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馨卡帮你省薪 2024个人购书报告 2024中图网年度报告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日本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形成

日本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形成

作者:郭冬梅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08-04-01
开本: 32开 页数: 324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17.8(8.1折) 定价  ¥2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日本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形成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058148
  • 条形码:9787100058148 ; 978-7-100-05814-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日本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简介

所谓地方自治,系指由地方居民进行自我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然则本书并非只是一部单纯从政治学角度进行研究的著作。作为和地方民众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一种制度,除了政府的政策之外,本书所论述的民众自下而上的斗争,社会历史传统的影响以及地方行政、财政等内容十分广泛,这可谓本书的特色之一。从日本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形成过程看,明治政府,主要是以山县有朋为代表的明治官僚,把地方自治的设置看作是“政党政治的防波堤”,可以起到“防止中央的异动波及地方的作用”,因此而设计了具有明显“官治”色彩的地方自治。但是,仅依此而单纯强调政府的作用亦非全面——明治初期蓬勃兴起的地方民会,推动政府不得不修改地方政策,同意设立府县会和町村会,允许地方实行有限的自治,即地方社会从下而上的斗争对地方自治制度形成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也是不容否认的事实。此外,作者还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底层的町村上,分析了幕末村落共同体的自治特点、其内部公共关系的发达,并同中国进行了对比,指出日本与中国自治传统的不同之处,注意到这一特点对日本近代地方自治制度形成产生的影响。可以说,这些视角都是极为新颖的。
  本书从总体来看,把日本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形成分成了五个时期来论述:从明治初期的地方行政制度到三新法时期初步承认底层町村的自治;再到政府又加强对地方的官僚统治的明治十七年改革;1888年和1890年地方自治的立法形成;*后地方自治制度实施并进行修改,在1911年左右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形成而*终确立下来。本书逻辑严谨,脉络清晰,章节细目结构合理,此为本书的特色之二。
  本书的第三个特色是作者提出了一些独到之见解和观点,使人耳目一新。如作者分析日本历史上的地方统治和地方自治传统时,总结出日本既不完全同于西欧,亦不同于中国,而是有其自己的特质;论及日本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形成原因,认为其建立了近代地方财政制度是重要内容之一,而中国近代实行地方自治制度的失败则有缺乏近代财政制度的支撑这一因素。对于一位年轻学者来说,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
  诚然,本书也明显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从研究方法来看,作者希望从一个较全面的视角来研究日本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形成,但显然又力不从心,各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其次,在资料方面,在论述政府政策时虽利用了很多原始资料,但在论述地方的实际状况时,**手资料却显得不够丰富,因而有时不得不转引他人所用资料。

日本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形成 目录

序章
一、课题选择的意义
二、前期的研究成果
三、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四、课题的基本内容与创新
**章 前近代日本的地方自治传统
**节 日本历史上的地方统治
第二节 地方自治传统的产生与成长
第三节 幕藩体制下村落共同体的特质
第二章 明治初期的地方行政
**节 明治初期的地方行政政策
第二节 明治初期的地方财政
第三节 地方民会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 大区小区制下矛盾的激化
第三章 地方自治的初步实验
**节 明治政府对地方制度的新探索
第二节 三新法体制的形成
第三节 三新法的施行
第四章 地方自治的新反动
**节 松方财政与自由民权运动的高涨
第二节 府县制度改革
第三节 明治十七年的地方制度改革
第五章 近代地方自治的立法形成
**节 地方自治的立法准备
第二节 市制町村制的审议与发布
第三节 府县制郡制的制定与发布
第四节 近代地方自治与天皇制国家
第六章 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确立
**节 市制町村制的实施
第二节 府县制郡制的实施和完善
第三节 日俄战后的市制町村制改革
尾章
一、日本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形成总结
二、中国近代学习日本的地方自治
三、中国的和谐社会构建与地方自治
参考书目
附录
千叶县议事则
地方官会议日志卷十四
地方官会议日志卷十五
地方体制等改正事之上书
岩仓具视府县会中止意见
莫塞演述自治论
地方自治制意见
征兵制度及自治制度确立沿革
市制町村制理由
关于市制町村制郡制府县制之元老院会议演说
市町村制度的实施将给政治运动带来极大变化
山县有朋总理大臣在贵族院之演说
市制町村制改正法律案理由要领
后记
展开全部

日本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形成 节选

序章
  一、课题选择的意义
  在世界各个国家中,我选择了日本的近代地方自治,把其制度的形成作为研究课题,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重要意义。
  首先,在世界各个国家中,日本的近代地方自治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它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通过模仿德国形成的,因而是非西方国家引进西方国家地方自治的典型。但是日本在模仿西方国家的同时,又受自己特殊的社会传统和当时历史条件的制约,使其地方自治带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因而研究日本的近代地方自治,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近代的地方自治*早产生在西欧,到19世纪中叶以后,大致形成两种类型,即以英国为代表的居民自治和欧洲大陆的团体自治两大种类。这两种自治各有缺点,居民自治“太注重人民(居民)个人自治,忽略团体自治,其自治无强有力的组织依托。”而团体自治则“太重团体自治,以团体的自由为个人自由的基础,忽视个人自治精神的养成”。对此,19世纪德国著名的宪法与行政法学者格奈斯特主张,应该把英国的名誉职制度融合到德国的团体自治中,这是德国地方自治所应该采取的形态。
  在发展滞后的亚洲,随着西力东渐,各个国家先后面临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危机。在这些国家中,日本无疑是抗拒这种命运、成功摆脱危机的代表。近代日本不仅在政治制度上成功导入了西方的立宪政治,而且在地方制度上,也成功施行了地方自治制度。这以1888年市制町村制和1890年府县制郡制的发布为标志。日本近代的地方自治制度同宪法一样,导入了德国模式,更多地学习了德国,因而其首先多了一种特性即学者所指出的“外来导入性”。日本也因此成为非西方国家引进西方国家近代地方自治制度取得成功的典范。对其进行研究,无疑对理解非西方国家引进地方自治历史的经验有重要参考意义。
  ……

日本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形成 作者简介

郭冬梅,女,1971年生,吉林蛟河人。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副教授,《日本学论坛》常务副主编,中华日本学会理事。199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2-2003年成为日本国学院大学招聘客座研究员。2004年起攻读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世界史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日本近代史研究。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