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宗庆后:有一种人生叫“大器晚成”
-
>
苏轼全传(特装版)
-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
>
水浒人物之最
-
>
爱因斯坦(藏文)
-
>
张之洞督鄂纪年
-
>
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
布衣刘邦 内容简介
人们对汉高祖刘邦的认知主要源自司马迁的《史记》。然而,太史公对刘邦生平活动的记述则集中在刘邦号为“沛公”之后。学界论及刘邦之建功立业,指的也主要是这段不过十多年的历史。而对于刘邦四十多年之平民经历,《史记》则极少提及并冠以神秘疑云,于是便留下了许多颇具争议的千古之谜。
胡适先生曾指出:“汉高祖是百姓出身,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百姓,知道民间疾苦,是中国帝王中了不得的人,是不易有的人物,但却没有一本好传记。”梁启超先生在赞扬“汉高祖刘邦为伟大人物”之同时,亦感叹:“可惜他的《本纪》作的模糊,影响整个的人格和气象完全看不出来。”
本书尊循求实、客观对待历史的原则,尽量以可以查索到的较丰富的史料,力求公正地评述平民刘邦。本书还专门对汉初**重大疑案——“雍齿叛刘降魏”事件,作了与传统说法判然有别的剖析;对困扰历史、迷惑读者的刘邦起义之细节、成因、目的等,及其在秦末大起义乃至我国数千年战争史中的真实地位和重大意义也着重作了深入的探讨和论述。本书目的在于吁请社会切实关注“平民刘邦”被戏辱、曲解的现状及其对宏扬两汉文化事业的负面影响。
布衣刘邦 目录
**章 关于汉高祖刘邦的身世
一、刘邦生卒年月
1.关于刘邦的出生年月
2.关于刘邦之卒年
二、刘邦的出生地
1.属宋?属齐?属楚?属魏?
2.谚云:“丰沛收,养九州”
3.“故梁徙也”说之渊源
三、刘邦出生时的家庭经济状况
1.豪强地主?富裕中农?
2.言刘邦为农民出身似属牵强
3.古代城市的缩影
4.应属亦商亦(手)工之殷实人家
第二章 刘邦家庭成员状况
一、刘邦父祖辈情况
1.太公以上情况难以考证
2.“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训也”
二、关于刘邦的母亲
1.养育了龙子的可怜母亲
2.高帝之母,不声不响地去了
3.吾所生长极不忘耳!
三、刘邦兄弟家庭情况
1.长兄早卒,其子信封为羹颉候
2.次兄名“仲”,常得太公称赞
3.弟刘交多才多艺,封为楚王(号楚元王)
四、平民刘邦的婚姻
附:古丰“东华山”及青年刘邦的“红颜知己”——“白杏儿”之传说
第三章 应当公正评价“布衣刘邦”
一、初评易中天先生之“刘邦崛起之谜”
1.不公正的历史错觉
2.“流氓”等说出自
3.斯人无口以辩
4.让历史人物更具真实性
二、再评易中天先生之“刘邦崛起之谜”
1.司马迁如是记述平民刘邦
2.孔老夫子尚云:“食色,性也”
3.“贪财好色”出自范增之口
4.“彼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相报”
5.撤离阿房宫,明鉴照千秋
6.太史公何以将项羽列入《本纪》
7.“无赖”之说彰显融洽的父子、君臣关系
8.“书”字古今意义不同
9.平民刘邦“游”的是学问道德
三、平民刘邦蒙辱的历史背景
1.宽大长者,风却摧之
2.“为天下安用腐儒”的道理
3.谈不上“忠、孝”二字
4.沛公并未拿郦生的帽子溲溺
5.刘邦的人格魅力和弱点
6.“汉初布衣将相集团”的历史贡献
7.给刘邦戴“反儒”的帽子有失公允
8.“独尊儒术”者容忍了戏辱刘邦之流言
9.人们总愿同情弱者
10.文人不可轻,人言真可畏
11.元曲《哨遍·高祖还乡》产生的背景和负面影响
12.还平民刘邦以真实形象
第四章 刘邦与雍齿——汉初**疑案探密
1.“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的背景
2.“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3.刘邦的无奈与张良的才智
4.“秦始皇在时天下己坏矣!”
5.千钧重任托付雍齿
6.“屠城”之严峻威胁
7.诈降的决定是艰难的
8.同情雍齿的王陵被汉室晚封
9.隐秘的就让它永远隐秘下去吧!
10.雍齿是一个例外
11.使后世为人臣者毋效丁公!
12.“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13.高祖皇帝,你活得好累
14.司马迁对雍齿抱有极大的同情
第五章 关于刘邦起义
一、刘邦“丰西泽纵徒”至陈胜起义期间的活动
1.“丰西泽纵徒”事件应定位为“反秦起义”
2.百军追剿失利,义军站稳了脚跟
3.“赤帝子斩白帝子”的神话
4.太史公的苦衷
二、陈胜起义后刘邦义军的动向
1.陈胜倒可能受到了“丰西泽纵徒”事件的启示
2.“平民领袖”的优势
3.刘邦义军的实力及影响
4.拥兵数千,志存高远
三、芒、砀起兵的历史遐想
1.难以掩饰的蛛丝马迹
2.以我为主,伺机进攻
3.从“芒砀起兵”到“沛县起义”
4.攻“丰”战事恐怕并不简单
5.“打天下、坐江山”之壮举,千古风流人物的梦想
四、刘邦起义疑云研究(综述)
1.笼罩在“刘邦起义事件”上面的疑云
2.从此便脱掉了平民的外衣
3.那是一个充满血与火的年代
4.信陵君抗秦救国事功的深远影响
5.幼小心灵中的爱和恨
6.刘邦崛起之谜和太史公的难言之隐
7.中国历史上*早的农民起义组织
8.他不愿再与失败者相提并论
9.结语
第六章 与平民刘邦活动相关问题的探讨(拾遗)
一、刘邦任泗水亭长的时间
二、“高祖尝繇咸阳”之“繇”字注解释疑——刘邦任亭长之前去过咸阳吗?
三、刘邦“丰西泽纵徒”的时间
四、秦台史话
五、刘邦其名与中国历史上的避讳风俗
六、与刘邦故乡相关的古树名木
附录
一、布衣刘邦相关大事年表
二、司马迁与微时刘邦
三、丰沛情
四、“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新考
五、从司马迁以“仁而爱人”评价布衣刘邦说起——写在2006年9月26日孔子诞辰2559年祭祀大典之际
后记
跋
布衣刘邦 节选
布衣刘邦:
一、刘邦生卒年月
1.关子刘邦的出生年月
关于汉高祖刘邦的出生年月,史家注说不一,为史界认可的有两种说法:
一说:据《集解》引晋人皇甫谧之说:“高祖刘邦以秦昭王五十一年生,卒至汉十二年,年六十三。”清代学者杭世骏根据皇甫谧定的生卒年月,校正为62岁。若依皇甫谧之说,刘邦当生于秦始皇即位前10年。即公元前256年。(周郝王五十九年)
一说:据《汉书》唐代史家颜师古《注》引晋人臣瓒曰:“(高)帝年四十二即位,即位十二年,寿五十三。”若依此说,则刘邦应当生于秦庄襄王三年,秦始皇即位前一年,即公元前247年。
董家遵先生著文支持前说,安作璋先生也持前说,徐朔方先生持后说。只是若依前说,刘邦与吕雉结婚时年龄已40岁左右,依当时人均寿命及早婚情况,言吕后是原配夫人,似乎值得怀疑。所谓:“刘邦正式娶妻很晚,……原因是他青年时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自由地与许多女性厮混,……有身份地位的人家不愿意把女儿嫁给他”之说法,亦属牵强。
笔者此处亦取前说,但并不反对后说。尊崇辞书如《辞源》、《辞海》之注,即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一作247年。两种说法均注明,以供读者参考。
2.关子刘邦之卒年
关于汉高祖刘邦的卒年,《史记·高祖本纪》(以下称《高祖本纪》,类同)及《汉书·高帝纪》(以下称《高帝纪》,类同)均明确记载为:汉十二年四月甲辰,在长乐宫,刘邦安然而逝。史界多将其卒年注为公元前195年。如安作璋教授记述为:“公元前195年(汉十二年)四月,刘邦病逝。”然而安氏同时又说:“在刘邦辞世前的五个月,即公元前195年(汉十二年)的十一月,竞以62岁的高龄拖着病体前往孔子故乡。”与上说比较,若云同为公元前195年事件,似乎显现矛盾,令人不解。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高祖本纪》及《高帝纪》所载:“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应该是不会错的。但要注意的是,史书还记述汉代是以“十月为岁首”。故而,《高祖本纪》及《高帝纪》之记年月,即有:“春正月”,“夏四月”,“十一年秋七月”和“秋九月”之说法;接下来便是“十二年冬十月”之记载。
据此,若以《高祖本纪》之载:“汉十二年冬十一月高祖自布军至长安;……十二月,高祖曰:赐予秦始皇帝,守冢二十家”为公元前195年事件的话。接下来的“四月甲辰”之四月似应为汉十二年之春四月,再考虑进去农历与公历之差距,应当已经到了春暖花开的公元前194年了。如此计算,大概应该就不矛盾了。
清代著名史家王先谦《汉书补注》(以下称《补注》),则对《高帝纪》载刘邦卒年月之“夏四月甲辰,帝崩于长乐宫”一句,作了以下注述:
臣瓒曰:“帝年四十二即位,即位十二年,寿五十三。”沈钦韩曰:“史记注引皇甫谧曰:高祖以秦昭王五十一年生,至汉十二年,年六十三。”杭世骏曰:“高祖生年乙已,至是年丙午,当是六十二。”先谦曰:“官本,注:十二年作十三年。”
对于前贤王先谦先生之“官本”,笔者无法知其所指。然而,据此看来,将刘邦的卒年注为公元前194年,应该较为妥当。这样,以刘邦生年为公元前256年或247年来算,言其享年为62岁或53岁,与诸家所述似乎便相吻合无误了。
二、刘邦的出生地
据《史记》和《汉书》记载:公元前256年或247年,刘邦出生于“沛丰邑中阳里”,即今江苏省丰县(古称丰、丰邑)县城东北隅一条古老的名为中阳里的街道。江苏省《徐州府志》、《丰县志》、《沛县志》及历代史籍亦均对此认同。唯独关于“丰县”的沿革,史界尚存一些争议,此处笔者不作赘述。本文仅冒昧试述刘邦出生时,丰邑之所属及其是否曾隶属魏国之问题。
1.属宋?属齐?属楚?属魏?
江苏省《丰县志》指出:丰邑在春秋战国时先属宋,后属楚。笔者查找相关文献,鲜见有“丰”曾属魏国的记载。唯见清代乾隆版《丰县志》序中,注引文颖曰:“梁惠王孙‘假’为秦所灭,转徙于丰,盖战国属梁(即魏国)”,却又说“而未著也”。
“丰”,春秋战国时曾属宋国,大概应该没有问题,因为古宋国国都之遗址,就在丰邑附近。原丰县博物馆长王荣生先生著文指出:“春秋战国时,丰属宋,今丰县城北四十余里有宋偃王城,齐灭宋,偃王城始毁,……在今丰县城址始建丰邑。……两千多年来丰县城一直在原址。”(参见《丰县文史资料》1988年)
关于“齐灭宋”事件,《田敬仲完世家》、《魏世家》均有记载;那么,若据此得出春秋战国时期丰邑曾属齐国的结论,人们似乎也不会感到意外,只是《丰县志》之“沿革”一栏中却也未见有“丰”曾属齐国的记载。
又据《宋微子世家》载:宋王“偃”对外骄横用兵,先后对魏、齐、楚等国发动战争,对内暴虐无道,残忍滥杀无辜,“群臣谏者辄射之”。被众诸侯称为“桀宋”,说他比夏朝末代暴君“桀”还要坏。
后来,周赧王二十九年(约公元前286年),魏、齐、楚三国联合攻击宋国,宋王逃亡,死于温地。《魏世家》载:“魏昭王十年,齐灭宋,宋王死我温”,记述的便是这件事。之后,魏、齐、楚三分宋地。
显然,“丰”在当时曾属魏的可能也是存在的。《丰县志》之“丰邑属楚”说之依据,也似与此事件有关。
而且,若以“齐灭宋”为公元前286年计算,距刘邦出生(公元前256或247年)时,也已有三十余年。以当时西部强秦崛起,暴秦屡屡持威东犯,魏国东迁,楚国南遁之情况看,边地“丰邑”恐怕也完全可能数易其主,或属楚、属齐、或属魏之某诸侯。为了解那段弱肉强食的战争史,我们不妨记述其梗概:
《楚世家》载:楚顷襄王元年(约公元前299年),秦昭王率军攻楚,大败楚军,斩首五万,取得析城等十五城邑而去。……顷襄王三年,秦与楚断交。……楚顷襄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秦攻楚,楚败,割上庸、汉北土地于秦。……楚襄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秦大将白起攻下楚西陵城。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白起攻下楚都“郢”,楚退居陈地(今河南淮阳)。……楚烈王二十二年(约公元前241年),楚国战败,迁都寿春……
又据《魏世家》栽:早在魏惠王三十一年(约公元前340年),魏国便被迫放弃距秦较近的都城安邑,转而东迁大梁(今河南开封附近),国号又称日“梁”,故世或言魏惠王或言梁惠王。后来,魏昭王十三年(约公元前283年),秦攻取安城,军逼大梁。再其后,魏安厘王二年(公元前275年)及三年、四年,秦军三逼大粱,杀人夺城无数。据此记载,诸侯战争之频繁和残酷可见一斑。
虽然魏国惧秦,步步东退,却又趁势东向用兵。上述魏昭王十年(公元前286年),魏国会同齐、楚两国,派兵参与灭宋之事且不必说;大约在魏昭王十七年(公元前279年),魏、齐两国又乘孟尝君卒,共灭其食邑“薛国”(故址在今鲁南枣庄市薛城附近,见《孟尝君列传》),兵锋已越过丰、沛,指向了鲁南地区,从当时的地理形势看,魏国军队顺便占据沛、丰地区也是完全可能的。
尤其是,此间楚国不仅与秦国,与魏、齐、吴诸国亦多争战交锋。只是此时之楚国已经仅剩下节节败退的份儿了。边疆邑地,常被作为战后赔付、割地或赏赐的交易筹码。故而,刘邦出生时,“丰”地或许并不属楚国,而是属于魏国。
2.谚云:“丰沛收,养九州”
事实是,“丰”地虽然可能曾属齐、楚,然而却历来是齐、魏、楚三国之结合部,东连沛县与齐鲁比邻,南接泗水、芒砀、两淮,西距魏梁(开封)也不过数百华里。即近代之所谓苏、鲁、豫、皖边区。
此地既为边地,充其量,齐、楚等国对其地也只是一时之松散管理,或说丰地可能处于三不管的空白地区。恰好为区域内百姓休养生息、发展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后来魏国王室某系,包括刘邦祖辈,避秦东迁来“丰”提供了机会。
此地交通便利,地势平坦,物产丰富,广为流传于该地的古谚这样称颂道:“丰沛收,养九州岛。”千百年以来,丰、沛两地经济较为发达的原因亦在于此。
3.“故梁徙也”说之渊源
虽然地方志书少见“丰”曾属魏国的记载,但是《高祖本纪》却明载:“周市使人谓雍齿曰:‘丰,故梁徙也’。”《高帝纪》对此记述则更显详尽,并增加了关于刘氏世系的记载:
春秋晋史有言: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事孔甲,范氏其后也。而大夫范宣子亦曰: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范氏为晋士师,鲁文公世奔秦。后归于晋者,其处为刘氏,刘向云:“战国时,刘氏自秦获于魏,秦灭魏,迁大梁,都于丰。”故周市说雍齿曰:“丰,故梁徙也。”以歌颂高祖云:“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丰公,盖太上皇父(即刘邦祖父,作者注),其迁日浅,坟墓在丰鲜矣。
……
布衣刘邦 作者简介
王尧,徐州市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市政协委员。素持“中医学以朴素的古代哲学思想为基础,中医师应通文史,不文不医、医文相通”之论,并以“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自勉。故在行医之余饱读经文,尤其是对两汉文化及《史记》研究情有独钟,其相关论文先后发表在《徐州师大学报》及《社科杂志》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也曾收录其论文。
- >
诗经-先民的歌唱
诗经-先民的歌唱
¥13.5¥39.8 - >
山海经
山海经
¥20.4¥68.0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36.0¥48.0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29.9¥39.8 - >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精装绘本】画给孩子的中国神话
¥17.6¥55.0 -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15.4¥48.0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19.3¥35.0 -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18.1¥42.0
-
宋仁宗和他的帝国精英
¥18.9¥49.8 -
原来帝王是苦工
¥14.9¥35 -
雍正大传
¥20.9¥55 -
我的前半生-全本
¥45.8¥128 -
武则天及其时代(精装)
¥55.9¥98 -
唐玄宗
¥17.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