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增订版(全三册)
-
>
大家精要- 克尔凯郭尔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罗素
-
>
大家精要- 钱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识
张季鸾与《大公报》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1057119
- 条形码:9787101057119 ; 978-7-101-05711-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张季鸾与《大公报》 本书特色
上海滩的立足,汉口阵地的艰守,重庆时代,张季鸾,《大公报》与民国社会。
张季鸾与《大公报》 内容简介
简介
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是一个风云激荡、各种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各路才俊各逞其才的时代,伴随着皇权的禁锢、军阀的专横、敌寇的入侵,一批批报人从逆境中成长起来。他们始终保持着独立精神,坚守着争取民主自由、变革社会的报业传统,在历史的回音壁上留下了属于那个时代的黄钟大吕般的绝响。 民国时期“舆论重镇”《大公报》灵魂人物是张季鸾,他坚持“四不”办报宗旨,他的追求与悲怆、奋斗与激昂仍感召着后人。张季鸾们的背影已经渐行渐远,我们有必要拂拭去漫长岁月层积的尘埃,再次走近张季鸾和他主持的报纸,为读者讲述一个人、一份报和一个时代荣辱与共的风雨历程。
张季鸾与《大公报》 目录
张季鸾与《大公报》 节选
虽然有极端的个案出现,但在当时一般报人看来,只要不涉及“赤化”宣传,在报刊上指陈时政,批评当权还是有一定空间的,因此这段时期新报刊的创办依然很多。当时人们创办报刊很少有长久打算,一般拉来一笔资金,或者拉来政治关系,有个政治和经济上的靠山,就开始办报。钱花光了没有接济,或者政治靠山倒台了,报纸也就办不下去了。特别是北方,政治的动荡、商业的不完善、经济的不发达都直接影响了报纸的经营。当时在北京,《晨报》、《世界日报》、《京报》算是大报,销量多时不过八九千份,少的则只有三五千份。日本人办的《顺天时报》因为有日本势力的庇护,敢于刊登些别的报纸不敢登的新闻,因此销量大约有一万五千份左右。天津作为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重地,比邻首都,接近中央,同时又有租界外国势力的庇护,因此在历史上就常有舆论重镇盘踞。清末维新变法时期著名的《国闻报》、1902年的《大公报》、1915年的《益世报》都是影响巨大的报纸。特别是1902年创办的《大公报》,在京津很有名气。其创办者英敛之是满族人,天主教徒,主持《大公报》十年,辛亥革命后退出。
张季鸾与《大公报》 作者简介
王润泽,1971年7月生。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新闻史教研室副主任,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日本电通株式会社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代表作有:《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编著者之一)、《中国新闻事业图史》(著者之一)、《:最新日本广告实务》(专著),先后在《国际新闻界》、《中国记者》、《新闻与写作》、《现代广告》等核心期刊发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主要有:《民国前期中国现代报纸的发行途径及其潜规则》、《技术、制度与新闻的互动——民初通讯技术的现代化与新闻业的发展》、《揭密张季鸾的秘使身份》、《中国近代社会新闻的演进与价值取向》、《媒体信任危机的历史与辨证思考》等。
- 主题:大公报风云
书中对冷战双方执政者的思维理念与政策、核@与高科技的作用、军备竞赛的不断升级、情报机构的边缘化等问题的讨论,有助于读者从另一个侧面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
- 主题:不妨读一读
首先,书的品相还是可以的,虽然略有些脏! 其次,书的内容也还算不错。有几个特点, 1,中华书局出的,质量还是有些保障的; 2,报人大都是自由主义者,和我们某些阶段的意识形态是不相符的,所以作者在写书时,观点言论存在局限性; 3,就本书而言,对张季鸾的认识不能说是非常深刻的,只能说是看书能够大概了解张的事迹,脾性,以及张所处的背景。 4,看此书还能了解王芸生、徐铸成等记者的事迹。 所以,不妨一读!
-
我的半生
¥12.2¥35 -
莫迪里阿尼传
¥8.4¥28 -
暮色将尽(精装)
¥30.9¥49.8 -
想念张政烺
¥11.9¥35 -
约翰·伯格的三重生命
¥43.7¥78 -
一代宗师布衣学者:罗尔纲先生传
¥10.6¥32
社版书 给孩子的化学世界入门书--漫画化学(全6册)
¥49.7¥168.0丝路文明·第九辑
¥64.4¥88.0他看见你的声音
¥1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