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传习录
-
>
无障碍阅读典藏版:庄子全书
-
>
素书
-
>
孔子的世界——儒家文化的世界价值
-
>
王阳明全集(全四册)
-
>
生活与忆念
-
>
名家小全集(4册)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 哲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3377893
- 条形码:9787563377893 ; 978-7-5633-7789-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 哲学) 内容简介
哲学是思想中的现实。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哲学,是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从总体和主流上看,30年来的中国哲学,是以理论的方式表征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哲学,是正在建设的具有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整个社会生活,发生了举世瞩目的重大变革。作为这种重大变革的理论表达,哲学已经并正在经历着自身的变革。从哲学的*基本的理论框架去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哲学状况,大体可以划分为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教科书哲学、80年代以反思教科书为主要内容的哲学改革和90年代以来以现代性的反省为主要内容的后教科书哲学。进入新的世纪,在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战略决策的指导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中国哲学界共同的努力方向,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起点,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是把实践确立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一思想路线的现实意义,是把人们的思想从“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道路。因此,解放思想首先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场深刻的哲学革命。在这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和哲学革命的过程中,我国哲学承担起相辅相成的双重使命:推进社会解放思想和实现哲学自身的思想解放。
以“实践”的观点重新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的唯物主义”概括和表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和本质,这绝不仅仅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路径”问题,也绝不仅仅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称谓”的问题,而是集中地表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理解,深刻地昭示了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道路问题。
改革开放30年的理论与实践表明,“实践的唯物主义”的理论成果,是来源于并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成果:其一,提出和探索“实践的唯物主义”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前提是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而研究和论证“实践的唯物主义”则在理论层面上深化了这个大讨论,从而推进了全社会的思想解放;其二,以“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基本理念重新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能动的反映论,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理解和阐释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这既源于改革开放所要求的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又为这种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其三,“实践的唯物主义”所凸显的“主体性”问题和“主体问性”问题,以及由此而凸显的“交往实践”问题,不仅从理论上论证和阐发了改革开放所要求的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从理论上探索和回答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人的实践问题;其四,“实践的唯物主义”所提出的人的历史活动与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关系问题,从理论上回答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现实性与可能性、趋向性与选择性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从而为从历史发展规律上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深层次的哲学思想;其五,“实践的唯物主义”是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出发去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历史”地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因而既是以“发展”的观点和“变革”的理念去回应社会生活提出的全部问题,又是对“发展”本身的哲学反思,从而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其六,“实践的唯物主义”深入地探索和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变世界”的“世界观”这个*为根本的理论问题,从而在哲学世界观上为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继续改革开放提供了*为根本的理论支撑。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这个基本理念改变了中国,使中国实现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正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面对各种新的机遇和挑战,不断地深化了对发展的认识,形成了指导全部工作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的战略思想。以“实践的唯物主义”为基本理念的当代中国哲学,在关于“发展”的哲学研究中,为深入理解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哲学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坚实基础。进入21世纪,我国的哲学学科建设和哲学教育改革获得了新的体制性支持。一批高校的哲学学科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一批高校的哲学研究机构被确定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批高校的哲学研究基地被确定为“985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一批高校哲学院系的申报研究课题被确定为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社科基金的重大或重点项目。尤为重要的是,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把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列为首批重点建设项目,并先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伦理学、宗教学等教材列为重点建设项目。自2001年至2007年,连续七届的“马克思哲学论坛”,深入地探索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化的反思、构建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等重大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研讨,进而延伸为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研究,特别把建构具有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中国哲学界的共同使命。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取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共识,并取得了越来越丰富的研究成果。
随着中国日益融入国际社会,如何提高和扩大我国文化的“思想力”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力量,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尤其是文化发展中的一项重大任务。哲学作为文化的核心部分,在此任务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哲学界已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无论是关于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的会通和融合的讨论,还是中国哲学合法性的反思和重建;无论是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呼声,还是让西方哲学“说汉语”的努力,都体现了学者们对此的自觉意识。
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以理论的方式表征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哲学,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哲学,是反思传统、面向现实、开拓未来的哲学。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继续改革开放,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也是当代中国哲学的无限光明的发展之路。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 哲学) 目录
abstract
**部分 发展概况
一、伟大的实践与实践的哲学
二、解放思想的哲学与哲学的思想解放
三、哲学中的问题与问题中的哲学
四、科学发展与关于发展的哲学
五、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部分 重大事件和理论创新
一、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哲学研究
(一)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二)哲学原理教科书改革与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三)西方哲学与我国的西方哲学研究
(四)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国哲学研究
(五)现代科技革命与中国的科学技术哲学
(六)美学热与美学研究
(七)社会转型与伦理学研究
(八)信息时代与逻辑学研究
(九)终极关怀与宗教学研究
(十)哲学研究与哲学思维方式变革
二、20世纪90年代的哲学研究
(一)哲学观问题与哲学的理论创新
(二)部门哲学研究的兴起及其主要成果
(三)市场经济与人的存在方式
(四)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兴起
(五)中国哲学的蓬勃发展
(六)西方哲学研究及其主要成果
(七)科技哲学的新趋势及其主要成果
(八)伦理学研究及其主要成果
(九)美学研究及其主要成果
(十)逻辑学研究及其主要成果
(十一)宗教学研究及其主要成果
三、21世纪初的哲学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当代意义
(二)现代性与资本逻辑的哲学反思
(三)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比较研究
(四)人的问题的哲学研究
(五)回应“后形而上学”
(六)以理论方式面向现实的哲学研究
(七)关于发展的哲学研究
(八)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九)探索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道路
(十)哲学范式转换与哲学的理论创新
(十一)哲学学科建设与哲学教育改革
第三部分 历史经验和未来展望
一、面向现实与坚持学术
二、学术研究与理论创新
三、学科建设与体制创新
四、哲学研究与哲学教育
五、走向世界与民族特色
附录 大事记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 哲学) 节选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哲学(精装)》内容简介:哲学是思想中的现实。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哲学,是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从总体和主流上看,30年来的中国哲学,是以理论的方式表征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哲学,是正在建设的具有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整个社会生活,发生了举世瞩目的重大变革。作为这种重大变革的理论表达,哲学已经并正在经历着自身的变革。从哲学的*基本的理论框架去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哲学状况,大体可以划分为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教科书哲学、80年代以反思教科书为主要内容的哲学改革和90年代以来以现代性的反省为主要内容的后教科书哲学。进入新的世纪,在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战略决策的指导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中国哲学界共同的努力方向,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起点,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是把实践确立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一思想路线的现实意义,是把人们的思想从“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道路。因此,解放思想首先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场深刻的哲学革命。在这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和哲学革命的过程中,我国哲学承担起相辅相成的双重使命:推进社会解放思想和实现哲学自身的思想解放。以“实践”的观点重新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的唯物主义”概括和表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和本质,这绝不仅仅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路径”问题,也绝不仅仅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称谓”的问题,而是集中地表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理解,深刻地昭示了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道路问题。改革开放30年的理论与实践表明,“实践的唯物主义”的理论成果,是来源于并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成果:其一,提出和探索“实践的唯物主义”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前提是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而研究和论证“实践的唯物主义”则在理论层面上深化了这个大讨论,从而推进了全社会的思想解放;其二,以“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基本理念重新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能动的反映论,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理解和阐释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这既源于改革开放所要求的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又为这种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其三,“实践的唯物主义”所凸显的“主体性”问题和“主体问性”问题,以及由此而凸显的“交往实践”问题,不仅从理论上论证和阐发了改革开放所要求的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从理论上探索和回答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人的实践问题;其四,“实践的唯物主义”所提出的人的历史活动与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关系问题,从理论上回答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现实性与可能性、趋向性与选择性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从而为从历史发展规律上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深层次的哲学思想;其五,“实践的唯物主义”是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出发去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历史”地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因而既是以“发展”的观点和“变革”的理念去回应社会生活提出的全部问题,又是对“发展”本身的哲学反思,从而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其六,“实践的唯物主义”深入地探索和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变世界”的“世界观”这个*为根本的理论问题,从而在哲学世界观上为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继续改革开放提供了*为根本的理论支撑。“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这个基本理念改变了中国,使中国实现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正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面对各种新的机遇和挑战,不断地深化了对发展的认识,形成了指导全部工作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的战略思想。以“实践的唯物主义”为基本理念的当代中国哲学,在关于“发展”的哲学研究中,为深入理解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哲学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坚实基础。进入21世纪,我国的哲学学科建设和哲学教育改革获得了新的体制性支持。一批高校的哲学学科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一批高校的哲学研究机构被确定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批高校的哲学研究基地被确定为“985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一批高校哲学院系的申报研究课题被确定为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社科基金的重大或重点项目。尤为重要的是,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把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列为首批重点建设项目,并先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伦理学、宗教学等教材列为重点建设项目。自2001年至2007年,连续七届的“马克思哲学论坛”,深入地探索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化的反思、构建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等重大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研讨,进而延伸为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研究,特别把建构具有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中国哲学界的共同使命。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取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共识,并取得了越来越丰富的研究成果。随着中国日益融入国际社会,如何提高和扩大我国文化的“思想力”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力量,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尤其是文化发展中的一项重大任务。哲学作为文化的核心部分,在此任务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哲学界已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无论是关于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的会通和融合的讨论,还是中国哲学合法性的反思和重建;无论是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呼声,还是让西方哲学“说汉语”的努力,都体现了学者们对此的自觉意识。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以理论的方式表征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哲学,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哲学,是反思传统、面向现实、开拓未来的哲学。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继续改革开放,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也是当代中国哲学的无限光明的发展之路。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 哲学) 相关资料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出版 朱振国 2008年11月27日08:31 来源:《光明日报》 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主编,汇集国内百余位高校知名专家、优秀学者通力合作,共同完成18卷的丛书《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日前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据教育部相关部门介绍,全面、系统、客观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程、发展特点和发展成就,是进一步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和迫切需要,也正是该丛书出版的宗旨所在。 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学、新闻学与传播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文献学、国际问题研究以及有关交叉学科。各学科报告撰写者力求客观、准确、全面地对各学科领域三十年的新进展进行把握,力求融贯不同的学术流派、学术观点,并为我国学术研究的健康前行提供了以资借鉴的启示和引导。 《发展报告丛书》通过对三十年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予以整体审视,全景式地展现了三十年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成就和历程,以其信息含量丰富、引领学科前沿以及显著的综合性、工具性等特点,成为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三十年建设历程的历史见证者和忠实记录者。 以高校各学科知名学者担任分卷主编、组成高水平研究团队,集体攻关,是丛书得以高质量问世的首要原因。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卷》由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会长、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主编;《历史学卷》“中国历史”部分由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教授主编,“世界历史”部分由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王斯德先生主编等。 这套丛书的问世,是我国高校学者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精神,向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呈上的献礼之作。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 哲学) 作者简介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主编,三十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里程碑式总结。 孙正聿教授:《哲学卷》主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共吉林省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7.6¥55.0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9.0¥30.0 -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17.4¥58.0 - >
二体千字文
二体千字文
¥21.6¥40.0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名家带你读鲁迅:故事新编
¥13.0¥26.0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3.5¥39.8
-
理想国-精装典藏版
¥23.1¥68 -
诸子的真相 (何新文选)
¥23¥58 -
中国哲学小史
¥20.9¥49.8 -
大一统与儒家思想
¥16.4¥38 -
哲学家的狗:一本让人捧腹大笑的超萌醒脑哲学书
¥26.4¥49.8 -
中国哲学十讲
¥16.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