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 艺术学)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 艺术学)

作者:张法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471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50.4(7.2折) 定价  ¥7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 艺术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3377886
  • 条形码:9787563377886 ; 978-7-5633-7788-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 艺术学) 内容简介

本分卷对艺术学30年(1978—2008)的演进作了一个总体描述。具体分为三编。上编从艺术演进与艺术理论演进的互动角度对艺术学作了总体描述;中编对艺术学的学科体系、学术研究、主要成果、重大事件进行了总体描述;下编对艺术学演进中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上编把艺术演进与艺术理论的演进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1978—1985年为**阶段,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艺术走出“文革”模式的伤痕和反思艺潮,引出了关于艺术理论中的真实性的讨论;二是从艺术中的走向生活、回归人性的艺潮,引出的关于人性、人道主义、异化问题的讨论;三是各门艺术对艺术规律的强调而从“文革”艺术理论摆脱出来,走向新时期的艺术理论建构。1985—1990年是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主潮是中国移置西方现代艺术并在这一移置的过程中建立起了中国式的现代艺术。它特别体现在新潮音乐、实验戏剧、现代美术、第五代电影中。1990—2008年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呈现为多元互动的艺术学景观,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大众艺术的兴起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二是现代艺术在市场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中有了新的变异,一方面与市场互动,另一方面与全球互动,正在逐渐形成现代艺术的新格局;三是主流艺术对与现代艺术和大众艺术的互动以主旋律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担当了社会和文化的调控任务。大众艺术、精英艺术、主旋律艺术在多元互动中形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新景观。
  中编对艺术学的学科状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描述,首先是对艺术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呈现,艺术学的学科体系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年的学科目录中得到定型,在20世纪90年代末和新世纪初发展成为以艺术院校、师范院校、综合性院校、理工类院校四大类型齐头并进的教育体系,形成了本科专业、硕士点、博士点、一级学科博点四个层级(以及重点学科和重点基地)的布局。其次,艺术学的研究状态以学术期刊、学术论著、重大课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后,艺术学30年演进中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相关的成果,形成了艺术学演进的重大关结。
  下编对艺术学在30年的演进中一直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梳理。**,学科体系与知识体系的相同与相异,产生出了一系列问题。第二,艺术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关系,是艺术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都在讨论的问题;第三,本土化和全球化的关系,是艺术学自20世90年代后期以来,一直都在讨论的问题;第四,艺术中的国家形象问题,是近年来艺术学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理论话语;第五,中国艺术学的演进,一直都存在如何建立起艺术学的宏观视野问题,包括国内的宏观视野和全球的宏观视野。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 艺术学) 目录

提要
引言 艺术学在中国高校中的定位
 一、中国型艺术学的结构
 二、中国型艺术学的内蕴
 三、中国型艺术学的特征
上编 艺术学30年学术发展概况
 **章 走出文革与艺术学的多重演进(1978~1985)
  一、走出文革、伤痕艺潮、真实问题之争
  二、回归人性、走向生活、人性问题争论
  三、艺术规律、多种方式、门类特性讨论
 第二章 解放思想与艺术学的形式更新(1985~1990)
  一、新型话语:现代与前现代
  二、艺术新潮:美术、电影、音乐、戏剧
  三、中国型现代艺术的成形与意义
 第三章 社会转型与艺术学的多元互动(1990~2008)
  一、大众趣味:市场大潮与大众艺术的兴起
  二、现代艺术:在市场化和全球化中的多面形象
  三、主流调控:主旋律艺术与政治/文化的演化
中编 艺术学30年的学科体系、学术研究、重大事件与成果
 第四章 艺术学30年来形成的学科体系
  一、艺术学的学科规范
  二、艺术学的机构体系
  三、艺术学的学科层级
 第五章 艺术学30年来进行的学术研究
  一、艺术学期刊呈现出来的研究状态
  二、艺术学重大课题呈现出来研究状况
  三、艺术学论著呈现出来的研究状况
 第六章 艺术学30年的重大事件、重要成果、理论创新
  一、改革开放之初艺术学的重大事件和主要成果
  二、20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的重大事件和主要成果
  三、关于大众艺术的重大事件和主要成果
  四、关于主旋律艺术的重大事件和主要成果
  五、艺术学在多元互动中的重大事件和主要成果
下篇:艺术学30年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未来展望
 第七章 艺术学重要理论点:知识体系与学科体系
  一、知识体系与学科体系
  二、“学”在艺术学科中的特殊性
  三、艺术学的理论模式:“以论带史”与“论从史出”
  四、整体性与具体性的矛盾
 第八章 艺术学重要关键词:传统性与现代性
  一、现代与传统
  二、反传统的现代性话语
  三、不反传统的现代性话语
 第九章 艺术学重要关键词:本土化与全球化
  一、从后现代到全球化
  二、后现代/全球化话语的中国整合
  三、全球化的四种话语
 第十章 艺术学的*近关键词:艺术中的国家形象
  一、国家形象:走进艺术学的新话语
  二、国家形象:话语的缘起和实质
  三、国家形象:话语基群、理论定义及其与艺术的关联
  四、艺术与国家形象
 第十一章 艺术学的未来关注点:在大国崛起和文化复兴中的全球互动
  一、 艺术学的宏大话语:国内视角
  二、艺术学的宏大话语:全球视角
附录一:艺术学30年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 艺术学) 节选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艺术学(精装)》对艺术学30年(1978-2008)的演进作了一个总体描述。具体分为三编。上编从艺术演进与艺术理论演进的互动角度对艺术学作了总体描述;中编对艺术学的学科体系、学术研究、主要成果、重大事件进行了总体描述;下编对艺术学演进中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上编把艺术演进与艺术理论的演进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1978-1985年为**阶段,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艺术走出“文革”模式的伤痕和反思艺潮,引出了关于艺术理论中的真实性的讨论;二是从艺术中的走向生活、回归人性的艺潮,引出的关于人性、人道主义、异化问题的讨论;三是各门艺术对艺术规律的强调而从“文革”艺术理论摆脱出来,走向新时期的艺术理论建构。1985-1990年是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主潮是中国移置西方现代艺术并在这一移置的过程中建立起了中国式的现代艺术。它特别体现在新潮音乐、实验戏剧、现代美术、第五代电影中。1990-2008年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呈现为多元互动的艺术学景观,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大众艺术的兴起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二是现代艺术在市场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中有了新的变异,一方面与市场互动,另一方面与全球互动,正在逐渐形成现代艺术的新格局;三是主流艺术对与现代艺术和大众艺术的互动以主旋律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担当了社会和文化的调控任务。大众艺术、精英艺术、主旋律艺术在多元互动中形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新景观。中编对艺术学的学科状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描述,首先是对艺术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呈现,艺术学的学科体系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年的学科目录中得到定型,在20世纪90年代末和新世纪初发展成为以艺术院校、师范院校、综合性院校、理工类院校四大类型齐头并进的教育体系,形成了本科专业、硕士点、博士点、一级学科博点四个层级(以及重点学科和重点基地)的布局。其次,艺术学的研究状态以学术期刊、学术论著、重大课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后,艺术学30年演进中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相关的成果,形成了艺术学演进的重大关结。下编对艺术学在30年的演进中一直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梳理。**,学科体系与知识体系的相同与相异,产生出了一系列问题。第二,艺术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关系,是艺术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都在讨论的问题;第三,本土化和全球化的关系,是艺术学自20世90年代后期以来,一直都在讨论的问题;第四,艺术中的国家形象问题,是近年来艺术学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理论话语;第五,中国艺术学的演进,一直都存在如何建立起艺术学的宏观视野问题,包括国内的宏观视野和全球的宏观视野。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 艺术学) 相关资料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出版   朱振国   2008年11月27日08:31 来源:《光明日报》   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主编,汇集国内百余位高校知名专家、优秀学者通力合作,共同完成18卷的丛书《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日前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据教育部相关部门介绍,全面、系统、客观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程、发展特点和发展成就,是进一步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和迫切需要,也正是该丛书出版的宗旨所在。 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学、新闻学与传播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文献学、国际问题研究以及有关交叉学科。各学科报告撰写者力求客观、准确、全面地对各学科领域三十年的新进展进行把握,力求融贯不同的学术流派、学术观点,并为我国学术研究的健康前行提供了以资借鉴的启示和引导。   《发展报告丛书》通过对三十年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予以整体审视,全景式地展现了三十年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成就和历程,以其信息含量丰富、引领学科前沿以及显著的综合性、工具性等特点,成为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三十年建设历程的历史见证者和忠实记录者。   以高校各学科知名学者担任分卷主编、组成高水平研究团队,集体攻关,是丛书得以高质量问世的首要原因。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卷》由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会长、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主编;《历史学卷》“中国历史”部分由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教授主编,“世界历史”部分由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王斯德先生主编等。   这套丛书的问世,是我国高校学者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精神,向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呈上的献礼之作。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 艺术学) 作者简介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组织编写。  张 法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