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特免权制度研究

作者:吴丹红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1-01
所属丛书: 诉讼与仲裁论丛
开本: 03 页数: 292
本类榜单:法律销量榜
中 图 价:¥25.1(7.6折) 定价  ¥33.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特免权制度研究 版权信息

特免权制度研究 本书特色

妻子怎能告发她的丈夫呢?儿子怎能告发他的父亲呢?为了要对一种罪恶的行为进行报复,法律竟规定出一种更为罪恶的法律……为了保存风纪,反而破坏人性,而人性正是风纪的泉源。
——【法】孟德斯鸠

特免权制度研究 内容简介

证据的提出在于发现真实,然追求真相并不是证据法的全部目的。为保护社会特定价值或者基于社会政策之考量,法律也允许证人享有在一定条件下拒绝作证的权利。厘清作证特免权的内容和边界,不仅于保护证人有重要意义,亦是强化证人义务的前提。本书首次全面阐述了不自证其罪特免权、亲属特免权、职业特免权和公共利益特免权等重要制度,分析了其在保护社会重大价值和实现司法正义之间的艰难权衡,澄清了学界对于特免权内容的误读。针对特免权制度在中国的历史性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本书直面中国司法实践中证人作证制度的困境,提出我国证人特免权制度设立的可能性和障碍,回应了当前证据立法中就此问题存在的争论,拓展了我国证据制度研究的深度。

特免权制度研究 目录

**章 导论
 引子 从一个公共事件进入
 **节 研究动机与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结构体系
第二章 法制史上的“失踪者”
 **节 中国古代的容隐制
  一、先秦的“父子相隐”观
  二、成文法上的容隐制度
三、容隐制乃特免权之母
第二节 特免权的移植
一、清末修律的转变
二、民国立法的移植
第三节 “失踪”的特免权制度
一、1949年之后的特免权命运
二、1979年后对特免权的反思
三、台、港、澳地区的特免权
四、特免权制度的发展脉络
第四节 特免权缺席之后
一、过度的“发现真实”
二、不彻底的无罪推定
三、难有隐私权的世界
四、对亲情伦理的忽视
五、证人权利无保障
第三章 特免权的基本理念
**节 从作证义务到特免权规则
一、证人作证义务
二、作证适格和可强迫性
三、特免权的规则体系
第二节 特免权正当性之争
一、支持特免权制度的学说
二、反对特免权制度的声音
第三节 特免权的价值理念
一、发现真实的诉讼目的
二、发现真实的道德限制
三、超越实体和程序正义
四、特免权制度的价值取向
第四节 特免权中的利益权衡
一、特免权制度中的利益因素
二、特免权制度中的利益权衡
第四章 不自证其罪特免权
 **节 不自证其罪特免权的产生
一、不自证其罪特免权的起源
二、不自证其罪特免权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不自证其罪特免权的基本内容
一、不自证其罪特免权的主体
二、不自证其罪特免权的客体
三、“强迫”与“自证其罪的风险”
四、不自证其罪特免权的行使
五、不自证其罪特免权的后果
六、不自证其罪特免权的放弃
 第三节 与不自证其罪特免权相关的权利
一、不自证其罪特免权与沉默权
二、不自证其罪特免权与不受损害特免权
 ……
第五章 职业关系特免权
第六章 亲属特免权
第七章 公共利益特免权
第八章 特免权制度的未来
附录:部分立法草案中的特免权规定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特免权制度研究 节选

证据的提出在于发现真实,然追求真相并不是证据法的全部目的。为保护社会特定价值或者基于社会政策之考量,法律也允许证人享有在一定条件下拒绝作证的权利。厘清作证特免权的内容和边界,不仅于保护证人有重要意义,亦是强化证人义务的前提。《特免权制度研究》首次全面阐述了不自证其罪特免权、亲属特免权、职业特免权和公共利益特免权等重要制度,分析了其在保护社会重大价值和实现司法正义之间的艰难权衡,澄清了学界对于特免权内容的误读。针对特免权制度在中国的历史性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特免权制度研究》直面中国司法实践中证人作证制度的困境,提出我国证人特免权制度设立的可能性和障碍,回应了当前证据立法中就此问题存在的争论,拓展了我国证据制度研究的深度。

特免权制度研究 作者简介

吴丹红,浙江义乌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学士、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现为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政法大学)专职研究人员。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