两弱的平衡:自弱的法国与自弱的哈布斯堡帝
国(1495--1659年)
强弱的竞争:自弱的法国与自强的英国(1661—1715年)
霸业在望:大革命及拿破仑时期自强的法
国
初始状况与客观环境
近代早期欧洲的自强型改革诸模式
比较战争的强度
哪个体系更霍布斯化和马基雅弗利化
“替代性”解释
小结
第四章 国家形成和转型的动力学
国家形成的制衡逻辑
自强型改革、国家形成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制
型政府
自弱型权宜措施、国家畸形化和近代早期欧洲
的宪政政府
初始状况与客观环境
国家形成与国家力量的差异
秦朝的崩溃和汉朝国家一社会关系的转型
第五章 结论与意义
国际政治和国家形成动力学的再结合
后拿破仑时代世界政治的转型
……
附录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战争与国家形成:春秋战国与近代早期欧洲之比较 作者简介
许田波,现为美国圣母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她2000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获博士学位,并曾先后获得哈佛大学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与合作中心、圣母大学海伦·凯洛格国际研究所、哈里·弗兰克·古根海姆基金会和世界政治研究所的研究资助。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
北魏政治史(一)
¥13.6¥35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一卷
¥17.2¥49 -
北魏政治史
¥29.8¥80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二卷
¥16.7¥49 -
北魏政治史(六)
¥20.8¥55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四卷
¥14.2¥49
浏览历史
教育心里学(小学组)重点题库详解(第二版)
¥11.2¥30.0地理学与地理学家
¥27.6¥38.0金砖国家峰会概览
¥21.9¥58.0水墨山河-(全二册)-珍藏版-随书附赠珍藏版光盘
¥19.7¥52.0速写基础完全入门
¥14.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