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图书盲袋,以书为“药”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闽台区域研究丛刊:第六辑 2006

闽台区域研究丛刊:第六辑 2006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5-01
开本: NULL 页数: 175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14.3(5.5折) 定价  ¥2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闽台区域研究丛刊:第六辑 2006 版权信息

  • ISBN:9787802097223
  • 条形码:9787802097223 ; 978-7-80209-722-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闽台区域研究丛刊:第六辑 2006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闽台区域经济研究、台湾政治研究、闽台文化研究三部分。收录了:《闽台农业合作与福建新农村建设》、《闽台农业合作的基础和趋势探析》、《论“中华民国宪法”的定位》等文章。

闽台区域研究丛刊:第六辑 2006 目录

**篇 闽台区域经济研究
 闽台农业合作与福建新农村建设
 闽台农业合作的基础和趋势探析
 闽台农业合作与福建农地合理利用的探析
 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海峡西岸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初探
 台商直接投资对福建省产业结构的影响
 闽台专门化分工与产业合作问题探析
 福建人力资源配置的特点及创新
 福建省(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调查与思考
 全球化背景下两岸现代服务业的合作发展战略探析
 福建在承接台湾产业转移中的挑战及其应对
 利益协调与民营企业的和谐发展
 台湾当局的财政危机与财政改革论析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及其现状分析
第二篇 台湾政治研究
 论“中华民国宪法”的定位
 从“一国两制”的视角看台湾当局的“修宪”活动
第三篇 闽台文化研究
 吕秀莲原乡南靖书洋田中村及吕氏源流
 明清时期闽南山区宗族的发展及移民台湾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
 台湾政要张俊宏与漳州平和珀溪张氏
 江丙坤原身平和大溪江寨村及江氏源流
 从《闽省会报》的报道看刘铭传台湾建省
 闽南回汉文化的交融与回族文化的变迁
 海内外台湾现代文学史的书写视角
 严复尊崇爱国志士陈文龙的言行
 简论沈葆桢对台湾近代化的贡献
展开全部

闽台区域研究丛刊:第六辑 2006 节选

在承接台湾产业转移中的挑战及其应对*
    谷会平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州  350007)
  【摘要】  世纪之交,台湾高科技产业掀起了新一轮对外投资浪潮。面对滚滚而来的台资,境
  内外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福建省欲在日益剧烈的引资竞争中胜出,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加
  速经济发展。笔者认为主要应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注重“产业招商”,突出福建特色——闽台
  农业合作的亮点,抓住机遇,积极应对。
  [关键词】  产业转移产业招商产业合作
1台湾产业转移的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由于台湾岛内经营环境的恶化和国际市场竟争的加
剧,加之受发展中国家廉价产品的冲击和台湾加入WTO后所带来的贸易环境的改变,以
外销为主的台湾劳动密集型产业因生产成本高涨、技术更新落后、筹资困难而被迫向海
外转移。究其根源在于岛内外交的经营环境从根本上动摇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根基。
    大陆拥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日益扩大的内需市场和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吸引国
际知名大厂商前来投资。台湾厂商不甘落后,纷纷加入竟逐行列,试图争取大陆市场作
为腹地,建立自有品牌,达到扩大经营空间的目的。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台
湾企业开始了规模较大的产业转移第三波浪潮,主要转移到江苏苏州。转移到福建的电
子企业主要有中华映管、冠捷电子;石化企业有翔鹭化工;机械企业有东南汽车、厦门
金龙客车。2005年9月,台湾*后一条笔记本电脑生产线转移到苏州,岛内已不再有笔
记本电脑生产,这标志着台湾产业转移又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面对台资大举进军大陆的形势,各省纷纷出台政策,以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
升级。福建省在改革开放初期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台资,然而近五
年来利用台资的数额持续下滑。目前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有力推动下,其下滑的势
头有所遏制。2005年合同利用台资5.46亿元,同比增长54.4%,但与广东、浙江等周
边地区相比,除农业外,福建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仍待提高。同时,受国家宏观调控、
要素资源紧缺等因素影响,福建招商引资亦面临严峻挑战。在台湾产业转移新形势下,
如何发挥福建优势,在新一轮招商引资中把握机遇,争取主动,是福建现阶段亟待完成
的重大课题。
2福建在新一轮招商引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2.1境内外招商引资竞争日趋激烈
    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各国纷纷出台优惠政策,放宽外资准入,加强投资促进,
    国际引资竞争空前激烈。韩国、印度、越南等周边国家招商引资力度加大,FDI流入增速
    明显。据摩根大通测算,美国出台《本土投资法》后将为美国带来超过4 000亿美元的资
    本回流。国际引资争夺战分流我国FDI的趋势不容忽视。在各国招商引资竞争激烈的同
    时,国内各地区之间招商引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各地引资优惠政策层出不穷,从财政
    补贴到税收减免,从廉价土地出租到免费提供户口指标等,特别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台
    资在向大陆大举迁移过程中,在江苏地区的投资十分活跃。据台湾的统计资料显示,目
    前祖国大陆吸引的台资中,有50%以上是在江苏。
    2.2人民币升值和内外资两税合并加大福建招商引资难度
    在外贸和外资双增长的推动下,中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不断扩大,外汇储
    备呈大幅上扬之势,人民币面临持续升值压力。目前,福建主要凭借低成本优势吸引外
    商投资,人民币升值、外商投资成本随之增加,进一步加大福建引资难度。2006年12月
    24日,全国人大首次审议了旨在统一不同类型企业税收标准的企业所得税法草案。根据
    草案,内外资企业将实行统一的25%的企业所得税率。在各国对外资争夺日趋激烈的背
    景下,两税合并对福建今后一个时期的招商引资将会产生不利影响。
    2.3“五缘”优势对台商的吸引力减弱
    由于闽台之间,具有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法缘相循、商缘相连、文缘相承的独特
    关系,曾是台商投资福建的首要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良好的投资环境、丰厚的
    投资回报,成为台商选择投资地区的决定因素。江苏、浙江、山东等地依靠自身独特的
    开发模式、更为灵活的机制、低廉的商务成本和亲商的服务政策使自身竞争力不断增强,
    从而取代福建成为台资新宠。
    2.4招商引资的综合经济效益亟待提高
    福建招商引资的综合经济效益不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引资无序竞争导致严
  重的资源浪费;二是台资对促进本土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作用有待提高。目前,
  在考核重压之下,一些地方政府发起全民招商总动员,招商引资中资源浪费、环境污染
  和重复建设等问题凸显。福建引入外资项目层次较低,台资主要投向于服装、鞋帽、食
  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电子、机械、信息等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少。
  产业集聚的“根植性”较弱,技术“溢出效应”低,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带动作用有待增
  强。至2005年6月已正常运转的台资企业中,投资工业的共计4 569家,占76.18%,其
  中制造业项目占98.21%,采矿业占0.8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0.53%,
  建筑业占0.39%①。
  3福建省利用台资的对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福建省面临的引资竞争日益剧烈,自身优势越来越不明
显。面对这样的状况,福建省应充分利用台湾产业转移新浪潮的大好时机,抓住台资转
移大陆的机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开发优良的投资项目,努力提高投资效益。可以
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对台资的吸引力
    在当前新一轮吸引台资的竞争中,重点已转为投资软环境的竞争,其中政府执政能
力是首要决定因素,地区投资软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台商是否来本地区投资。福建应
该把握投资决定因素的变化,在今后的招商引资中,除了进一步健全基础设施建设外,
还应重点提高政府的执政水平,把有关政策、法制、体制和市场等软环境的改善作为今
后工作的重点,要以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对台资的吸引力,以扭转当前台
商投资规模增长不快的趋势。
3.2由“政策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
    福建要突出大项目和产业集群招商,加快项目集聚步伐,增强规模集聚效应,突出
引进龙头项目、配套项目和产业集群项目,不断提升招商引资的层次和水平。各地根据
本地主导和特色产业,制定产业链招商规划。找准主导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空白点和
薄弱点,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附加值高和关联度大的产业。
3-3实施多样化形式招商
    福建的外资来源主要有港澳资金、台商资金、东南亚以及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资金,
其中港澳台资金占绝大部分。由于台资一方面易受两岸政治关系的影响,另一方面目前
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吸收台商投资存在着复杂性、曲折性和困难性,因此,未来福建在
吸引外资上,既要积极努力吸引台商资金,又要大力吸引港澳、东南亚以及欧美日等发
达地区和国家的资金,从而提高福建利用外资的规模,促使外资的来源多样化。
3.4突出福建独特优势,打造闽台农业合作新品牌,促进福建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福建在利用台资发展农业方面一直是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气候接近,作物种类、
栽培技术、耕作制度基本相同,两地农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决定了两岸的农业资源要
素有很大的整合空间。结合台湾在农业上的优势,福建可以通过农业技术合作,吸收台
湾的农产品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满足国内市场对高端农
产品的需求;在畜牧业方面,尤其是养猪和养鸡业,其企业化大型生产的经营管理经验,
对正在发展大型生产的福建养殖业有良好的借鉴作用。这是福建独有的优势,应好好把
握机会,争取在农业方面,率先实现向现代化转变,走在国内前列。



闽台区域研究丛刊:第六辑 2006 相关资料

重视,其市场定位也在发生变化,台商企业逐渐改变以加工出口为主的投资形态,进而发展为抢占和拓展大陆市场为主的多层次布局[2]。这使台商的企业选址和布局都有向内陆腹地延伸的态势。但近年来台商农业投资日益呈现北上西进的趋势,且这种趋向愈来愈明显[3]。黑龙江、海南、陕西、山东等省份发挥其"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的政策优势以及结合地区各具特色的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基础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在对台招商中发展势头迅猛;而北京、上海等地则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广阔的销售市场,使台商企业在大陆的投资有了更多的选择。这些省市或地区已经成为福建省利用台湾农业资金的主要竞争对手。与此同时,福建省因受腹地小、经济社会基础相对较弱等自身条件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福建对台的拉动效应,使福建省在对台招商引资方面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2.3利益分配不合理,影响闽台农业合作的稳定性
闽台农业合作的实质是资源要素的流动与整合,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我国现行农地制度框架的限制,土地要素难以按市场化方式配置;而为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我们通常采用以土地使用优惠为最主要内容的优惠政策。由于我国土地要素配置的非市场化,现实中农民得到的只是农地使用权受到严格限制后,农地的财富价值被大大低估的农地价格。也就是说,在闽台农业合作中,土地使用的优惠政策往往是建立在牺牲农民利益的基础上,而这种制度性偏低的农地价格,往往造成事后纠纷不断,成为影响闽台农业合作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从投资合作上来看,在目前"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中,农民按照台商的要求(合同)安排农事活动,生产某一品种或规格的农产品,并交由台商企业进行加工,在台商将加工出的高附加值农产品销往国际市场以后,农民所得到的利润仅为农产品价值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收益为台商所得,分散经营的小农户,不能成为产业化经营中的利益共同体。而且,由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往往不但不能分享产业化经营的收益,还要承担市场供求变化对企业不利时的风险,企业常常通过压低农产品的价格将市场风险和损失转嫁给农民,直接损害农民的利益。与此同时,拥有较小资本的台湾在闽种植业投资经营者的利益,也常由于当地农民的违约和竞争受到损害。这种利益分配上的不合理而带来的对闽台农业合作稳定性的影响,是在当前深化闽台农业合作过程中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2.4农业自身比较利益的劣势性
随着经济发展进程的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