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攻略拿走直接抄!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柏辽兹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原版引进)

包邮 柏辽兹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原版引进)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10-01
开本: 32开 页数: 207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27.7(7.3折) 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开年大促, 全场包邮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柏辽兹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原版引进)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0442132
  • 条形码:9787540442132 ; 978-7-5404-4213-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柏辽兹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原版引进) 内容简介

《哈罗尔德在意大利》的问世要归功于两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帕格尼尼(据说这首作品原本是为他而写的)和拜伦(他的《恰尔德·哈罗尔德》影响了这首作品的标题),但这两个人所起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却很难确定。柏辽兹那本富于想象力的《回忆录》在事实方面并非永远十分可靠,它上面有这样的叙述:帕格尼尼请柏辽兹为他写一首以中提琴独奏为主的交响作品,可当他看到**乐章的分谱后却抱怨说:“休止太多,我必须从头拉到尾。”柏辽兹进一步回忆说,看到自己创作的曲子不符合帕格尼尼这位大师的要求,他决定彻底放弃为那位著名魔鬼提琴家写一首炫技作品的想法,“而是将中提琴放置在我在意大利阿布鲁奇地区旅行时留下的诗一般的回忆之中,并且将它变成一种拜伦《恰尔德·哈罗尔德》式的忧郁空想家”。 至于拜伦对这首作品的影响,柏辽兹既没有引用《恰尔德·哈罗尔德》中的文字,也没有采用其中的任何故事情节。他本人为四个乐章分别写了标题,代表着哈罗尔德并且反复出现的固定乐思(第13页第4小节:独奏中提琴),与其说描写的是位充满激情的叛逆者,不如说是位空想式的观察者;与其说是拜伦式的,不如说是柏辽兹式的。 这首交响曲自由地采用了传统结构。**乐章的柔板引子为“固定乐思”奠定了一个基础,主题首先由木管以小调谨慎地呈现,然后随着独奏中提琴的**次进人(第13页第4小节)逐渐突现出来。在该乐章快要结束前,这个“固定乐思”以弦乐的赋格段(第64页第7小节)再现。这个“固定乐思”还在后面几个乐章中以不同节奏形式再次出现,尤其是在第二乐章(作为颂歌旋律对位,第89页第2小节:中提琴独奏)和第三乐章(作为对小夜曲抒情主题的一个评说,第113页第10小节:中提琴独奏)中。在第四乐章中,中提琴先是以前面几个乐章中的回忆乐段一再打断喧闹的乐队,但随后便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保持沉默,直到这个“固定乐思”*后以支离破碎的形式再现,并很快被乐队*后的爆发所淹没。

柏辽兹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原版引进) 目录

Ⅰ哈罗尔德在山中Ⅱ香客们的进行曲Ⅲ小夜曲Ⅴ强盗的宴饮
展开全部

柏辽兹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原版引进) 作者简介

艾克托尔·路易·柏辽兹目录,HectorBerlioz 法国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浪漫乐派。  1803年生于格勒诺布尔的拉科特-圣安德烈,早年学过长笛和竖笛,后来又学吉他,但从未学过钢琴;  1821年他遵从父命赴巴黎进医科学校;  1822年申请学习音乐并开始创作歌剧;  1823年成为勒絮尔的私人学生后,又创作了一部清唱剧;  1826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雷哈和勒絮尔;  1827年在奥德翁剧院观看英国肯布尔剧团上演的《哈姆雷特》;进而迸发出对剧中扮演奥菲利娅的爱尔兰女演员哈里特·史密森狂热的爱情;  1830年创作的《幻想交响曲》,副标题为“一个艺术家生涯中的插曲”,自传式地描叙他对于史密森小姐的爱情,此交响曲于同年12月5日演出;  1832年12月他终于见到了史密森小姐,10个月后同她结了婚。在此后的几年中创作了一些他笔下最伟大的作品,其中包括《哈罗尔德在意大利》、《葬礼与凯旋》、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纪念亡灵大弥撒曲》等;  1841年他的婚姻破裂后,与歌唱家玛丽·雷西奥同居。随后的几年中他经常旅行,访问过俄国、英国、意大利;  1856年开始了歌剧《特洛伊人》的写作;  1858年完成,这部歌剧是柏辽兹的杰作,因规模过于庞大,在剧院上演的种种努力未能实现;  1860-1862年完成他的最后一部歌剧《比阿特丽斯和本尼迪克》后就再没写作;  1869年柏辽兹在巴黎去世。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