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四川文庙

四川文庙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336
中 图 价:¥176.0(5.5折) 定价  ¥320.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四川文庙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1024001
  • 条形码:9787501024001 ; 978-7-5010-2400-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四川文庙 目录

《四川古建筑大系》序序四川文庙概述德阳文庙犍为文庙富顺文庙渠县文庙附录 附录一:四川省现存文庙一览表 附录二:《明一统志》四川儒学资料辑录 附录三:万历《四川总志》四川儒学资料辑录 附录四:清代及民国时期各府(州)、县文庙资料后记AbstfaCt
展开全部

四川文庙 节选

bsp; 序
    我国是一个有着独特的文化多样性的国家。民族和地区文化的多样性构成了整个中华民
  族文化的丰富多彩。这种丰富多彩的文化随着历史的变迁成为了一种影响人们生活、思维的
  传统,也构成了地方的文化的独特魅力。四川是我国历史上文明发展*早的地区之一,由于环
  境、社会发展而形成的文化传统独具魅力,而这种独特的魅力又由于四川地区文化的高度发
  展、社会相对富足等各种原因,使人们对这种文化所拥有了一种强烈的自豪感而得到长期的传
  承,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四川作为我国历史上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文庙是一个重要的建筑类型。四川文庙的历
  史可以上溯到唐代,宋代重文兴教则是四川文庙兴建、发展的高峰时期。四川文庙尽管遵从中
  央王朝相关的建筑制度,如在建筑群的整体规模、建筑大小等方面,但在与环境的结合、细部的
  处理上仍然显示出了四川建筑的个性和四川文化本身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对四川文庙而
  言,显然是其价值的重要体现。
    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看待四川文庙的保存问题,*基本的工作是档案记录、研究和价
  值的评估,只有在对四川文庙举行深入研究、记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真正充分认识其价值,采
  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使之得以妥善的保护。姚军、唐飞两位先生长期从事四川文化遗产的保护
  工作,所著《四川文庙》一书是他们多年研究的成果。这一著作对于人们认识四川文庙的总体
  状况,认识四川文庙所具有的重要而独特的价值有重要的作用。
    富顺文庙和德阳文庙是四川文庙中*有代表性的重要案例,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们无论在形制作法还是细部雕饰、平面布局等方面都是我国文庙建筑遗存中不可多的实例,
  《四川文庙》一书对这两座文庙做了全面的研究,使得我们有可能对这两座文庙所反映的四川
  文庙的特征有更为清楚的认识。
    文庙反映的是中国传统社会重要的主体文化,四川文庙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又反映了四
  川自身文化的独特性,以及四川各地文化的多样性。同时四川文庙无论在建造思想、规制、建
  造方法、工艺传统以及各种祭祀活动等方面蕴含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认识四川文
  庙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的价值,全面整理和记录四川文庙发展演变的历史,正是《四川
  文庙》一书所要达到的目的。
    
    
     富顺文庙
    有人如是评价富顺:“四川郡、县学百有三十余处,而人才之多,风化之盛,未有过于富顺者也!”[1]富顺
在明代即有“才子之乡”之称。作为一县教育的中心——学宫,自宋庆历四年(1044年)创建以来,自宋历
元、明、清各代,先后扩建、修葺达二十一次,亦是富顺历来重视教育之体现。
    据文献记载,宋时文庙建于县治东,坐北向南,后倚神龟山,前面正对大南门,历元、明、清各朝,虽然历
代多有修补,但位置一直没有改变。“宫墙对翠屏山如展榜然,县中科甲相承,咸以为是山之胜”[川,从风水
的角度看,富顺文庙地处形胜之地。
    学宫在宋代有三次扩建和修葺。**次是在乾道元年(1165年),时为知监的史仝在明伦堂前修建了题
名塔。在高宗绍兴年间(113l—1161年)和理宗宝庆年间(1225~1227年),当时的知县都对文庙进行过
修葺。
    元立国以来,比较重视兴学。元世祖忽必烈至元辛卯(1291年),富顺建学,但为兴学权宜之计,因为十
年后即仁宗至大四年(1311年),武略将军任显忠所见的学宫是“正殿渗漏,礼器不修,戟门未建,讲堂尚
虚”;鉴于学校乃“风化所基之地,政治所出之原”,于是着手“鼎新涂盖”,于次年修建两庑和棂星门。到
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王纳速主政时,又“建御书之碑亭,刻褒封之诏旨”,在两庑前加筑了栏杆,在讲堂旧
基新构筑了讲堂。元代经此三人修建,学宫只是初具规模而已。另外,这时的庙与学还有可能是合一的。
就祭祀区的文庙看,建筑基本上只有大成殿这一院落,包括大成殿和两庑,殿前还有棂星门。
    到了泰定二年(1325年),由于沱江大水“泛流湍悍”,将文庙基址崩摧,大成殿等毁于水灾,仅存棂星
门,后修复。顺帝至正九年(1349年)夏,“专兴学校为先务”的知州李奉元“作成庙学”时,只是按图制竹木
祭器和更造“正、配位凡五,从祀凡十二”,而没有对文庙进行修葺,可见此时文庙“殿宇门庑”俱完好。至
正十一年,“留心学校”的知州蒲善继构筑大成殿。
    有明一朝,从洪武六年(1373年)至崇祯十年(1637年),除了对原有建筑进行修葺外,还对文庙的建筑
进行了增建,前后共计九次。
     正统八年(1443年),知县李真到任三日后谒庙学,视庙学虽“地位爽垲,规制鸿壮”,然“历岁久而日就
敝陋”,感叹“是皆有司之责”,乃将修葺学宫“毅然为己任”。李的此次修葺包括几个方面:其一,修治毁坏残
缺建筑,“以隆以挺其栋桷之下压者,以鳞以翼其覆瓦之缺坏者”。其二,改建东西庑凡二十四楹。其三,制
备祭器。其四,在明伦堂南创建抱厅三间,“皆极轩敞”。其五,将建于宋代因“字画漫没不可辨”的雁塔“琢
石重镌,并续洪武以来举人、进士名于其上”,以励学者。其六,于棂星门北建泮池,池上“架石为梁,而环以
栏楯”。此外还有诸如将明伦堂内外皆铺石,在神道两旁植松柏等,可谓“凡可以致力学校者,靡不悉心为
之”。
    宣德七年(1432年)县丞李孟谦重建明伦堂。景泰时知县李真拟对学宫进行修葺,然苦于没有工料,直
至其任满终未能如愿。
    天顺初,孙谲主县事,此时文庙已是“庙宇倾颓,神像剥落”,加之当地生员多次以“文庙倾颓不足以楱
神、享祀”,要求对文庙进行修葺。孙谲计划修葺过程颇费周拆,但终于天顺三年(1459年)用时半载,完
成了对学宫的修葺。大成殿由单檐改建为重檐,高及面阔较以前旧殿增加三分之一。“两庑、仪门(戟门)则
撤腐换新。棂星门则别为改造。明伦堂、会馔厅则仍前制而加修葺”。修葺一新的学宫“栋宇楹龛金碧馄
耀,圣贤之像为之精神,祭享之具为之壮观”[川。成化八年(1472年)知县李嵩修葺泮池。接着,知县李廷
聪、梁文先后修葺庙学。梁文重修明伦堂,“规模尤极宏伟”;又展学地十丈,造石香炉等器,并将木构棂星门
改为石构,新建育才坊、丛桂坊两坊。
    嘉靖二年(1523年),“加意民事,于学校尤所关心”的知县周夔,重建明伦堂,浚治泮池。嘉靖二十四年
(1545年)知县严清修名宦祠、乡贤祠,继任知县曾省、吴建撰儒学题名碑。天启年间,云南、兴文一带少
数民族发生变乱,延及富顺,文庙亦未能幸免,“圮坏荒唐,鞠为茂草”。崇祯十年(1637年)贡其志由屏山县
调任富顺知县,即着手学宫的修葺。首先对学宫的现状进行详细的考察,“先区文庙两庑,从后观明伦堂,登
文昌阁,左顾宦祠并射圃与龙门。前怜泮水之浊淖,索问奎楼之有无”,“何创,何兴,何扶,何葺,计物料、材
用确画在心”。随之“文庙两庑及明伦堂、文昌阁、名宦祠、奎星楼、射圃、鲤门、泮池等皆从新”,同时又将在
明伦堂西北角的龙池清理出来。此时为明以来富顺文庙规模*大之时。
    从洪武六年(1373年)至崇祯十年(1637年)经九次修葺、重建、增建,至明末崇祯时,文庙建筑包括棂星
门、泮池、戟门、大成殿、东西两庑,而明伦堂还没有从文庙建筑群中独立出来与学署等形成独立的建筑群。
此外还有一些次要建筑如文昌阁、奎星楼、名宦祠(当还有乡贤祠)、射圃、龙门坊和龙池等。
  明末,富顺文庙罹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之难,“数千里内城郭无烟,荆棘之所丛、狐狸豺虎之所游”,富顺
学宫“倾圮无存”,“其鞠为茂草者盖数十年”。吴三桂叛乱时期,富顺一带又为其所据。
    康熙十九年(1680年),浙江海盐人、癸丑进士钱绍隆主富顺县事,进行战乱后的恢复工作,并着手富顺
庙学的重建。从二十一年(1682年)起的三年间先后重建大成殿、明伦堂。可能还有经费上的原因,
钱绍隆此次重建,教学功能建筑和祭拜功能建筑各建一座,但“规制俱伟”。四十四年(1705年)知县满云
囗建两庑各五间,按列牌位于内。四十八年(1709年)知县钱经绅建名宦、乡贤囗。雍正六年(1728
年)知县俞起运修补大成殿、两庑。乾隆三年(1738年)当地士绅张崇仁、刘绍祖等募金遵诏将文庙大成殿、
大成门全部换为黄琉璃瓦,其余仍旧覆绿瓦,同时将大成殿前的露台进行了拓建。乾隆十九年(1754年)知
县熊葵向见文庙破损严重,“围垣多缺,榱栋欲颓,阶级、台墀存毁不一”,于当年春天捐俸金对文庙进行修
葺,包括修砌围墙、对破损建筑进行维修,“造木架覆以瓦甓”,同时对建筑进行髹饰。接着又在当地士绅
刘安贵、郭育等人捐资和帮助下,于二十二年(1757年)春开始对大成殿进行“更新”和“两庑、戟门以及月
台、丹墀、木石”的整饬,历时近一年。更新后的大成殿的高度较旧殿增高五尺,但面阔和进深仍保持旧制。
十九年后即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知县段玉裁、教谕江文炅以“文庙壮丽,明伦堂高敞,但庙中丹墀荒芜,
明伦堂墙垣未筑,兼少二门,书役无办事处”,捐俸倡修,将庙中丹墀全部用石葺补,戟门、两庑重加修葺,“启
圣祠、明伦堂以次修正”,并增置书房三问、偏厦一间,同时对学宫“墙壁、沟渠、什物一并清理”。
    嘉庆六年(1801年),署县曾自柏将位于大成殿后的明伦堂迁于殿大成殿侧,原明伦堂改建为崇圣祠。
新建明伦堂位于奎星阁的右后、教谕署之右、训导署之前。曾自柏重新改建明伦堂当与原明伦堂面积太
小、不能容纳更多的生员有关,加之明伦堂在祭祀区,与教学区相对孤立,因此也是对学宫布局的一次合理
化调整。这是清代以来对学宫、文庙布局的一次改建。
    富顺文庙改建*大也是*为有名的一次是在道光十六年(1836年),此次改建由当地的贡生萧永昇“独
肩改建之任”,“木、石、砖、瓦、殊、漆、铁炭、匠作、会计,悉为画一”,并承担一切费用。萧永异不惮劳瘁,事无
巨细,亲自督工造作,“展拓庙基,高其址”,前后历时四年,耗资三万二千余缗,终使富顺文庙焕然一新,“自
崇圣祠、大成殿、月台、两庑、戟门、更衣祭器所,下至棂星门、乡贤、名宦祠、礼门、义路、泮池、桥栏、宫墙外贤
关、圣域门,皆高广坚致"(103,远过于旧时文庙规模。这也是我们看到的富顺文庙现在的格局。



四川文庙 作者简介

p> 作者简介
  姚军,1972年生于
甘肃会宁,1996年四川
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
业后留校。2001年硕士
毕业。2005年2月调入四
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至
今。先后参加或主持三
峡工程重庆库区云阳县东洋子遗址、李家坝遗
址、明月坝遗址、走马岭汉墓群及西藏札达县皮
央·东嘎遗址和象泉河上游地区的考古调查和
发掘等工作,参加四川省丹巴县“经堂碉”“十
三角碉”、西藏自治区康马县乃宁寺、四川省保
护革命文物专项实施规划,四川省平武县报恩
寺等保护维修方案和保护规划方案的制订。具
考古发掘个人领队资格。现为四川省文物考古
研究院副研究员,主研四川古代建筑。
    唐飞,甘肃环县人。
199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
历史系考古专业。曾先
后在四川省江油市、绵
阳市文管所、绵阳市博
物馆、绵阳市文物局工
作。参与绵阳双包山汉
墓、三峡库区忠县崖脚墓地、成都金沙遗址、河
南邓州孙河遗址等考古发掘,参与制订平武报
恩寺、窦团山等古建筑群的保护规划及部分维
修方案。具文物保护勘探设计、考古领队个人资<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