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镜第三十三辑 :中华考古图志
-
>
(花口本)(精)读一页就上瘾的唐朝史(全4册)
-
>
长安梦华录
-
>
安史之乱
-
>
埃及法老图坦卡蒙
-
>
纸上起风雷:中国文人(1900—1949)
-
>
西洋镜:第二十三辑 五脊六兽
发展的反思-澜沧江流域少数民族变迁的人类学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222054981
- 条形码:9787222054981 ; 978-7-222-05498-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发展的反思-澜沧江流域少数民族变迁的人类学研究 内容简介
回顾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历史,可用四句话加以形象的概括,那就是“生于动荡,立于国难,少壮挫折,中年复兴”。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引进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末期,其时军阀割据,动荡不安;此后抗战八年内战四年,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开拓者们就是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中辛勤耕耘,筚路蓝缕……沧桑百年,斗转星移,现在中国的人类学民族学可以说进入了*好的发展时期。虽然如此,然而如上所述,面对当前国内外悄然兴起的文化自觉和无所不在的文化诉求,面对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无疑承受着巨大的挑战。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而进行学科的建设,如何在融入国际学界的同时努力实现本土化,如何普及人类学民族学的知识以提高国民的教养和素质,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应用研究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等,均为重大而紧迫的谬题。本丛书的问世,一定程度地反映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状况,作为新时期的具有代表性和规模性的研究成果。必将载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史册。 本书是“当代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文库”之《发展的反思--澜沧江流域少数民族变迁的人类学研究》。
发展的反思-澜沧江流域少数民族变迁的人类学研究 目录
**节 主流发展理论述评
一、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发展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
三、文化价值观与发展
四、发展经济学的发展理论
五、现代化理论
六、世界体系理论
七、全球化理论
八、可持续发展理论
九、以自由看待发展
十、科学发展观
第二节 人类学发展理论探讨
一、发展是以文化为中心和目的的人类全面发展
二、发展是由文化主体自由选择和自主决定的过程
三、发展是文化与环境持续调适的过程
四、发展是文化主体自愿选择变迁模式的过程
五、发展是一个文化自觉的过程
六、发展是国家权力正确领导、帮助和干预的过程
第二章 从人类学发展理论认识云南省情
**节 传统的云南省情认识论回顾
一、从社会发展阶段视角认识云南省情的理论
二、从云南固有特点视角认识云南省情的理论
第二节 云南省情认识新论
一、生态环境多样性
二、生物多样性
三、民族文化多样性
四、生态环境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三多一体”
第三章 澜沧江流域——云南基本省情的典型缩影
**节 澜沧江流域的基本特点
一、生态环境多样性
二、生物多样性
三、民族文化多样性
第二节 澜沧江流域少数民族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发展成就
二、存在问题
第四章 澜沧江上游的农牧商文化及其变迁——以迪庆州及其明永、雨崩两村藏族为例
**节 生产方式
一、格桑家的农业、牧业与商业
二、洛茸旺堆家的农业和商业
三、央宗家的畜牧业
第二节 生活方式
第三节 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利用状况
一、明永村和雨崩村概况
二、社区资源利用现状
第四节 字宙观
一、神山、神湖、圣地崇拜
二、神山、神湖、圣地崇拜中所蕴涵的生态知识
三、田野调查中的神山崇拜与生态保护见闻
第五节 自然资源管理机制
一、传统资源管理机制
二、当代资源管理机制
第六节 婚姻家庭模式
一、尼玛家的一妻多夫
二、边宗家的一妻多夫
三、鲁茸家的一妻多夫
第七节 香格里拉落户迪庆与旅游业的崛起
第八节 从人类学发展理论看迪庆藏族的发展
第五章 澜沧江中游的水电建设与移民的生活变迁——以漫湾三村为例
**节 坝村:城镇非农移民及其生活变迁
一、坝村概况
二、生存环境的变迁与移民大事记
三、电站建设对坝村的影响
四、电站建设对坝村不同群体的影响
五、社区组织制度及其效用分析
六、评估与对策
第二节 江村:就地后靠移民及其生活变迁
一、江村概况
二、生存环境的变迁与移民大事记
三、电站建设对江村的影响
四、电站建设对江村不同群体的影响
五、社区组织制度及其效用分析
六、评估与对策
第三节 岩村:远迁他乡移民及其生活变迁
一、岩村概况
二、生存环境的变迁
三、电站建设对岩村移民的影响
四、电站建设移民搬迁对岩村不同群体的影响
五、社区组织制度及其效用分析
六、评估与对策
第四节 初步结论
一、对漫湾三村移民模式的评价
二、从人类学发展理论认识水电建设移民问题
第六章 澜沧江下游的稻作文化及其变迁——以西双版纳州曼远村傣族为例
**节 曼远村概况
第二节 稻作文化体系中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稻作文化体系中的技术系统
一、传统技术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二、传统技术的变迁与新型技术系统的建立
第四节 稻作文化体系中的资源管理制度
一、传统资源管理制度
二、当代资源管理制度
第五节 稻作文化体系中的生活方式与经济发展
一、稻米生活方式
二、以稻谷生产为中心的经济发展及其变化
第六节 稻作文化体系中的信仰与习俗
一、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化观
二、稻作农耕礼俗
三、水的信仰与习俗
四、传统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中的稻作文化因素
第七节 稻作文化体系中的民族认同与民族关系
一、民族认同与内聚传统中的稻作文化因素
二、以稻作文化为纽带的优长互补的山坝民族关系
第八节 稻作文化式微与橡胶文化兴起
一、橡胶种植面积扩大
二、橡胶收入占据主导地位
三、橡胶文化初见端倪
四、橡胶种植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九节 从人类学发展理论看西双版纳傣族的发展
第七章 走向以文化为终极目的的全面发展
**节 树立以文化为终极目的的人类学发展理念
一、少数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文化多样性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三、文化多样性促进社会的创造性
四、文化多样性促进社会的稳定性
五、文化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六、开创以文化为终极目的的多样化发展模式
第二节 保护与发展民族文化多样性
一、提高对文化保护与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二、制定和完善保护与发展民族文化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三、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筛选与评估标准
四、建立民族文化保护村(区)
五、发展民族文化产业
六、确保少数民族参与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权益
七、建立重大建设项目的参与式社会文化影响评价机制
第三节 运用国家权力认真做好水电移民工作
一、移民安置的基本类型和模式
二、外迁移民影响评估
三、就地后靠移民影响评估
四、移民安置与发展对策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发展的反思-澜沧江流域少数民族变迁的人类学研究 节选
回顾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历史,可用四句话加以形象的概括,那就是“生于动荡,立于国难,少壮挫折,中年复兴”。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引进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末期,其时军阀割据,动荡不安;此后抗战八年内战四年,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开拓者们就是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中辛勤耕耘,筚路蓝缕……沧桑百年,斗转星移,现在中国的人类学民族学可以说进入了*好的发展时期。虽然如此,然而如上所述,面对当前国内外悄然兴起的文化自觉和无所不在的文化诉求,面对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无疑承受着巨大的挑战。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而进行学科的建设,如何在融入国际学界的同时努力实现本土化,如何普及人类学民族学的知识以提高国民的教养和素质,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应用研究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等,均为重大而紧迫的谬题。本丛书的问世,一定程度地反映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状况,作为新时期的具有代表性和规模性的研究成果。必将载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史册。 《发展的反思-澜沧江流域少数民族变迁的人类学研究》是“当代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文库”之《发展的反思——澜沧江流域少数民族变迁的人类学研究》。
发展的反思-澜沧江流域少数民族变迁的人类学研究 作者简介
郭家骥,男,1955年7月出生,云南昆明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云南大学客座教授。1983年云南大学历史系毕业,同年分配到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从事民族学研究至今。田野调查的足迹遍及云南民族地区和一些西部民族省区,在生态人类学、民族关系、民族问题与民族地区发展等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独撰和主编专著8部,发表论文50多篇,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云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或果一等奖”和“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9.0¥30.0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实旅程
¥30.5¥35.0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9.8¥32.8 - >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中国人在乌苏里边疆区:历史与人类学概述
¥20.6¥48.0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
烟与镜
烟与镜
¥15.4¥48.0 - >
推拿
推拿
¥12.2¥32.0
-
土家族
¥5.3¥8 -
名师讲义·蒙文通:中国古代民族史讲义
¥10.7¥24 -
中华民族早期源流(八品)
¥14.9¥48 -
丘吉尔论民主国家:革命的年代:the age of revoluttion
¥15.6¥35.8 -
青藏高原的人与自然::
¥70.6¥98 -
突厥语民族口头史诗-传统.形式和诗歌结构
¥30.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