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当代中国的唯物辩证法:邓小平著作中的哲学思想

当代中国的唯物辩证法:邓小平著作中的哲学思想

作者:袁贵仁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5-05
开本: 28 页数: 254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16.0(5.5折) 定价  ¥2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当代中国的唯物辩证法:邓小平著作中的哲学思想 版权信息

  • ISBN:730309194
  • 条形码:9787303091942 ; 978-7-303-09194-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当代中国的唯物辩证法:邓小平著作中的哲学思想 节选

前言
    《当代中国的唯物辩证法——邓小平著作中的哲学思想》,是
1995年写作出版的。1996年修订再版,并获“五个一工程”优秀图
书奖。自出版到现在,13年过去了。今天,我们有了13年特别是改
革开放30年的实践、成就和发生的巨大变化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看
邓小平同志当年的思想、观点、论断,深深感受到邓小平理论的威
力和魅力,以及它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
平同志和以他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
理论勇气,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紧紧围绕什么
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
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
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
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引导
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
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呈现出蓬勃
生机。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13年的实践证明了邓小平理论,
也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
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
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
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实现什
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
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一起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创
立的,并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丰富发展的理论体系。要全
面学习、理解、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深入学习、
理解、把握邓小平理论;同时,要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也必须把
它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大鲜
明地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
理论。
    一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党的十七大主题。
    十七大报告开宗明义地指出,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
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这个主题,简洁鲜明,内涵丰富,集中阐明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
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中*本质、*核心的内容,是我们坚持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所在。
    这个主题首先回答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旗帜
问题至关重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关系我们党的事业发展,关
系中国的前途命运,关系13亿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康。对十七大,党
内外、国内外都很关注,关注的焦点主要是我们党今后举什么旗、
走什么路的问题。在新的历史关头,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尤其需要我们对这个问题作出明确回答。鲜明地提出高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充分表明了我们党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事业的坚定决心,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
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根本的就是始终不渝地高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是大会主题的**句话,是十七大主题的灵魂,是十七大报告
的灵魂,也是十七大精神的灵魂。
    这个主题进一步回答了我们党怎样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旗帜、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要坚持走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紧的就是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
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大会主题的第二句、第三
句、第四句话。报告导语对此作了提纲挈领的论述。解放思想,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
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强
大思想武器。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是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
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我们要适应当今世界和当代
中国的发展变化,紧跟世界潮流,站在时代前列,就必须具有良好
的精神状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奋发进取,大力推
动科学发展,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奋力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
局面。
    这个主题还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帜,也就是党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的问题。为夺取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是大会主题的第五句话。报告提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
  民根本利益所在。这个目标是十六大提出来的。十六大以来的实践
  证明,这个目标是符合我国国情和现阶段发展要求、反映人民意愿
  的目标,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极大地凝聚了社会
  各方面力量。十七大确定,要继续朝着这个目标干下去,直到2020
  年都要一以贯之地为之奋斗。   

第四章社会主义本质的哲学概括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
    务——“*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连接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
    根本目的的中介——社会主义本质和“主要矛盾”——社
    会主义本质和“基本路线”——社会主义本质和“效率与
    公平”——社会主义本质和“三步走”发展战略——社会
    主义本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目的和手段的区分是
    相对的——“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手
    段有时可能比目的更重要——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
    富裕——保持适当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然而,在过去长时
期内我们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为什么呢?总结历史经验,
这同理论上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缺乏哲学概括是分不开的。
    在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中,过去很少使用“社会主义本质”这个
概念,在表达类似的思想时,通常使用社会主义的“特征”、“基本
特征”、“本质特征”等等。而在使用这些概念时,实际上又是分别
从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作出的概括。如经济学认为,社会
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科学社
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
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此
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或以共产主义思想
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有时也被列入社会主义的特征之中。
应当说,在以上这些概括中,除了计划经济已因实践的发展和认识
的深化而不再被看作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外,其他的一些内容仍然科
学地反映了社会主义不同方面的特征。然而由于缺乏哲学的概括,
作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回答,它们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在马克思
主义的理论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概括和表述,容易产生歧义;侧重
具体特征的描述,有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更;更重要的是,
由于缺少哲学的高度,不能抓住社会主义的根本,忽视了社会主义
的生产力的现实基础和共同富裕的终极目标。
    深谙唯物辩证法之道的邓小平同志,突破了以往描述社会主义
特征的传统思路,直接从哲学的层面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阐
释社会主义之为社会主义的“根据”,从“根本”上把握社会主义的
大方向、总趋势。我们知道,在哲学中,本质和特征是不完全相同
的。本质是事物的根据,特征是事物的表现。哲学不同于具体科学
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善于从具体科学关于事物多方面的特征中抽
象出事物的本质,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事物。正因为如此,就像列
宁的“物质”概念不同于具体科学的“物质”概念一样,邓小平同
志的“社会主义”概念也不同于具体科学的“社会主义”概念,它
具有更根本的性质、更深刻的内容、更高的科学性和更强大的生命
力。它不会因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模式和发展的不同阶段而
有所改变,是我们永远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反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念的锐利思想武器,也为我们
探索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的道路和方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
基础。
  一、社会主义本质是一个完整的概念
    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凝结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
本精神,凝结着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凝结着邓小平同志本
人对社会主义的长期思考和探索。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本质”
这一概念,*早是在1980年。从1980年到1992年提出社会主义本
质论,邓小平同志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思考,得
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其间,他以否定(什么不是)和肯定(什么
是)两种不同的方式多次阐发他对社会主义的深刻理解。他说,贫
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他反复强调发
展生产力对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
生产力,社会主义必须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他明确指
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
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①他还说:“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
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②
    在《邓小平文选》中,明确谈到“社会主义的本质”共有四处,
其中*全面、*深刻、*精辟的是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
所作的一个总结性的理论概括,这是他长期思索的概括和总结、提
炼和升华。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终达到共同富裕。”③邓小平同志这一
新论断共有五句话,它是完整的一段话,构成一个严密体系,有自
己的内在逻辑,需要我们全面、准确地去理解和把握,不可偏废,
更不能断章取义。
    邓小平同志所概括的社会主义本质,主要包括两个基本方面: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
根本目的——“*终达到共同富裕”。其中“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
化”,从大的方面可以归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具体地分析也可以
说它是连接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的中介,既是解放和发展
生产力的结果,又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前提,是从解放、发展生产力
到实现共同富裕必须经过的中间环节,带有“任务”和“目的”双
重性质。



当代中国的唯物辩证法:邓小平著作中的哲学思想 作者简介

p>袁贵仁     1950年11月生,安徽固镇人。1968 年高中毕业,任中学教师二1978年考入 北京师范大学,1984年获哲学硕士学 位,1992年任教授, 1993年任博士生 导师。先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副 主任、社会科学处处长、副教务长、副 校长、党委书记,北京市市长助理兼市 教育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2001年任教育部副部长。    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 研究:著有《(价值学引论)》《(马克思的 入学思想)》《(人的素质论)》《(当代中国的 唯物辩证法)》《(教育一哲学片论)》《(价值 观的理论与实践)》《(袁贵仁自、选集)》等。 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哲学)》 《(人的哲学)》《(对人的哲、学理解)》m邓小 平理论概论)》《(管理哲学)》《(为何思考世 界)》等。合著《(邓小平价值观研究)》《邓 小平思想方法论研究)》《(改革、市场与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