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镜第三十三辑 :中华考古图志
-
>
(花口本)(精)读一页就上瘾的唐朝史(全4册)
-
>
长安梦华录
-
>
安史之乱
-
>
埃及法老图坦卡蒙
-
>
纸上起风雷:中国文人(1900—1949)
-
>
西洋镜:第二十三辑 五脊六兽
西湖绘画 节选
杭州倚湖而兴,因湖而名,以湖为魂。作为《(西湖丛书)》的
主要组成部分,我们编撰了这套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西湖全
书)》。她和《(西湖通史)》、《(西湖文献集成)》共同构筑了一个蕴藏几
乎全部西湖瑰宝的陈列馆,一个供人全面深入了解、研究西湖的
开放型阅览室。如果说《(西湖通史)》是一部叙述几千年西湖历史
踪迹的大气磅礴的巨片,《(西湖文献集成)》是一部全景式立体演绎
西湖景物的引人入胜的连续剧,《(西湖全书)》收辑的一册册小书,
则是为人们呈上的一杯杯芳香浓溢的醇醪。我们邀来各界专家,
用精雕细镂和蒙太奇的手法,对西湖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特写
和定格切换。这种特写和定格,对人们更深入、更真切、更全面
地了解西湖是不可或缺的。通过这种分镜头的解读,读者将更深
地吟味到西湖无穷无尽的魅力!
西湖,的确是一颗永远散发着无穷无尽魅力的熠熠闪光的明
珠!这颗明珠,会随着不同季节、不同时空、不同场景、不同时
代,以气象万千、仪态万方的意境,完美无瑕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诚如大诗人苏轼所赞颂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她有时是一首优美抒情的绝句,有时却是一章气势恢弘的排律;
她有时是一阕音律悠扬的小夜曲,有时却是一部雄恣壮采的交响
乐;她有时是一尺清供小品,有时却是一轴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她
是多棱镜,她是万花筒,总是令人目不暇接,妙趣横生!她的美,
她的趣,既源于远古至今大自然对杭州的特意垂青,又源于千百
年来仁人志士、骚人墨客对杭州刻骨铭心的依恋。正是这两者完
美和谐、天衣无缝的结合,才使西子姑娘的一步一趋、一颦一笑,
无不散发出普天下难有其匹的美丽!因此,除了全景式的《(西湖
通史)》和《(西湖文献集成)》外,没有《(西湖全书)》这样一种散射
式的描述,西湖的风姿、西湖的风韵,乃至西湖的风骨、西湖的
风流,是很难想像会得到全面、深刻的反映!所以,无论是六桥
花柳,还是三竺云岚;无论是灵隐古刹,还是岳王祠庙;无论是
汩汩清泉,还是巍巍宝塔;无论是龙井的茶韵,还是曲院的荷香,
以及飞来峰的造像、岁寒岩的碑刻;白居易、林和靖、苏东坡的
湖畔杖履;北山街、杨公堤、文澜阁的历史呼唤;西泠印社、胡
庆余堂;诗词曲赋、花木园林;尘封久远的老照片、容光焕发的
新景区;风俗、佳肴、织锦、书画……凡是西湖的沧桑,凡是西
湖的传说,凡是西湖的风光,凡是西湖的人文,无不是我们搜罗
编撰的对象,无不是我们要呈现给读者的内容。
《西湖全书)》目前暂定50个选题,正陆续组织撰写付梓。虽
然我们自认为已勤勉努力,但这套丛书是否已臻“图文并茂、雅
俗共赏”的初衷,还得恳请读者们多提宝贵煮见。西湖美的探索、
西湖文化的追寻,是要求人们献上毕生精力的,是个弥久常新的
课题。我们当继续焚膏继晷,裨使这套丛书编辑得更好。
是为序。
王司平
第二章
林壑清幽——山图
西湖不唯只是一个水的世界,在江南
烟雨的滋润下,湖畔的山峦、坡石、林木、
溪涧交织成一片水光潋滟之外的空漾山
色。连绵起伏的苍翠群山、高大挺拔的千
年古树、覆满青苔的嶙峋坡石、纯净明丽
的草叶花枝、自流不息的蜿蜓小溪、空山
无人的鸟鸣、叶落有声的静谧,都在大自
然的滋养中彰显着蓬勃活力。
厚重不语、生机内敛的山石林木,比
那一湖清且涟矣的温软湖水,积聚着更为
巨大的生命的能量和创造的力与美,正是
它们,为西湖的明艳传送着永不枯竭的美
丽因素。因此,西湖的山,我们把它叫做
湖山。
湖山的清幽与佳趣,一直受到人们的
欣赏和赞美。元代诗人杨载曾作一首《(水
乐洞)》,写西湖边水乐洞一带的山林野趣:
石林求路转聱牙,来访香客大士家。
雨过门前生薤叶,风行陇上落松花。
悬崖滴水鸣金磬,激涧流泉走玉砂。
欲适山林去城市,久知寂寞胜纷华。
张翥也有词作《(朝中措)》云:
梅花处处满枝开,酒力荡吟杯。烟染藏鸦万缕,东风扶起
春来。 幽禽啼树,戏鱼跳日,水碧如苔。若个仙翁画得?
翠微倒影楼台。
词有小序:“湖堤晚归,望葛岭诸山倒影水中,昔赵文敏公常欲
画此,故及之。”
这样深秀的山林,正是洗涤尘嚣的好去处,也是追求世外
清净生活的文人画家们极力表现的题材。
西湖山景与山水画传统
在中国的山水画发展史上,西湖的山和描绘湖山的画,有
着一层重要的意韵。
中国山水画发展至南宋,出现了一个重大的新变化,就是
在北宋以前细致刻画自然景色的传统上,进一步摆脱了全景式
的布局而着意于表现富有感情色彩和浓郁诗意的山水形象,舍
金碧辉煌的青绿山水而一变为水墨淋漓、健笔皴擦的画风,形
成特色鲜明而又影响深远的院体画派,“山水,大小李一变也;
荆、关、董、巨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明王
世贞《(艺苑卮言)》语),这种变化虽是统指山水而言,但对山的
描绘表现,无疑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董其昌曾指出:“米元晖写
南徐山;李唐写中州山;马远、夏圭写钱唐山。”正此之所谓。
这种发展的趋向中,南宋画院画家李唐具有开创地位,刘
松年继之,至马远、夏圭而臻成熟,故他们在画史上,被合称
为“南宋四家”。
就开创者的李唐而言,《(万壑松风图)》无疑是他山水画的代
表作,但就其山水画创作的总体成就及其对中国绘画史的贡献
而言,则南渡至杭州以后作品的风格之变,更具价值和意义。
- >
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12.7¥39.8 - >
二体千字文
二体千字文
¥22.4¥40.0 - >
山海经
山海经
¥19.7¥68.0 -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31.9¥58.0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8.9¥29.8 - >
回忆爱玛侬
回忆爱玛侬
¥23.0¥32.8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中国庭园记
¥14.2¥26 -
闲雅成都
¥16.7¥46 -
津沽漫记:日本人笔下的天津(八品)
¥14.5¥39 -
日落香江:香港对日作战纪实
¥16.4¥45 -
南京城市史
¥26¥78 -
消逝的天津风景
¥13.4¥38