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民事诉讼体制比较研究

民事诉讼体制比较研究

作者:瘳中洪
出版社: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9-01
开本: 其它 页数: 513
本类榜单:法律销量榜
中 图 价:¥16.2(3.6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民事诉讼体制比较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801859686
  • 条形码:9787801859686 ; 978-7-80185-968-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民事诉讼体制比较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采用比较的方式,通过对世界几个主要国家和我国民事诉讼体制形成与发展的研究,以及对于这些国家民事诉讼体制与各国社会经济、政治、历史文化之间有关规律和联系的归纳、分析,力图从宏观上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提供一些可资参考的建设性意见,从而促进有关研究的深化,以达到《民事诉讼法》修改能够与中国现实的社会状态,以及发展相匹配,使之更加适应中国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民事司法救济发展的需要。 全书在结构上分为七大部分,具体包括民事诉讼体制比较研究的价值考察、两大法系夹缝中的日本民事诉讼体制、英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封建社会民事诉讼体制的形成与发展等。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民事诉讼体制比较研究 内容简介

《民事诉讼体制比较研究》采用比较的方式,通过对世界几个主要国家和我国民事诉讼体制形成与发展的研究,以及对于这些国家民事诉讼体制与各国社会经济、政治、历史文化之间有关规律和联系的归纳、分析,力图从宏观上为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提供一些可资参考的建设性意见,从而促进有关研究的深化,以达到《民事诉讼法》修改能够与中国现实的社会状态,以及发展相匹配,使之更加适应中国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民事司法救济发展的需要。全书在结构上分为七大部分,具体包括民事诉讼体制比较研究的价值考察、两大法系夹缝中的日本民事诉讼体制、英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封建社会民事诉讼体制的形成与发展等。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民事诉讼体制比较研究 目录

前言 **部分 民事诉讼体制比较研究的价值考察 一、民事诉讼体制的界定二、民事诉讼体制研究的价值 (一)有利于纠正目前学术研究中在方式、方法和思考角度上的误区 (二)有益于深刻认识和揭示民事诉讼体制的形成与社会政治、经济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联系 (三)有利于为中国民事诉讼体制改革与完善提供充分的论证和依据 第二部分 德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形成与发展一、德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形成(一)罗马民事诉讼与德国民事诉讼(二)日耳曼诉讼与德国民事诉讼法(三)德国普通民事诉讼(四)法国民事诉讼法对德国民事诉讼法的影响(五)德国统一民事诉讼法典的制定——民事诉讼体制正式确立二、德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发展与特征(一)法院体制(二)社会化诉讼模式——当事人自由的限制和法官权力的强化 (三)审前程序(四)独立的证据调查程序(Selbstandiges Beweisverfahren) (五)庭审程序(六)判决 (七)救济程序(八)民事诉讼中的检察机关 (九)证据制度特征三、德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对民事诉讼体制的影响(一)19世纪末以来德国社会发展概况 (二)经济因素对德国民事诉讼体制发展的影响(三)政治因素对德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影响(四)文化因素对于德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影响第三部分 两大法系夹缝中的日本民事诉讼体制一、日本民事诉讼体制的历史演变:内在理路 (一)氏族法:裁判制度的生成背景 (二)大化改新与大陆法的继受:律令法时代 (三)镰仓、室町法:民事审判之独立(四)幕藩法(五)明治时期近代裁判法的形成二、日本战后改革与现代法的形成:外缘影响(一)波茨坦宣言与日本战后改革(二)战后日本宪法下的民法修改与民事诉讼法修改 (三)战后日本民事诉讼法全貌 三、日本现行的民事诉讼体制(一)诉讼体制概述 (二)大陆法与英荚法诉讼体制夹缝中的日本民事诉讼体制:以裁判为中心 四、法律移植困惑下的调停(一)日本的法与调停(二)调停解决纠纷的历史(三)从昭和49年修正案看调停制度的发展方向 (四)未来的展望 第四部分 英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形成与发展一、英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形成(一)古代英国法及其民事诉讼制度 (二)英国普通法的形成与发展(三)衡平法的产生与发展(四)19世纪英国的民事司法改革二、英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发展与特征(一)法院体制特征(二)诉讼模式的特征(三)民事诉讼特征(四)证据制度特征三、英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对民事诉讼体制的影响(一)政治方面的影响(二)经济方面的影响(三)文化方面的影响第五部分 美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形成与发展一、美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形成(一)殖民地时期的民事诉讼法(二)建国时期的民事诉讼法(三)法典化时期的美国民事诉讼法二、美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发展与特征(一)法院体制特征(二)诉讼模式特征(三)诉讼程序特征(四)证据制度特征三、美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对民事诉讼体制的影响(一)美国政治对民事诉讼体制的影响(二)美国经济对民事诉讼体制的影响(三)美国文化对民事诉讼体制的影响第六部分 中国封建社会民事诉讼体制的形成与发展一、中国封建社会民事诉讼体制的形成(一)研究中国封建社会民事诉讼体制的目的 (二)关于中国封建社会是否存在相应的民事诉讼体制问题 (三)中国封建社会民事诉讼体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二、中国封建社会民事诉讼体制的特征(一)审判体制方面的特征(二)诉讼模式方面的特征(三)诉讼程序方面的特征(四)证据制度方面的特征(五)执行体制方面的特征三、中国传统民事诉讼制度规定中值得吸收、借鉴的因素 (一)关于“辨告”程序的规定(二)关于?誓审”程序的规定(三)关于“直诉”程序的规定四、导致中国封建社会民事诉讼程序性规定与诉讼体制问题的基本原因(一)社会经济结构方面的原因(二)社会治理观念方面的原因(三)封建统治者对于司法审判功能、性质认识方面的原因五、中国传统民事诉讼观念、意识和体制设置对于后世和现实的影响(一)诉讼程序观念和意识方面的影响(二)解决民事纠纷方式上的影响(三)司法机构设置以及权限划分上的影响(四)无视当事人权利保护方面的影响(五)传统审判监督制度设置对于现实审判监督程序制度设置的影响(六)程序制度构建、设置和传统习惯方面的影响(七)立法技术方面的影响第七部分 中国现代社会与民事诉讼体制一、中国现代民事诉讼体制的产生 二、中国现代民事诉讼体制的初步发展(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二)北洋政府时期(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地时期三、现代民事诉讼体制的转型 (一)1949年到1956年,民事诉讼体制的转型初期(二)1957年到1976年,民事诉讼体制建设的瘫痪时期四、现代民事诉讼体制的发展与完善(一)1978年至1991年,我国民事诉讼体制的恢复和发展时期(二)1991年至今,我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时期五、中国现代民事诉讼体制的发展特征(一)法院体制特征(二)诉讼模式特征(三)诉讼程序特征(四)证据制度特征六、《中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诉讼体制之间的协调与配套 (一)法院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二)诉讼模式的改革与完善(三)诉讼程序的改革与完善后记
展开全部

民事诉讼体制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

p>  廖中洪,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
师,著有《中国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研究》、
《民事诉讼程序改革热点问题研究》、《侵权
损害赔偿诉讼证据运用研究》等多部专著和著
作。公开发表《人权保障与我国民诉法的修
改》、《自由心证与法官心证来源》、《检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